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是提问。刚看到今天一则留言,我也挺好奇的。
所以想开个讨论,反正评论都是自动显示的。
身边使用国产的牙医,大部分是“备着”,主要产品为国产植体的,我身边还较有限,主要顾虑是:1、觉得文献不够;2、觉得患者不爱;3、易用性。
注册在案的国产种植体,大概数了下,得有三十多家。数量还是挺多的,尤其可免临床后,不排除未来出现新品牌。
之前分享过我对国产耗材的看法:看好大趋势,期待强品牌。
从种植体设计的角度,没啥未解之谜。主要还是加工水平和表面处理工艺。
我还听说一件事,国产植体有个“卡脖子”之处在原材料。目前现有国产厂家的原材料钛棒,大部分还是进口。国产钛棒用于加工种植体,硬度、纯度、延展性等各方面,表面差一点。——这未必是国产原材料不行,不同用途的原材料在制备时所需要工艺不同。宝鸡是中国钛谷,能供应航空航天的钛零部件,钛本身的供应链和加工工艺,相信没啥问题。但是,这些生产钛的企业传统上并没供应口腔种植体这一小众用途。这是我所知道的信息,前几年一度想攒植体用钛棒国产化的商业项目。现在原料是否还依赖进口,有兴趣的人可以去调研。
当然,国产耗材总体表现上,有很多进步空间,譬如产品差异化不够,学术影响力有限。而且在商业维度,比如销售配套、营销推广等,也都可以加强。
有些国产耗材的人员,专业性还是差点。比如,文献说产品不行,骂人有啥用?去国外刊物让人家撤稿啊。
任何时候,真实反馈都很宝贵。退一万步,就算暂时改进不了,发现产品真实弱点,也能扬长避短不是?
其实做产品,最怕的不是被说,是没人说。那才真是投下去连个响都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