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号中的民国军政势力

文摘   2024-11-05 20:07   江苏  

青少年时看金庸武侠,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并列称呼,比如全真七子、武当七侠、江南七侠、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北乔峰南慕容等比比皆是。


民国时候尚有古风,也有形形色色的人物齐名称号,往往也都是一时间的风流人物。可说是,一时多少豪杰,都在各种各样的联名中。


在民国的风云里,充斥着外号的江湖。


名声二字,既是英雄的写照,也是英雄的困局。


北洋三杰

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


袁世凯天津小站练兵。


麾下三名天津武备学堂的高才生: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


德州秋操,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三人各领本部,行操布阵,有条不紊,在场的德国顾问赞道:此三人,堪称北洋军中之杰!


从此,北洋三杰之称不胫而走。


民国时,北洋三杰在北洋政府中都出将入相了。王士珍做了陆军总长、国务总理;段祺瑞是陆军总长、国务总理、临时执政;冯国璋曾任副总统、代理大总统。


士官三杰

蒋百里、蔡锷、张孝准


1900年起,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开始招收清政府选送的学员。


蒋百里、蔡锷、张孝准三人成绩出类拔萃,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一期中国留学生中的佼佼者,被称为中国士官三杰。


尤其是蒋百里,他毕业成绩全校第一,获得了日本天皇的亲赠佩刀。


这使得瞧不起中国人的日本学生大为恼火,认为是莫大的耻辱。从这以后,中日学生就分开授课考试了,以免再出现日本人的尴尬局面哈。


首义三武

孙武、张振武、蒋翊武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首义。


孙武、张振武、蒋翊武均是策划者和领导者,后来都出任了湖北军政府的要职,被称为首义三武。


孙武,立志推翻清廷,他的名片上写着“孙武摇清”四个字,是武昌起义军参谋长,起义后任湖北军政府军务部部长,后任袁世凯总统府高等顾问,授义威将军。


张振武,武昌起义后任湖北军政府军务部副部长。在革命党人推举黎元洪为军政府都督,黎元洪推辞不就时,张振武怒斥其不识抬举,声言不如就此杀掉,免误后事。但最后却是张振武被黎元洪给杀了。


蒋翊武,先被推为武昌起义总指挥,但起义前夕因消息泄漏被迫出逃。武昌起义成功后,他返回武昌任湖北军政府军事顾问、军务部副部长、战时总司令等职,1913年讨袁失败,蒋翊武在广西被杀。


嵩山四友

徐世昌、赵尔巽、李经羲、张謇


徐世昌、赵尔巽、李经羲、张謇是袁世凯的重要幕僚,与袁世凯交往较深,被袁世凯称为故友。


袁世凯称帝后,徐世昌等在清廷做过督抚又在民国号称元勋的重臣,不愿意再向袁世凯下跪称臣。


袁世凯就封四人为嵩山四友,特准享有五项优待:免跪拜称臣;赏乘朝舆,到内宫换乘肩舆;皇帝临朝时,设矮凳赐坐;每人给以岁费2万元;赏穿特种朝服。


袁世凯十三太保


十三太保是积极推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中坚力量,由筹安会六君子: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加上七凶:朱启钤、段芝贵、周自齐、梁士诒、张镇芳、雷震春、袁乃宽,合起来称为十三太保。


杨度写下《君宪救国论》,为袁世凯大加赞赏,并亲笔题写“旷代逸才”四字匾赐给杨度。

复辟党十三太保


1917年7月1日,北洋军阀实力派、辫帅张勋等人身穿朝服,拥废帝溥仪重登大宝。张勋复辟比袁世凯称帝结束得更快,12天后溥仪再度宣布退位。


复辟党健将不下百余人,最重要的人物有:张勋、康有为、万绳栻、梁鼎芬、张镇芳、雷震春、刘廷琛、容乃宣、夏同龢、辜鸿铭、钮传善、王乃澂、胡嗣瑗这13人。


时人套用袁世凯十三太保的称呼,称他们为复辟党十三太保。


段祺瑞四大金刚

靳云鹏、徐树铮、吴光新、傅良佐


北洋军阀皖系首领段祺瑞,在民国初年是翻云覆雨的人物。段祺瑞手下四名得力干将:靳云鹏、徐树铮、吴光新、傅良佐,是其控制皖系、争雄北洋所倚重的基本力量,被称为段门四大金刚。


