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对知识分子干部的迫害情况

文摘   2024-10-17 18:26   江苏  

1931年,六届四中全会以后,张国焘被王明派到鄂豫皖根据地,推行新路线,改造党、改造红军。


1931年1月

六届四中全会


六届四中全会于1931年1月在上海秘密举行,出席者共37人。


经过一番混乱的争论,最终按照国际名单通过了选举结果。原政治局委员李立三、瞿秋白、罗迈三人落选。


新增补的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有:陈郁、任弼时、王明、刘少奇、王克全。


总计政治局委员9人:

向忠发、项英、周恩来、张国焘、徐锡根、卢福坦、王明、陈郁、任弼时;


候补政治局委员7人:

罗登贤、关向应、温裕成、毛泽东、顾顺章、刘少奇、王克全。


中央委员方面,罗迈、贺昌退出。补选进来9人:韩连会、沈先定、徐畏三、王尽仁、黄苏、王明、沈泽民、夏曦、曾炳春。


犯了左倾错误的李立三、实行调和主义的瞿秋白都退出了政治局,罗章龙也没有进入政治局。


原来连中央委员都不是的王明却进入了政治局,并实际上取得了中央的领导权。


到鄂豫皖根据地后,张国焘就篡夺了领导大权。然后夸大敌情,大搞肃反,大肆陷害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


首个被杀害的

红一军军长 许继慎


第一个被杀害的是黄埔军校毕业的红一军军长许继慎。


许继慎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的组建者和军长。许继慎对鄂豫皖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做出了极大贡献。


1921年4月,许继慎、舒传贤、王步文等人成立了安徽省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以后曾被选为省学联常委兼联络部长。许继慎是20年代初期安徽省学生反帝反封建军阀运动的主将。


1924年5月,许继慎考取黄埔军校第一期。在周恩来、蒋先云的帮助下,当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两次东征、北伐战争中,许继慎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得到周恩来的表扬,叶挺对他也有很高的评价。


1926年8月26日,北伐军攻打汀泗桥,叶挺独立团占领了汀泗桥,溃退之敌逃向咸宁城。许继慎率领第二营为前卫,一直追到城外,乘敌人惊魂未定快速进攻,占领了桥头阵地。全团随即跟进,夺取了咸宁城。


贺胜桥之战,是北伐军打垮军阀吴佩孚,夺取武汉的决定性一仗。吴佩孚调集数万兵力,构筑了三道防线。叶挺独立团担任正面攻击任务。许继慎率领二营与三营分别沿着铁路两侧隐蔽冲锋,冲破第一道防线后,继续向纵深进攻。此时,许继慎胸部负伤,仍坚持指挥,敌军第二道防线又被摧毁,吴佩孚守军随之全线崩溃。


1927年5月,武汉保卫战中,许继慎率部又立大功。当时,被蒋介石收买的夏斗寅率部叛乱,逼近武汉。叛军包围了72团团部后,许继慎手执团旗,率领随身的3个连和团部的全体人员向敌人猛烈冲击。敌军动摇溃退。许继慎带领部队追击,他先后两次被敌弹击中左右肋,负了重伤,仍然坚持战斗,由副团长廖运泽率部继续追击。平息了叛乱。


1930年春,党中央决定对大别山区分散的三块革命根据地和三支红军建立统一领导。


1930年2月底,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在上海召集许继慎等人开会,宣布建立鄂豫皖边特别区。成立中共鄂豫皖边特别委员会以及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等决定。


特委书记:郭述申

红一军军长、特委委员:许继慎

红一军副军长:徐向前


1930年4月初,许继慎到达鄂豫皖根据地,和郭述申一起,开展建立党的统一领导和组建红一军的工作。


红一军的建成,开创了鄂豫皖边区的革命新局面。


1930年6月中旬,许继慎、徐向前抓住蒋冯阎中原大战的有利时机,指挥红一军大举出击,驰骋于淮河上游、皖西、平汉铁路南段,先后攻克了许多城镇,威震江准。


许继慎改任红四军十一师师长后,他在全军首先采用“飘忽战略”,这对粉碎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起了决定性作用,促进了红军的迅猛发展和鄂豫皖苏区的进一步巩固扩大。


许继慎不但在军事上智勇双全,而且政治上坚定敏锐,对革命忠贞不渝。张发奎曾以独立师师长的职位作诱饵收买许继慎,被他断然拒绝。


国民党特务头子曾扩情利用在黄埔军校的同学关系,写了一封信,派两个特务分子当面送交许继慎。信中诡称蒋介石欢迎他归来。许继慎看完信,马上将这两个特务逮捕,连同信一齐送交军部审处。


在党内出现重大原则分歧时,许继慎怀着高度的事业心和坚强党性,坚持同错误倾向作斗争。


1931年4月,张国焘以中央代表身份到了鄂豫皖边区,极力推行左倾路线和宗派主义,大搞封建家长式领导。


许继慎直言不讳地批评了张国焘在苏区推行的错误政策和打击苏区原来干部的宗派主义。于是,张国焘利用职权,召开中央分局扩大会议,把许继慎作为“右倾机会主义”的主要对象进行批判斗争。许继慎不为谣威所屈服,仍然坚持红军主力南下作战的正确方针。


