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乔木是我们盐城人,盐城极爱出秘书型人才,个个前途无量。
1
清华、盐城、浙大、上海
被四次驱离改变的命运
清华
1930年秋,胡乔木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冬天时就加入了共青团。
1931年春,胡乔木成为清华大学团支部书记,是《北方青年》的主编之一。秋天时候,胡乔木任北平市团市委委员、宣传部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胡乔木编报纸骂国民党,被北平市政府公安局列入了缉捕的黑名单。
盐城
1932年5月,没法再在清华待下去了,工作中又与上级产生了分歧而遭撤职。恰好父亲来北平找儿子,胡乔木就跟着回到了盐城老家。
1932年秋,胡乔木在盐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但是不久,盐城党的负责人叛变了。胡乔木躲在姨夫朱木香开办的贫儿教养院内,才避过一劫,随后赶紧逃到上海。
浙大
在上海,胡乔木给朱自清写信,希望能回到清华大学。
朱自清说,回清华已无法遂愿了,去浙大吧。朱自清给胡乔木开了一张转学证书,胡乔木转入了浙江大学外文系英文专业。
连胡乔木在内,这一届英文专业一共只有3个学生。所谓:先生讲,三生听。
其中有一个女同学名叫王作民。而王作民有个中学同学叫苏灵扬。
苏显扬,周扬夫人。
看吧,读985必然会结识更好的人脉。
王作民到上海,去周扬家做客,给周扬看了胡乔木的文章。
周扬说:
这个青年很有思想啊。
有思想谁都了不起。
上海
在浙大也不安分,胡乔木、王作民参与领导驱赶反动校长的学潮,结果得到一纸“着该生毋庸来校注册”的通知,被浙江大学除名了。
胡乔木又被逼离开杭州,来到上海,参加了左翼文化运动。
1935年5月,胡乔木重新入党。他先后担任社联党团成员、文总党团书记、江苏临委委员。
1937年春,中央决定,党在左翼文化战线上的部分干部撤离上海。于是,周扬、胡乔木、邓洁等先后奔赴延安。
在清华上了黑名单被逼回盐城。
在盐城出了叛徒不得不逃到杭州。
在杭州闹学潮被除名又被逼到上海。
在上海因白色恐怖又被逼转到延安。
所以说,胡乔木是被逼上延安的。
英雄,都是被逼上梁山的。
2
延安的秘书
1937年6、7月间,胡乔木到达陕北。但他并不在延安,而是在云阳,办青训班。
1938年10月,一年后,胡乔木才终于到了延安。
1939年,《中国青年》复刊,胡乔木任主编。他就是在这个任上为毛泽东所知晓的,当时是五四运动20周年,胡乔木写的文章与毛主席的抗大演讲思想暗合。
心有灵犀一点通。
素不相识时的思想默契最珍贵,这意味着合作时的水乳交融。
此时,毛主席认为,要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一定要在全党确立正确的思想和政治路线。要给大家看到,正确的思想政治路线是怎么样指导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向历史学习。
《六大以来》
由此,毛泽东开始编辑反映党内斗争历史的文件资料,首先是编《六大以来》。
皖南事变后,毛主席更加痛感彻底肃清王明路线影响的紧迫性,加快了全党整风的准备。
当时,在毛泽东身边协助编书的是王首道。人手不够,需要充实力量。
1941年2月,中央政治局开会决定,增加秘书处人员。
王若飞是党中央秘书处处长,他找冯文彬谈话,说主席那里要调你一个人。
冯文彬问调谁,王若飞说是胡乔木。冯文彬立即表示:主席要的人,我们放,我们放。
于是,胡乔木开始了编书职业生涯。他既是毛泽东的秘书,又是中央政治局的秘书。
到毛主席身边工作后,胡秘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毛主席指导下协助编辑《六大以来》。
在毛主席的指点下,胡乔木完成了这项工作,接着又编了《两条路线》、《六大以前》。
以前、以后都借此理解熟了。这些工作对胡乔木了解和熟悉党的历史有极大的作用。而毛泽东对胡乔木的工作也非常满意。
1971年夏,30年后的南巡途中,毛泽东在长沙谈到胡乔木时说:
“
这个人有点知识,他搜集了那样多的文件,编了两大本,印出来让大家讨论,才把问题弄得比较清楚。
”
靠乔木,有饭吃
编完党史书籍以后,胡乔木留在毛主席身边,他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协助管《解放日报》。
《解放日报》当时是党中央机关报,首任社长博古。
按照毛主席的要求,胡乔木写了不少社论和时评。有时候主席甚至直接出题目,命题作文。
解放战争时期,胡乔木跟随毛泽东转战陕北,一年时间里,新华社播发他撰写的社论、新闻、评论文章40来篇。
转战陕北时期,那样一种紧迫的情况下,一般文字工作者是适应不了的,既要有才气,又要有积累。毛泽东说的靠乔木,有饭吃,是讲胡乔木才思敏捷,出手很快,能够适应战争环境。
毛主席要写一篇什么样的文章,胡乔木很快就写出来了,其他笔杆子难有这种本事。
倚马可待。
秘书工作的内核:
把领导的重要思想用恰当的文辞表达出来
1944年5月10日,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组织“党的历史问题决议准备委员会”,任弼时为召集人,着手《历史决议》的起草工作。
胡乔木参与了历史决议起草工作的全过程。
1944年中,继任弼时之后,胡乔木起草了一个决议草案。而后,胡乔木又参与了在毛泽东修改过的《决议》草案稿基础上进行的修改工作。
1945年4月20日,《历史决议》草案在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上原则通过后,胡乔木协助毛泽东几经修改。
1945年8月9日,《历史决议》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一致通过。
杨尚昆回忆说,毛主席修改《历史决议》:
“
乔木从旁帮忙,把主席的不少重要思想用恰当的文辞表达出来。
”
杨尚昆水平高啊!把领导的重要思想用恰当的文辞表达出来,这句话最大程度地概括了秘书工作的真正内核。
毛泽东的许多重要讲话和文章的背后,都有胡乔木默默耕耘的身影。
后来有老同志说,没有同毛泽东这段缘分,就没有今天的胡乔木。