靳云鹏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其他三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靳云鹏曾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徐树铮曾任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定国军总参谋长;吴光新是段祺瑞的小舅子,曾任陆军总长;傅良佐曾任陆军次长、湖南督军。


南杨北蒋

杨杰、蒋百里


杨杰、蒋百里二人都是军事理论家和教育家,且先后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并分别担任中国两所著名军校的校长。


蒋百里是保定军官学校校长,杨杰是南京陆军大学校长。


两人还分别担任过吴佩孚和蒋介石的总参谋长,但均无意官场,有心著述。


蒋百里的《国防论》和杨杰的《国防新论》相得益彰,是两人的代表作,堪称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宝库中的双璧。


国民党四大元老

胡汉民、张静江、戴季陶、居正


四大元老均早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在国民党内资深望重。


胡汉民,广东番禺人,曾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


张静江,浙江吴兴人,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浙江省主席。话说陈果夫也是吴兴人。


戴季陶,原籍浙江吴兴,生于四川广汉,曾任孙中山大元帅府秘书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党的著名理论家,任考试院院长达20年之久。


居正,湖北广济人,曾任孙中山大总统办公室咨询,西山会议派领袖之一,后任立法院副院长、院长。


海军三陈

陈季良、陈绍宽、陈训咏


民国初年,中央政府直辖的三个海军舰队司令都姓陈。他们是: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第二舰队司令陈绍宽、练习舰队司令陈训咏,三陈都是福建闽侯人。


后来,陈绍宽出任海军部长,陈训咏和陈季良任次长;陈绍宽任海军总司令时,陈训咏和陈季良先后任海军总司令部参谋长。


三人中,陈绍宽年龄最小,但名气最大。陈绍宽职务最高,是国民党军在大陆时期唯一的海军一级上将。


陈训咏和陈季良生前都是海军中将,死后才追赠的海军上将。


蒋介石的八大金刚

何应钦、刘峙、顾祝同、张治中

钱大钧、陈诚、蒋鼎文、陈继承


这八名黄埔军校教官出身的将领,深得蒋介石的信任与重用,号称八大金刚。


何应钦、钱大钧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生;蒋鼎文就读于浙江陆军讲武堂;其余五人则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高才生。


八大金刚在黄埔军校时就为蒋介石所倚重,组建国民革命军后则成为了蒋介石军事班底的核心,是中央军中最早的一批军、师长。


蒋介石的五虎将

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


蒋介石的五虎上将都担任过战区司令以上的高级职务:


刘峙,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徐州剿总司令。


顾祝同,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


蒋鼎文,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冀察战区总司令。


陈诚,第九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参谋总长。


卫立煌,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东北剿总司令。


冯玉祥的五虎将

张之江、李鸣钟、宋哲元、鹿钟麟、刘郁芬


每个大佬都有自己的嫡系将领。


冯玉祥任陆军巡阅使时,麾下五个旅长号称五虎将。冯玉祥任西北边防督办时,五虎将分任要职:察哈尔都统张之江、绥远都统李鸣钟、第十一师师长宋哲元、暂编第一师师长鹿钟麟、暂编第二师师长刘郁芬。


后来,张之江继冯玉祥之后出任西北边防督办兼西北军总司令;李鸣钟任第二集团军总指挥、第二十二路军总指挥;宋哲元任第二十九军军长、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鹿钟麟任国民联军总参谋长、西北军代总司令、冀察战区总司令;刘郁芬任陕甘青宁四省剿匪总司令,抗战时任汪伪政权总参谋长。


