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最后一次做孩子》:对抗邪恶最后的防线是纯真

文摘   2024-09-26 00:03   天津  

 

二战版的《伴我同行》(1986)。

整部电影都在为高潮的最后一个镜头铺垫,那一刻同时彰显了人类的伟大和卑劣。

1943年的意大利罗马,四个孩子结成了“史上最伟大的友谊”。里卡尔多,犹太人,父母经商,家境殷实;科西莫,家庭困窘,父亲常常高调地对战争表示不满,不让他在外面乱跑;伊塔洛,父亲是国家法西斯党干部,他最爱带着小队玩战争游戏,盟军的坦克和飞机就是他的假想敌;旺达,被修女抚养大的孤儿,常常从孤儿院跑出来和三个男孩玩耍。他们通过吐口水盟誓成为“勇士”团,男孩们用弹弓与敌人战斗,女孩作为护士照顾“伤员”。

突然有一天,里卡尔多和家人消失了,伊塔洛通过家庭渠道知道了里卡尔多被装进火车送去了德国,伊塔洛、科西莫和旺达决定沿着火车轨道去德国救回好朋友。

家人们很快发现三个孩子的去向,伊塔洛的哥哥维托里奥和修女阿涅斯决定去追回他们。

 


三人组和两人组一前一后踏上旅途,电影就此进入公路片模式。

四个身份迥异的孩子能长期玩在一起可能并不现实,电影通过这样的设定更全面地展现了不同阶层在战争阴霾下的生存状态。电影以三个男孩讨论如何区分“犹太人”和“雅利安人”开始,生动表现出法西斯主义意识形态对生活和文化的入侵,孩子们并不知道他们讨论的话题究竟意味着什么,但成年人的一切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

伊塔洛的语言最有代表性,他的语言中充满对犹太人和女性的歧视,“他们是犹太人,赚钱是他们唯一关心的。”“女人就是负责在家做家务的。”“女人是累赘。”当被对方质疑时,他又无以反驳,他只是在照猫画虎,人云亦云。伊塔洛的哥哥维托里奥决定去找伊塔洛时,修女阿涅斯也想跟着一起去,维托里奥条件反射一般地说道“女人是累赘。”从这处前后呼应的设计我们可以想象到伊塔洛的充满“男子气概”的成长环境。维托里奥因为勇敢杀敌负伤回国,被称为“战争英雄”,得到父亲的赞赏。伊塔洛非常羡慕,他也想成为英雄,用自己的勇敢和力量赢得荣耀。伊塔洛还无法区分语言、制度、文化乃至人性中的善恶,他有样学样地模仿着迎合着成人世界的规则。

反战言论显然是不受欢迎的甚至会被当做颠覆份子,底层民众的真实心声一直被压抑,科西莫的父亲就常常被伊塔洛“批判”,维托里奥和阿涅斯在小酒馆遇到的乡野村夫也在同声谴责法西斯,但看到穿着制服的维托里奥他们即刻沉默下来。电影里对战争的残酷最突出的一次展示是一处火车隧道口被枪杀的两个年轻人的尸体,三人组看到了,两人组也看到了。

 


电影整体上是略带戏谑的轻喜剧风格,三人组的旅程虽然是为了救人,但也在“享受”着探险的乐趣,草地上野餐,望远镜找水,扒火车,搭帐篷,夜晚露营地的恐怖故事,伊塔洛偷了哥哥的钱,不知道物价的旺达买东西上当,去讨说法的科西莫偷了一只鸡回来。他们把鸡当成伙伴,但当他们遇到同样饥肠辘辘的一家五口时,最终成为大家的盘中餐。

维托里奥和阿涅斯越来越像一对欢喜冤家,从开始的互相嫌弃到互相靠近,阿涅斯帮维托里奥处理了身上的伤口,因为发现钱丢了一起在小旅舍逃单。河边洗浴一场戏,没了制服的维托里奥和没了修女服的阿涅斯“恢复”成两个普通的青年,为了躲避追逐者他们相拥倒地时,荷尔蒙在意志和信仰的遮掩下暗流涌动。

颇为黑色幽默的是,维托里奥和阿涅斯被意大利部队当做潜逃的敌人抓住,而他们因为没有制服和修女服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被收押等待处决。

人创造了符号,符号却超越了人,可以区分人,审判人,决定人的命运。

在即将相遇的前夜,三人组和两人组各自暴露自己最柔软的部分。维托里奥的英勇故事其实是谎言,是部队惨败后为了鼓舞士气故意打造他为战争英雄。伊塔洛一直生活在哥哥的阴影下,他希望像哥哥一样得到父亲的肯定,他不希望被父亲当成胆小鬼。科西莫一直担心着被称为“颠覆份子”的父母,他害怕随时会失去他们。最懂旺达的就是阿涅斯,她知道旺达一直想和三个男孩在一起是因为她害怕孤独,她期待关心和爱,期待家的温暖。阿涅斯以此提醒维托里奥,孩子们之所以逃跑,是不是大人们平时做得不好,爱得不够。

三人组遇到了即将被处决的二人组,伊塔洛靠“秘密武器”救下了哥哥和修女——在父亲、哥哥和法西斯军官合影的时候,他偷偷冲了过去,留下了一张鬼马合影。

故事似乎即将结束,维托里奥和阿涅斯的故事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也许他们还将继续,也许他们穿上制服和修女服后又会回到原来的轨道中,不敢越雷池一步。伊塔洛、科西莫和旺达也即将一起返回。

 


故事的真正结尾是,当三人组得知面前的火车会装满犹太人驶向德国,伊塔洛心生一计,他假扮成犹太人混在队伍里,登上车厢,带着被自己的聪明机灵所折服的骄傲表情,向两位小伙伴招招手,举着“秘密武器”,随着列车缓缓走向远方。他相信自己可以救回好朋友,带着英雄的勋章回到家乡,得到所有人的赞赏。

片尾字幕和旁白显示,被从意大利送到德国的两千余名犹太人无一生还,伊塔洛下落不明,他的名字没有出现在相关记录里。

 

多年后,两位老人带着孙女来到他们分离时的火车站,应该就是老年的旺达和科西莫,他们告诉孙女,这就是他们最后一次做孩子的地方。

成长永远有代价,最常见的代价是变成自己曾经不喜欢的人,最大的代价是有些人再也无法长大。死去的良善在为活着的邪恶买单。

开始的童真越烂漫,结尾的戛然而止就越窒息。用孩童的视角审视生活,成人世界的一切都值得怀疑。长大就意味着穿上大人的衣服,接受秩序的规训,度过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一生。

对抗邪恶最后的防线就是纯真,什么时候我们把纯真当做幼稚愚蠢,那就是我们最后一次做孩子。


离想主义
我们热爱生活,不是因为我们习惯于生活,而是因为我们习惯于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