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京都如晤》《书问京都》之后,苏枕书在今年出版了第三本书信体散文集《念念平安》。
2011年,作者接受“嘉庐君”邀请,在家乡江苏南通一家都市报纸《江海晚报》开辟专栏,以书信体持续发表在京都的日常。十余年的书信陆续拣选结集成册。按照本书后记所言,嘉庐君工作调动在即,这个专栏连同这套书信集即将告一段落。
苏枕书也是从“新概念”走出的作家,幼好古文,早年的小说都非常古朴典雅,温婉缱绻。但这种风格书写青春、爱情和家庭容易让人困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不许流光入梦来》《葛原与春时》这些小说像是拿捏着写出来的,我只能勉强读完。
等她去到日本读书、生活,并开始把写作对象变成京都之后,气象为之一变。她的文字也许找到了最熨帖的内容。
比如散文集《有鹿来:京都的日常》,以“空间”“五感”“岁时”三部分三十九篇文章,将她居住生活和休闲所至的京都角角落落展现给读者。不写景点,处处风景,不露情感,在在心境。为何名为“有鹿来”,因为作者家门口确实经常有鹿跑过来。
另一名旅日作家库索会偶尔以“某位友人”的身份出现在文中,同样,苏枕书也是库索书中“在京都的朋友”,她们的“互文”不仅是文人雅趣,也是他乡故知、联袂而行的人间美好。
《念念平安》的四十四篇文章依然是十足个人化的呈现,不会取悦所有人。京都是一些人的京都,《念念平安》是苏枕书的《念念平安》。她写夏目漱石、谷崎润一郎、川端康成、向田邦子,写桔梗山茶、黑猫白鹭、明月古寺、稻田鸭川,写文人掌故,旧藏典籍、诗词书画。她经常乘坐公共交通各处探访,她笔下的京都不是一座都市,更像一座偷得浮生半日闲、你是人间四月天的大花园。
某种程度上,苏枕书的京都就像李娟的阿勒泰,她们都是通过在地的书写满足读者对远方的想象。日常变成文字便有了安抚人心的魔力。
去过阿勒泰去过京都的何止千千万万,但能变成文字的只是极少数。每个人的故乡都是别人的他乡,习焉不察让我们“看不见”日常,也就看不见自己。苏枕书和李娟每天都在和自己作伴,她们写的就是自己。
苏枕书的丈夫吴从周评论《有鹿来》的话也许适用于她大部分作品:“而这本书,并不止有这些所谓的风花雪月,或者所谓的日常。我还看到作者小心回避痛苦,用平静的语句掩盖矛盾。不知是她不努力,还是说不狠心,或者只是懒而已,写出来的东西,难免如观水中月。风时时起来,影子都是碎的。我对作者,本来是再熟悉不过。而读此书,又觉得是重新认识了一个人。”
书信应该是私人的,但苏枕书的写作一直是公共的。她的京都是用文字过滤之后的京都。看见永远只能是一部分,看的人和被看的人都需要给自己留一片私人领地。
城市和人的关系真是美妙。苏枕书找到了适合她生活和写作的京都,京都也找到了接受和欣赏它的创作者,不知谁比谁更幸运。
“有猫静卧,见人来也不避”,是从书中随便抽取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