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努力?

文摘   2024-11-27 19:55   江苏  

开始


1966年2月,江青在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会后产生了《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这篇纪要成了文化大革命前夕的一个重大事件。


按照当年《红旗》杂志的社论说,纪要是无产阶级司令部发出的革命号令,它号召无产阶级革命派和广大群众,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结束


1979年3月26日,总政治部向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提交请示:《关于建议撤销1966年2月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的请示》。


1979年5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中共中央批转总政治部《关于建议撤销1966年2月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的请示》:


中央同意总政治部1979年3月26日的请示,决定撤销中发〔66〕211号文件,即中央批发的1966年2月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对受纪要影响被错误批判、处理的人员和文艺作品,要实事求是地予以平反,对过去曾经宣传、执行过纪要的各级组织和个人,不必追究政治责任。


江青的努力


努力就是天赋。


江青是努力的,她总是说:我们没有什么权,说话没有人听。他们专了我十多年的政,不让我参加党的活动。


她决定改变这一切,她在等风来。


很快,风起。


风起


1962年9月,八届十中全会,毛泽东开始重提阶级斗争。


1963年5月,《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前十条,认为当前中国社会中出现了严重的尖锐的阶级斗争情况。


1963年9月,又制定了后十条,首次提出要以阶级斗争为纲。


1964年5、6月,中央工作会议,进一步认为中国已经出了修正主义,有1/3的权力不在我们手里。


1964年11月,有人向中央报告,领导权不在我们手里的不是1/3的问题,而是不止1/3的问题。


1965年1月,在制定关于农村四清运动的二十三条时,提出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至此,阶级斗争的风吹向了党的领导层。


1965年9、10月间,一次政治局常委会上,毛泽东提出:

如果中央出了修正主义,你们怎么办?很可能出,这是最危险的。


很快,林彪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1965年12月,林彪制造罗瑞卿冤案,诬陷罗瑞卿要夺权,这加深了毛泽东对中央出现修正主义的忧虑。老人家开始考虑防政变问题了。


而林彪,就是江青要请的那尊神:

我要借用林总的力量,我要搬尊神。


江青的努力


问题的发端都是从1962年9月召开的八届十中全会开始的。


康生率先提出小说《刘志丹》是为高岗翻案。他写了一张条子给毛泽东:“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活动,是一大发明。”毛泽东在会上念了这张条子,从此开始了对小说《刘志丹》的批判。


江青努力的学习着康生。


江青学会了如何发难,那就是点名。


1963年5月,江青在上海组织人写文章,首次点名批判孟超改编的昆剧《李慧娘》,以及廖沫沙的有鬼无害论,掀起了文艺界的公开点名批判运动。


毛泽东支持了江青的点名。


1963年9月到11月间,根据江青提供的情况,毛泽东多次对文艺工作提出了严厉批评:

舞台上都是帝王将相,家院丫环。


推陈出新,出什么?出封建主义,资本主义?


文化部是帝王将相部、才子佳人部,或者外国死人部。


1963年12月12日,毛泽东在中宣部编印的《文艺情况汇报》上给彭真、刘仁写了批示:

各种文艺形式 —— 戏剧、曲艺、音乐、美术、舞蹈、电影、诗和文学等等,问题不少,人数很多,社会主义改造在许多部门中,至今收效甚微。


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岂非咄咄怪事。


1964年6月27日,毛泽东在文艺界的整风报告草稿上再次批示,引起了更大震动,文艺界再次整风,学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有关文件,进一步检查问题,点名批判了田汉、夏衍等一批作家。


1964年8月,康生指令中宣部向中央书记处写批判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的请示报告。毛泽东批准了这个报告,并且认为可能不只这两部影片,还有别的,都需要批判。


江青心领神会,任意捏造罪名,点名批判了一大批电影、小说、戏剧等文艺作品。


接下来轮到《海瑞罢官》。


从1962年起,江青多次向毛泽东进谗言,说吴晗的《海瑞罢官》有问题,要批判。


1964年,康生又向毛泽东说吴晗的《海瑞罢官》与庐山会议有关,是替彭德怀翻案。


毛泽东一开始不同意,但还是被说服了。


1965年2月,在上海,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秘密炮制批判《海瑞罢官》的文章。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未同中宣部打招呼,即发表了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把文艺学术领域里的批判运动推向了高潮。


但是,彭真等人不同意姚文元的观点,对他的批判进行了抵制。


1965年12月21日,杭州,毛泽东同陈伯达谈话:

《海瑞罢官》的要害问题是罢官。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1959年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彭德怀也是海瑞。


主席定性。


这样,文艺批判就成了政治问题。


从文艺战线切入,走向政治舞台


江青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赛道。


但是,赛程并非一帆风顺。


1962


1962年,江青找中宣部、文化部的4位正副部长谈话。她说:在舞台上、银幕上表现出来的东西,大量是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东西。


江青要部长们批《海瑞罢官》,结果遭到了部长们的拒绝和反对。


1962年底,江青到北京京剧一团蹲点,搞京剧革命,又遭到了北京市委的抵制。


1964


1964年上半年,江青插手京剧现代戏会演,抢文艺革命旗帜。她说文艺舞台是一大、二洋、三古,她的京剧革命是意识形态领域中的第一仗。


结果,在总结时,周扬又针锋相对:挖掘传统,抢救遗产,提倡流派、拜师等等,本身也是对的。


1964年下半年,江青在北京找李希凡写批判《海瑞罢官》的文章,继续被拒绝。


1965


江青只好去了上海,那是她的发源地。


张春桥策划,姚文元执笔,文章终于出笼。却又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抵制和批驳。除上海外,全国报纸没有一家及时转载。江青试过发小册子,结果也不顺利。


1965年11月下旬,罗瑞卿路过上海,江青问他,批《海瑞罢官》的文章北京没有转载,《解放军报》 为什么不转载?


于是,罗瑞卿给刘志坚打电话,批《海瑞罢官》的文章很重要,《解放军报》应当尽快转载。


1965年11月29日,《解放军报》全文转载了姚文元文章。后来全国报纸也都奉命转载了文章。


但共鸣者寥寥,反对姚文远为吴晗辩护者倒不少。《文汇报》收到的来信来稿中,反对姚文远的有3000多件,许多大学教授据史驳斥,为吴晗争辩。


江青十分气愤,她说:

我的话更没人听。请无产阶级专政的尊神来攻他们!


1966


江青又去找罗瑞卿。


江青跟罗瑞卿说,要到部队开文艺座谈会,果然被罗瑞卿拒绝了。


很快,林彪出手,捏造罪名打倒了罗瑞卿。


江青转而去找林彪。


林彪正主持着军委日常工作,他长期揣摩登龙术,以大拥、大顺、得一人得天下为总诀,千方百计地骗取着毛主席的信任。


1966年1月21日,江青从上海去苏州找林彪,以文艺革命为题进行了政治交易。


江青借助林彪的地位和权力,林彪则利用江青的特殊身份。


二人一拍即合。


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终于召开了。


八达街行走
历史是由时光点化的厚味,又回转头来,装点人们的时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