此后,张国焘专横武断,蓄意排除异已,借肃反之机,突然逮捕了许继慎等人,制造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所谓“以许继慎为首的反革命阴谋案件”。


1931年10月,年仅30岁的许继慎惨遭冤杀。


红四军政委、鄂豫皖特委书记军委主席

曾中生


红四军政委、原鄂豫皖特委书记军委主席曾中生同志,敢于批评和抵制张国焘推行的各项左倾政策、军阀主义和排斥异己的恶劣作风,同张国焘的冒险主义和逃跑主义的错误军事路线进行坚决的斗争。


因此,张国焘借许继慎投敌案件,给曾中生罗织了“托陈取消派”、“右倾首领”等罪名,逮捕并严刑拷打。


1935年6月,曾中生被张国焘秘密杀害。


红四军军长

旷继勋


张国焘为了彻底改造党、政、军,在许继慎投敌案上大作文章,先后在鄂豫皖和川陕根据地捏造了许多骇人听闻的敌情,掀起了大规模的肃反运动。


红四军军长旷继勋主张到中央揭发张国焘的错误,并尖锐批评张国焘的孤家寡人政策,被张国焘用绳子勒死在通江县洪口场。


旷继勋,即邝继勋,1895—1933,贵州思南县人,因家境贫困只读过二三年私塾,即帮助家庭谋生。


14岁时,旷继勋入川在川军赖心辉部当下等兵。从下等兵逐级升为营长。


1925年6月,旷继勋所在的旅脱离赖心辉,归四川督理杨森指挥。杨森在统一四川之战中,被邓锡侯、田颂尧等联军击败,旷继勋所在的旅杯编入邓锡侯的江防军。旷继勋升任团长,驻防彭县,崇宁一带。


川军团长旷继勋逐渐开始接触进步思想。


1926年3月,国民党彭县临时党部成立时,旷继勋被选为委员。


1926年底,经秦青川、王文鼎介绍,旷继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9年6月29日,旷继勋带领全旅4000多名官兵,在蓬溪牛角沟宣布起义,树起了“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军”大旗。


旷继勋任总指挥,率部转战于川东北七、八个县,终因敌众我寡,起义失败。失败后,旷继勋到上海找到党中央。


为了发展洪湖地区的革命,中央派旷继勋到湖北作兵运工作。旷继勋在短期内组建了红六军,与贺龙并肩战斗在洪湖地区。


邝继勋又历任红四军、红25军军长,红十二师、十三师师长,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主席等职。


1933年6月,邝继勋被张国焘以国民党改组派右派的罪名秘密杀害于通江县洪口场,时年38岁。


更多被杀害者


红四军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毕业的陈定侯

红四军参谋主任,舒玉璋、余笃山

红军独立一师师长,徐百川

红十师政委,陈琪

红十师参谋主任,吴展

红十二师参谋长,魏孟贤

红十二师参谋主任,熊受暄

黄麻起义领导人,曹学楷

皖西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主任,姜镜堂


张国焘在川陕地区还无故逮捕了罗世文和廖承志,并亲自审讯。在周恩来等同志和共产国际的干预下,罗世文、廖承志才免遭枪杀。


在鄂豫皖根据地,出身剥削阶级家庭、投身革命斗争的知识分子干部,几乎都被张国焘杀光了。


在川陕根据地,从白区来参加革命的200多个知识分子,大部分是党团员,最后被张国焘杀掉了大多数,只剩下了5、6个人。


张国焘迫害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的政策,给革命事业带来了严重恶果,损害了党的形象,降低了党的威信,造成了思想上极大的混乱。


大批德才兼备的知识分子被杀害,给各项革命工作带来了困难,严重影响了党和地方政权的建设。大批有文化有才能的红军指挥员被杀害,大大削弱了红军的指挥能力和战斗能力,从而丧失了鄂豫皖和川陕根据地,并使红四方面军遭受了惨重的损失。


张国焘迫害知识分子干部的理论根据


一、知识分子是阶级异己分子。

张国焘曾叫嚷:“党内充满了地主、富农、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商人、高利贷者”。“把知识分子从党内清洗出去”。


二、知识分子犯错误要加重三分。

张国焘把加重三分作为棍子,拿这个理论去打击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抓住他们的点滴缺点,再加以迫害。


*********


我们现在看来,在国家和政权的不稳定时期,知识分子的处境通常都是微妙和不安的。


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群体,扮演着革命者与革命对象的双重角色。


无论对于知识分子整体而言还是对于其中的一部分而言,革命者与革命对象两种角色有着交替出现或同时共构的复杂变换。


而且,更多的时候,知识分子革命者的角色是属于配角的,而作为革命对象的角色则是彰显的。


知识分子的命运通常是身不由己。


我们也是。


八达街行走
历史是由时光点化的厚味,又回转头来,装点人们的时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