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口腔与全身关联性的研究越来越多。仅在种植体周围炎这个话题上,早年比较多的是“局部性”研究,聚焦在种植体周环境、致病菌群;后来研究范围逐步扩大到全身性反应,围绕着免疫表现、机体再平衡等等。
有研究显示,患者口内放入种植体,影响的不仅是种植位点的微观环境,还影响邻牙微观环境,甚至影响口内其他牙齿周围的菌群。
所以,牙好不好,的确不仅反映牙。
上个月,西班牙口腔集团Donte Group完成一项耗时3年的大样本研究:关于口腔菌群失衡是系统疾病的风险指标(Análisis biomédico de la disbiosis oral como factor de riesgo en el desarrollo de enfermedades sistémicas)。该研究在征得旗下患者同意后,进行口腔菌群的采集和全身健康指标的比对,有约2200名患者自愿加入了这个项目。
这个研究得到了马德里医疗NGO组织eHealth的支持,基于这一研究,未来有很多可以与公共健康项目结合的潜力,如:疾病的早期筛查、慢性病的风险管理、公众健康状况分析等等。
有意思的是Donte Group,它的前身其实就是之前写过的“口腔麦当劳”。Vitaldent经历重组风波后,重塑品牌形象可谓重中之重。这两年负责人经常出来探讨价值医疗。我想他们花这么长的时间、成本做这件事,推动公众健康,显然有推动机构形象提升,及在现有环境找到差异化定位,等等考虑。
有用吗?起码,在前几年爆雷的一众连锁中,Vitaldent不仅活下来,还能保持销售收入和机构数量双增长。这跟集团的战略再定位密不可分。战略不仅仅关乎一两项研究,更是围绕着与大众健康更息息相关的品牌构建。
能给慢性疾病患者提供健康监测补充,Vitaldent还会是一个普通的连锁吗?
其实不管是“价值医疗”还是试图结合口腔门诊与系统疾病的管理,都不是什么新东西。
早在十年前,哈佛大学牙学院就曾经推行过类似项目,推动将口腔问诊与基层保健相结合。因为就美国的实际情况,牙科门诊较社区医院分布更广、网格更密,可以为基层医疗起补充作用。
哈佛项目给牙科从业者提供基础培训,在常规口腔接诊之余,对重点人群,如65岁以上患者,增加基础健康评估,并在识别出疾病或风险因素后,向对应社区医疗机构进行转诊。
操作并不复杂,而且这种基础健康评估,对口腔门诊也不是全然多余。在涉及到手术操作,如拔牙、种植等项目时,原本就需要获得患者系统性疾病的信息,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都应有相应的预防措施。
哈佛的结论是,在护士数量不足时,有口腔门诊协助,可以大大提高纳入健康监测的人员数量。但是,当时的医疗系统无法给这一结合提供足够激励。脱离了大学附属机构的环境,大面积铺开有一定障碍。
任何制度想得到有效贯彻,都离不开激励机制。比如美国很多研究指出,现有口腔体系的激励机制,是治疗龋齿,而非预防龋齿。每年因此要多花上千万美金。
比如关于英国NHS系统牙医不足,也离不开激励机制“扭曲”。
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的关联,似乎应与机构主动、积极的患者管理结合起来,才能持久。
ADA曾刊登过一篇封面故事,有效的牙周治疗,可以降低糖尿病后续治疗费用。
很多牙医喜欢自嘲,收费标准还不如剪发的、按摩的。不管学习年限多久、设备花费几多,从患者的角度,或许难免偏向“实用主义”。
口腔差异化离不开价值提升——有什么能比健康更昂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