邓力群说,胡乔木在毛泽东身边的第一个十年,经历了学徒到助手的过程。
秘书之王吶。
为人民服务
叶子龙回忆,纪念张思德的追悼会,是胡乔木请毛泽东出席的。毛泽东到会场后做了即席讲话。
回来后,胡乔木根据毛主席讲话的内容意图,整理成了一篇文章,就是著名的《为人民服务》。
文中引用的司马迁的那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从此成为了最广泛流传的革命警句之一。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很多文章都是毛泽东出题目,胡乔木根据毛主席的想法起草,而后再经过毛泽东修改加工,最后成文的。
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毛主席于1942年5月讲的。当场有速记稿,胡乔木本人也有记录。
会后,胡乔木将讲话整理了出来。然后经过了多次修改,到1943年11月才公开发表。
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
文章里面引用了《伊索寓言》中农夫和蛇的故事。毛泽东写文章很少引用西方典故。这是胡乔木向毛主席提供的。
新华社总编辑
1948年4月,到西柏坡以后,毛泽东要求胡乔木独当一面,担任新华社总编辑。
胡乔木具体负责新华社主要干部的集训,并为中宣部和新华社起草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一系列指示。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后,胡乔木起草了一篇关于这次会议的新闻稿,通过新华社发往全国、全世界。
胡乔木此举,实际上开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先例。那就是,每次中央全会结束之后,都有一个公报。
3
北京的秘书
进了北京城,秘书之王已经是新闻总署署长了。
1950年1月20日,新华社发表了一条1000多字的电讯:《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本日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驳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的无耻造谣》。
当时,毛主席在苏联访问。斯大林看了这篇谈话,问毛泽东:胡乔木是什么人啊?
斯大林郑重地指出,这样重要的谈话由这样身份的人来发表不适当。
岂不知,这篇谈话稿就是身在莫斯科的毛泽东写的,是毛泽东发回国内“少奇同志并告乔木”,用胡乔木名义发表的。
毛泽东当然对斯大林的建议未置可否。
《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
195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中共中央决定召开隆重的纪念大会,毛泽东出席大会,由刘少奇在会上代表中央讲话。
为刘少奇起草讲话稿的任务,自然落到了胡乔木的肩上。
1951年6月,北京天气很热,当时条件差,不要说空调,连电扇都没有。胡乔木就用自己的土办法,在浴盆里放上冷水,上面架上木板,人坐在小板凳上,脚浸在水里,用一个星期写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
其间,关于对陈独秀的评论和一些重大事件的写法,胡乔木专门征求了毛泽东的意见。
文章交给毛主席审阅后,毛主席很满意,提出要以胡乔木的名义发表。胡乔木说,这篇东西是专门为少奇同志起草的啊。毛泽东表示,少奇那里的工作他去做。
纪念大会在6月30号开,这个时候时间已经很紧张了。刘少奇就亲自动手写了一个稿子,是钢笔直行书写的,一气呵成。刘少奇不愧为我党的杰出的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以胡乔木的名义在《人民日报》上全文发表,新华社转发了全文,中央广播电台全文广播,各地报纸相继转载,人民出版社还出版了单行本。
这是总结中共30年历史的第一本简明教程,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当时干部的学习读本、全国学习的文件。
文革
1965年,胡乔木写了一首《七一抒情》:
“
如此江山如此人,千年不遇我逢辰。
挥将日月长明笔,写就雷霆不朽文。
”
表达他对毛主席的感情。
1967年3月,《红旗》发表了戚本禹评电影《清宫秘史》的文章《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本文公开批判了“中国的赫鲁晓夫”,胡乔木也被半点名。点出了姓,名字用××代替。
由此,胡乔木遭到了更为猛烈的批判。坐喷气式,押在卡车上游斗,苦头全都吃过。
1967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毛主席上天安门城楼接见群众,途经胡乔木家,停车前去看望,但因敲错门而未能如愿。
第二天,毛泽东又要专程前往,被江青阻止而未能成行。
毛泽东说:我心到了。
胡乔木得知后说:我心领了。
1971年,胡乔木致信毛泽东,说自己没有历史问题,请求派人同他谈一次,查清楚,早日分配工作。毛主席作了批示,组织部派人同他谈话。
1974年,胡乔木出席国庆招待会,标志着自己得到了解放。
1975年初,邓小平主持国务院工作,想起用胡乔木当顾问,组织一个参谋班子和写作班子。
这时,康生病重,《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编辑工作急需人手。毛泽东同意胡乔木参加进来。
1975年夏,胡乔木复出,担任邓小平组建的国务院政治研究室主要负责人,一面编辑毛选第五卷,一面协助邓小平进行各方面的整顿。
1982年6月,胡乔木在自己70岁时写了一篇七律《有思》,用几句话描绘了他同毛泽东的关系:
“
少年投笔依长剑,书剑无成众志成。
帐里檄传云外信,心头光映案前灯。
红墙有幸亲风雨,青史何迟判爱憎!
往事如烟更如火,一川星影听潮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