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后代的学校,陕甘宁边区保育院小学

文摘   2024-10-01 22:31   江苏  

让我们举杯共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上次写了篇《毛泽东的子侄们在育英学校》,有读者朋友提到育才学校,于是有了今天这篇文章。


就把这篇讲述延安时期的干部子弟小学的故事作为这个国庆的献礼吧。


延安保小


延安保小的全称为陕甘宁边区保育院小学。


1937年3月14日,在徐特立建议下,成立了专门招收干部子弟的小学,命名为鲁迅小学,因为当时徐老是鲁迅师范学校的校长。


1939年初,随着学生的日渐增加,鲁迅小学与延安的其他几所干部子弟小学合并,改为了陕甘宁边区保育院小学。校址设在延安安塞县白家坪村。


1945年6月,在宝塔山下的原日本工农学校旧址,建立了边区第二所保育院小学,简称:二保小。


保小学生


在延安保小、二保小学习的学生都是干部子弟,包括革命后代、革命烈士遗孤,以及长征到延安的红小鬼。


最早一批进入延安保小学习的有:毛泽东的侄女即毛泽民的女儿毛远志、刘少奇的儿子刘允斌、林伯渠的儿子、张浩即林育英的两个儿子、方志敏的孩子、刘志丹的女儿刘力贞、谢子长的儿子谢绍明等。


保小老师


保小的老师基本上都是中组部从马列学院、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的在校学生中选派来的。


负责生活管理的保育员,则大多是干部家属。保小老师和保育员对学生就像亲生父母一样。保小是温暖的家。


保小实行半军事化的生活。学校有少先队和儿童团组织,12岁以下的为儿童团。早晨天刚亮,学生们在军号声中起床,留两个人整理内务,其他同学立即到窑洞外集合出操,围着山坡跑步,然后做早操。


早饭前,老师要对一天的学习生活提出要求。一天结束,老师要对全班进行晚点名。班长集合好队伍后,班主任老师对一天的学习、生活进行讲评。讲评的内容主要是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现象。


文化课方面,学校的主要课程有:国语、算术、自然常识、美术、音乐、体育等。此外,天文、地理、历史常识老师也都要给学生们讲一些。


国语课本是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审定的,如1946年延安保小国语课本:


革命传统教育有八课:《给受苦难的人们报仇》、《把银圆放在锅里》、《志丹陵歌》、《忘不了革命好处的人》(一、二)、《架枪训话》、《张连长之墓》、《列宁与皇帝分家》。


写作知识有六课:《识字》、《写字》、《逗点与句点》、《问号与叹号》、《谈谈写日记》、《谈谈写信》。


思想品德教育有四课:《阿毛正在变蝴蝶》、《我们的黄先生》、《他为什么进步快》、《我愿和同学们共同努力》。


科学知识有五课:《火的秘密》、《为什么要喝水》、《在火车刚发明的时候》、《莱特兄弟》、《发明轮船的故事》。


古文和寓言有三课:《墨子止楚攻宋》、《中国寓言三则》、《外国寓言二则》。


从国语课就可以看出,教材的含金量是极高的。可不像现在哦,功夫都在教科书之外。


有这样的优秀教材,经过保小阶段的学习,子弟们都掌握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


延安保小,以战时共产主义的学习生活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新中国成立后,延安保小的学生不少都考上清华、北大,成为了建设新中国的骨干力量。


供给制


延安保小的学生全部享受供给制,而且供应标准比干部还要高。


不仅每天有一斤半小米、二钱油、三钱盐,另外还给学生们额外专门配备了大米和白面。


学生们的衣服也要比大人们多发一套。衣服是和大人们一样的灰土布衣服。学生们头上戴着灰军帽,看上去像小八路。


老乡叫学生们公家娃、八路娃,干部则叫他们小鬼,这是延安大人们对孩子们的亲切称呼。


领导们也经常来保小看望师生。朱德、刘少奇、贺龙、彭德怀、林伯渠都曾多次到学校来过。


保小学校课本是用马粪纸印的,纸厚且发黄,字也不太清楚,一学期念下来,书都烂了。


课外读物方面,周恩来副主席从重庆回延安时,专门给保小购买了几百本图书,如《洋铁桶的故事》、《吕梁英雄传》等


在大生产运动期间,保小这些十来岁的孩子,也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大人们一样开荒种地。开的是学校窑洞周围山坡上的小块荒地。主要种的是蔬菜:西红柿、豆角、白菜、萝卜、洋芋。除了种菜,还养猪。


转移


1947年3月,胡宗南进攻延安。


延安保小1946年冬就提前开始向陕北转移。一保小转移到了安塞附近,二保小转移到了绥德。然后,两所保小合并,东渡黄河去到山西临县寨子山。


转移时学生们晚上都是穿着衣服睡觉,一有情况爬起来就走,小孩坐在骡子背上的驾窝子里,骡子带的铃铛都取掉了,骡子的四个蹄子也都绑上了布,以免路上留下蹄印。


夜行军时,只允许向导在前面打手电引路。有几次,队伍刚到宿营地,炊事员做好饭,正准备吃,有了敌情,扔下一大锅饭,又上路了。


但是转战陕北期间,保小的子弟们都受到了特殊关照,有专门部队武装战士保护转移。


1948年,收复延安后,延安保小又从山西西渡黄河,返回了延安。
其中,二保小在杨家岭重新建校。但家长在华北工作的保小同学则转到了华北解放区。


进北京后,那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育才学校了。


八达街行走
历史是由时光点化的厚味,又回转头来,装点人们的时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