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回来还在调时差,赶着上海展的尾巴,见了几位同行。
大部分同行都在谈论转型。做诊所的,从种植、正畸主导,转向全科、预防;做贸易的,从高值、高利模型,转向走个销量、提高效率。
比如很多诊所不想接低客单的种植,又不赚钱、还有风险;想着开展可摘义齿形成补充。发现从零开展可摘,竟然说时容易做时难。看起来种植更有门槛,但以前从零开展种植,找一两个飞刀医生,总能找到。现在要找做修复的、做可摘的牙医,比找种植还难。
大量年轻医生,基础还不扎实,很多地方更是依赖加工厂完成本该由医生进行的取模和方案设计。种植吧,哪怕手术位置有偏差,后续还能通过修复调改。修复要是细节没搞对,戴不上是真的戴不上。
当然,种植出现偏差也很有问题。有些诊所,前阵子活动,积累了一批种植病例,结果现在修复排大队。很多专家只管种不管修,自有医生离职率又高。大家都不肯接别人的烂摊子,越是难纠正的,越没人接手,患者怨气更大,新来的医生更不肯碰。如是几轮,竟然积累了好几百例二期,惆怅的不得了。
还有机构,之前过于倚重种植,整个接诊流程和医生动线都围绕着更高效、更快速的完成种植“翻台”,牵一发而动全身,根本没办法改。看着业绩腰斩,加大营销,利润更薄,恶性循环。
比如经销商近年最大感受是“腹背受敌”。经销本质是渠道和信息差。信息透明了,利润就很保持。至于提供服务之类,也得看服务的门槛有多高。售后问题、技术细节,很难专业过厂家。迎来送往、吃喝玩乐,你做得别人也做得。
其实这些痛点,厂家和医生何尝没有。
做厂家的,今天出来一个产品,明天市场上就四面开花。传统大厂被新晋品牌压着打,新晋品牌被山寨作坊压着打。
产品跟产品的质量自然并不一样。只是面对核心诉求不高的客户,很多参数就是卖不出差价。
这两年牙医们自嘲还比不上剪头发的。资深牙医们多少还怀念着过去半口动辄几十万的黄金岁月。
那些年,全国会做种植的医生,才几千人,自然供不应求。现在一二线城市遍地是口腔诊所,患者信息渠道又特别多,不能脱颖而出,就成了“打螺丝的”。
今年跟几个同行讨论过,要开始做有门槛的事。
要建立自己的护城河,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基本盘。这很难,因为技能点完全不同,但或者才是真正的出路。
总是追逐市场上最热门的项目,就没时间打基础,等到市场风向切换,只能措手不及。
总是用降低价格来获取订单,就没有利润改进产品,结果总会有人还能比你做得更低。
所谓凡夫畏果,菩萨畏因。眼里只盯着结果,心里只想着结果,行动上往往就是赌运气。
就像上学时越在乎分数,越容易考不出高分。心力都消耗在为分数焦虑,就很难专注于学习的过程。
据说人的大脑是由不同的层次叠加,从控制最原始本能的爬行脑,到产生情绪和记忆的哺乳脑,以及掌管理性与逻辑的新皮层。呼吸、战斗和逃跑,深植于本能中,从降生就会。而直到人类成年、前额叶发育充分后,才能用理性认知引导原始冲动。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可以控制短期冲动、短期诱惑,为未来做准备。牺牲短期的满足,获取长期更大的回报,一个机构、一个行业,变得成熟的标志,也是能脱离短期诱惑,开始建立长期门槛,从而取得系统中不可替代的位置。
一瞬之间形势就向好,是不可能的。只有以长期目标为导向,才能看到真正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