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船而去》:轻舟已过万重山

文摘   2024-09-20 18:00   天津  

 

90后导演陈小雨自编自导的首部长片,在第17FIRST青年电影展(2023)、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23)获得很多关注。初看这部围绕老人离世展开的电影,以为又是告别的主题,但导演埋伏的几处包含巨大信息量的细节让整部电影变得极为厚重,何以为家也许比生死更难释怀。

独自生活在江南水乡的老人周瑾(葛兆美 饰)突然确诊脑瘤,剩下的时日无多。大女儿苏念真(刘丹 饰)事业心很强,在上海经营留学咨询机构,由此引发的经济和生活压力导致她和丈夫莱恩(何必 饰)发生很多争执,两人的女儿苏灿(刘凤凰 饰)很乖巧,苏念真还有个儿子宋远涛(何圳煜 饰),长期漂泊,追求着演员梦。小儿子苏念清(吴洲凯 饰)是导游,母亲一直操心他的婚姻问题,但他对此始终无动于衷,就想保持现在松弛的生活状态。

关于如何处理母亲的病情,阿真与阿清发生了激烈争吵,阿真坚持要给母亲最好的治疗,阿清觉得与其折磨病弱的母亲,不如带她多享受下生活,舒服地走完最后的路。

 


导演在叙事上一直很克制,始终在做减法,阿真的婚姻情况,阿清的不婚主义,阿涛的漂泊生活,都只是通过只言片语透露一二,每个人都在烦琐和等待中度过似水年华。

可能因为阿真窘迫的经济状况,也可能是弟弟说服了姐姐,也可能是老人坚决反对住院,最终他们陪着母亲回到了乡下老家。电影的氛围在此时变得轻松惬意。

阿真已经很久没回过老家,脱离了大都市的喧嚣,在阳光雨露、风摇船荡、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环境里,她又逐渐感受到自己和家乡的联结,意外得知少年时期朋友的去世,则让她更深切地意识到自己和过往的疏离。

节奏慢下来,悲伤和离别也会慢下来。

 


两次“伤离别”都是蜻蜓点水一般。

第一次是爸爸的信,在爸爸留下的泛黄的信件里,我们才知道原来他们还有一个夭折的儿子苏念华,他们曾热切地期待苏念华会有美好的未来,这也是阿清的心结,自己是不是哥哥的替代品,父母是不是把对哥哥的期待放在了自己的身上。

第二次是舅舅的探望,舅舅和母亲的对话揭开了母亲惊人的身世,原来舅舅不是亲舅舅,母亲小时候被自己的父母带到舅舅家做“童养媳”,自此她再没见过父母,她不愿过寄人篱下的生活,自己逃了出来。

生离死别,乱世浮萍,一个看似普通的家庭隐藏着道不尽的悲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得已,三代人的恩怨纠葛,儿子的存在主义心结,女性命运的坎坷,都被导演悬置在温润的江南烟雨中,不能忘却,无力消解,只能尽量用时间和空间隔离痛楚。

病重的母亲突然梦中惊醒,以为给孩子们攒的钱被抢走了,哭天抢地,孩子们奔忙在各个房间,找到一些钱来安抚她,母亲抱着钱痛哭:“有钞票了,我们有饭吃了。”导演把镜头放在院子的角落,观众只能从远处感受这一切。

最喜欢的一场戏是母亲在病中苏醒,自己拿开了氧气罩,急促的呼吸声被阿清注意到,阿清想放回氧气罩,母亲想躲,阿清拿着氧气罩,停滞了片刻,然后又放回母亲脸上。

这停顿的片刻胜过千言万语,放或不放都会在角色和观众的内心激起万千涟漪。

 


导演有时候也忍不住做了加法,当老人去世后,有很多回忆和超现实段落,突然浓郁的情感稍稍冲淡了之前营造的静谧和克制。

阿涛终于回来了,他想起外婆在十八岁那天送他的摩托车,并告诉他,这里不是他真正的家,希望他能找到自己的家。

外婆结婚的那天是坐着船来的,以后这里就成了她和她的孩子们的家,当子孙们四散各处有了自己的小家,原来的“家”就被拆散了。

外婆大概也说不清楚她的“家”是什么时候没有的,是被父母送人的时候,是独自逃跑的时候,是第一个孩子夭折的时候,是孩子们长大纷纷离开的时候。

电影最后,阿真回归到日常生活,阿清守着老宅如愿做了木匠,阿涛在片场仿佛看到了外婆。有人可挂念是种福报。

不会有真正的和解,那些放下或放不下的,无可奈何花落去。

只有时间能容纳一切,那些得到的和失去的,轻舟已过万重山。


离想主义
我们热爱生活,不是因为我们习惯于生活,而是因为我们习惯于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