国产到底low在哪里

文摘   2024-11-27 22:13   中国  

前阵AlliedStar在欧洲获了口扫测评奖,有老外跑来问哪里有样机,我说不认识,他还挺遗憾。

说来惭愧,这两年不时跟同行们安利国产品牌,其实大多数依据都来自国外的反向安利。但这话我跟别人说,对方经常半信半疑:国产这么厉害了吗?这跟我们国内的刻板印象可不一样。

近处无风景、更没有滤镜,有时需要外人的肯定,才能确定其中价值。这也不禁让我思考,国产到底Low在哪里?

其实我就吐槽过国产种植体毫无品牌力,也无谓高中低,从设计理念到使用场景全部一概而论,只有“国产”这一个标签。

用产地定高低,是全行业共同造成的认知陷阱。大家对技术收费遮遮掩掩,把差异化都藏在一个个品牌后面。既是顺应市场“既定印象”的无奈之举,也是“地理套利”的省事策略。

——多少机构为了不比价,遍寻市场搜刮国外小众品牌?欧洲为好,德国最佳。哪怕德国品牌,是德国低价。(谁还记得当年的ICX?)

——多少纯正中国公司,跑去国外注册一下,就敢堂而皇之宣扬自己是来自国外的XXX?

得承认,在口腔领域,国外品牌的势能,不光有历史原因,也是学术地位的反映。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口腔几乎所有技术、趋势,都是传自国外。不管冠向根向游离瓣,骨片骨环骨劈开,BBA香肠VISTA,摩擦固位chamber concept零骨丧失……统统发源国外,国内之学术地位,无非就是谁先学、学得快。

当国际品牌携大师理论更新产品,国产品牌一键粘贴“把价格打下来”,还能让市场怎么想?

国产和高端并不冲突,冲突的是拾人牙慧没有原创,凭空起高楼。毕竟在医疗行业,加工和制造成本占比不高,溢价是设计研发学术投入。

产品议价权难免与学术发言权紧密相连。

当年,某韩国植体喊出“更适合亚洲人的种植体”之口号,身边不少欧美牙医都报以嘲笑。我当时也不相信所谓的“适合”亚洲人,却觉得,竖起这面旗帜很有意义,起码在姿态上,不失为“不要你们说了算”。

去年带一老外跟国内聊多中心,他随随便便提了好几个基于“国别”的主题。例如,经典理论如生物学宽度,都是基于西方数据,有没有可能你们亚洲人的生物学宽度不同?有没有可能你们人口薄龈型占多,某些操作要点不同?有没有可能一些决策树,在人种上要做出区分?你们有人做过吗?哪怕做出来数据一样,也是一种对于假设的验证。你们有这么多临床病例,可以验证很多东西呀。

……

在受到老外认可和追捧的国产品牌中,大多数是小设备,这或许并非偶然。成本控制和功能创新,是制造大国的强项。像先临、啄木鸟这样的品牌,在海外收获了很多真诚的赞美。说“碾压”或许为时过早。但假以时日,未为不可。

至于国产耗材,还是得成为学术领先者和规则制定者啊。

口腔耗材还会出现新的高端品牌吗?

墙外开花墙里香?国产品牌宣传口径的思考

情怀值多少钱?国产种植体宣传口径的思考

种植无国界
口腔从业者的闲聊扯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