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3》:消失的他们

文摘   2024-12-30 20:00   天津  


商业类型片行货已经进化到可以直接套用公式计算,《误杀3=《消失的她》+《重生》+《因果循环》。当“反转”成为创作目标的时候,“撞梗”是必然的结果。

陈思诚监制的《误杀》系列第一次采用原创剧本,整体完成度非常高,只是太多珠玉在前也造成既视感非常强。



影片叙事效率非常高,字幕结束直接进主线,前十五分钟迅速交代完主要人物身份和关系。东南亚某国华人富豪郑炳睿(肖 饰)当天举行浴佛仪式,仪式结束后女儿郑婷婷(叶泉希 )突然被绑架,警官张景贤(段奕宏 饰)带领阿佐(陈昊 )等人赶到,嫌疑人被迅速锁定为施福安(冯兵 饰),他当天找郑炳睿借钱而且之前有过节,园丁阿卢(徐诣帆 )被发现也有嫌疑。李慧萍老师(佟丽娅 )与父女关系都很好,她决定和郑炳睿一起救婷婷。张景贤和现在的领导门多萨(尹子维 饰)原来是同级,现在着急立功调回去,在事态扩大前,门多萨特许他四十八小时紧急处理。

在绑匪远程操控下,郑炳睿一路追踪,绑匪通过“问答游戏”提供线索,逐渐勾起郑炳睿的回忆。在李慧萍的追问下,郑炳睿承认了自己在福利院长大时,被迫参与了拐卖儿童,施福安Tinaya(周楚濋 饰)夫妇也是当时成员。因为绑匪全程网络直播,警方一路跟踪郑炳睿,现场发现的线索向警方和民众提示2017年的“619事件”。当年一艘船在海上爆炸,发现23名儿童遗体,他们被认定为偷渡难民草草结案,调查案件的警官梁素娥(张榕容 饰)一个月后突然死亡,让此事更加疑点重重。矛头逐渐指向政府高官安全署长达蒙(高捷 饰),他曾是拐卖集团的幕后大佬。

一直躲在监控前操作的绑匪很快露出真容,雅音(刘雅瑟 饰)的过早暴露和李慧萍的主动跟进,懂悬疑推理的人都知道这里面的门道有多深,佟丽娅不可能只来打打酱油。



第二幕节奏略微慢了下来,高潮段落三次闪回制造三次大反转。

郑炳睿摆脱警方,在同为福利院出来的兄弟吴达毅(王龙正 饰)协助下找到施福安的妻子和儿子,这一段大尺度暴力戏第一次显出郑炳睿的暴戾一面。施福安在监控前看到郑炳睿打死妻女,挣脱绳索逃出,但其实这一切都是雅音安排好的。在Tinaya临死前,她告知了真相。雅音与园丁阿卢夫妻,他们的孩子被Tinaya拐走并在大爆炸中死亡,他们策划接近施福安郑炳睿,就是要逼迫郑炳睿说出爆炸案真相。

雅音郑炳睿、警方、安全署长等人都引到了海上浮船,郑婷婷和李慧萍都成为人质绑在另一条船上,雅音给了郑炳睿两个选择,要么直播真相,要么炸掉人质。达蒙清场与郑炳睿对质,张景贤(段奕宏 饰)反对却被手下枪杀,达蒙其实早就知道张景贤梁素娥是夫妻,梁素娥的死就是达蒙安排的。达蒙揭开了郑炳睿的另一面,他不是自己所包装的被迫参加犯罪的受害者,一切都是自己选的。一连串闪回将郑炳睿之前美化过的回忆重新过滤,小时候他主动帮大人们按住反抗的孩子,长大后他主动筹划拐卖孩子619爆炸自己决定按下按钮。这次,在痛苦和愤懑的狰狞表情中,他再次选择按下按钮,放弃女儿,救下自己。

这一切都被网上直播,而镜头在张景贤身上

最后一次反转由李慧萍揭开。

李慧萍的儿子也是619事件遇害者,他在张景贤的安排下,结识了雅音与阿卢,以及其他受害者的父母,他们共同参与了张景贤安排的复仇大计。从电影开始以后,几乎大部分角色都是复仇团队成员,以老师和园丁身份进入郑炳睿家的李慧萍、阿卢,操控绑架的雅音,引导舆论的新闻主播(卢慧敏 ),挡住警车的货车司机,协助直播的网络工程师张景贤故意降职来到本地,他也得到门多萨的理解和支持。一张天罗地网扑向达蒙、郑炳睿施福安Tinaya。

最后的大反转虽然事后依然会觉得套路,但观影时还是被解谜爽感打动了。央的角色利用前两部的英勇父亲的正面形象造成预期违背,变成“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恶徒;最后大网的布局形成李慧萍在明、张景贤在暗的格局,很大程度上也成功干扰观众视线。



郑炳睿积累了财富以后,礼佛,做慈善,希望得到救赎。但过去永不消逝,记忆永不磨灭。

其实619爆炸只是掩人耳目的方式,在郑炳睿运送那些孩子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厢式货车里闷死了。

道歉没有用,电影把以牙还牙进行到底。达蒙在监狱被杀,郑炳睿开庭受审当日,吴达毅企图制造混乱但被自己带的炸弹炸死,施福安报仇心切把枪口对向郑婷婷。

郑炳睿扑身向前,枪声响起,电影结束。

无论子弹落在谁身上,都是报应。

如果不是因为女儿,郑炳睿也不至于落到如此地步。他到底爱还是不爱,或者他的爱是有限度的?那最后他为什么又义无反顾地冲向子弹?

全片手上没有沾血的只有女孩郑婷婷,她在李老师的引导下以表演训练的名义多次配合录制绑架视频。在经历这一番折磨后,她的纯真和善良还会存续多久?



佛不渡罪人。

但时间多罪恶。

吴达毅曾问:你说我们会下地狱吗

郑炳睿答:这不就是地狱吗


《误杀》系列一向以迎合观众为“成功密码”,创作者对热点事件和民间情绪的敏锐把控借着春秋笔法变成国产大银幕难得的黑暗故事和爽感叙事。“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永远是商品。”对贩卖人口的深恶痛绝,对保护伞的憎恨,对权力的质疑,对正义的渴望,在本片变成一颗一颗的子弹射向虚构的恶,出口现实的气。


离想主义
我们热爱生活,不是因为我们习惯于生活,而是因为我们习惯于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