另外,宋哲元、石敬亭、孙良诚三人,在西北军中是台柱人物,被称为西北三杰。


石敬亭,冯玉祥的参谋官,北伐战争后任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参谋长,是冯玉祥的智囊。


孙良诚,冯玉祥十三太保之首,1927年任第二集团军第一方面军总指挥,1929年任西北军前敌总指挥,地位已不在五虎将之下了。


新桂系三杰

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


新桂系三巨头,人称:李黄白。


三人是广西陆军小学堂第四期的同学,都在旧桂系陆荣廷军中任职。


新桂系成型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分任军长、党代表、参谋长。


李宗仁,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副总统、代总统。


黄绍竑,国民政府内政部长、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


白崇禧,副总参谋长、国防部长。


李宗仁、白崇禧是国民党军在大陆时期的12位一级上将中的两位。


西北五马


西北马家军长期统治甘肃、宁夏、青海,当了几十年的土皇帝。


1915年,甘边宁海镇守使兼蒙番宣慰使马麟、绥远都统马福祥、宁夏镇守使马鸿宾、凉州镇守使马廷勷、甘州镇守使马璘,并称西北五马。


西北五马还有另两种说法。


宁夏三马:马福祥、马鸿宾、马鸿逵,

青海二马:马步芳、马步青。


青海三马:马麟、马步芳、马步青,

宁夏二马:马鸿宾、马鸿逵。


蒋介石的十三太保


1932年,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等人成立中华民族复兴社,仿照意大利黑衫党、德国褐衫党,又称蓝衣社。


蒋介石核定干事13人为复兴社骨干,被称为十三太保。


但具体哪13人,说法不一。大致有下面两种说法:


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刘健群、潘佑强、郑介民、葛武綮、梁干乔、肖赞育、滕杰、杜心如、胡宗南。


刘健群、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酆悌、郑介民、曾扩清、梁干乔、肖赞育、滕杰、戴笠、胡宗南。


黄埔三杰

贺衷寒、胡宗南、李默庵


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中,流传着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又文又武李默庵的说法。


贺衷寒,入黄埔之前任见习记者,在国民党军队中长期从事政治宣传工作,发起组织特务组织复兴社,为十三太保之首。


胡宗南,在黄埔学生中保持着几个纪录,第一个当将军,第一个当军长,第一个当集团军总司令,第一个当战区司令,第一个晋升上将,是黄埔系领班人物。


李默庵,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第三方面军总司令,1949年8月在香港发表和平通电。


三鼎甲

陈诚、胡宗南、戴笠


蒋介石的浙江同乡陈诚、胡宗南、戴笠深受蒋介石的信赖和重用,抗战期间恩宠有加,红得发紫,被称为蒋介石门下三鼎甲。


陈诚、胡宗南分别是保定系、黄埔系首领,是蒋介石嫡系部队中的两个最庞大的军事集团,是蒋介石掌握军队的两条主线。


戴笠虽级别不高,生前仅授少将,死后才追晋中将。但作为军统头子,其炙手可热的地位无人代替。


谷氏三中委

谷正伦、谷正纲、谷正鼎


贵州安顺谷家三兄弟同时当选国民党中央委员、中央执行委员。


老大谷正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与何应钦、朱绍良等同学,曾任南京卫戍司令、国民政府宪兵司令,被称为“宪兵之父。后担任甘肃省主席、行政院粮食部长。


老二谷正纲,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社会部部长。


老五谷正鼎,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


山东三李

李仙洲、李延年、李玉堂


黄埔一期的三名山东籍将领李仙洲、李延年、李玉堂,抗战中都任集团军总司令,抗战结束后都在山东带兵。


李仙洲,第二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莱芜战役中兵败被俘。


李延年,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第二兵团司令官、徐州剿总副总司令。


李玉堂,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第十绥靖区司令官、山东绥靖总司令。


三李在山东统归另一山东籍将领、黄埔三期的王耀武指挥,王耀武时任第二绥靖区司令官、山东省主席,当时山东流传着“三李不如一王”的说法。


八达街行走
历史是由时光点化的厚味,又回转头来,装点人们的时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