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精致的南印度电影,以一次短暂的旅程折射出当代印度严重的男权制、家长制、性别歧视和种姓制度,同时也以接近纪录片的风格展示了印度底层生活、民间信仰和风俗习惯。
电影开始,悲伤的母亲和无奈的父亲带着面无表情的女儿米娜,按照男方潘迪家的要求,一起参加拜神和驱邪仪式。两家其实有亲属关系,潘迪的父母是米娜的姑姑姑父,两家从小就为米娜和潘迪订了婚约。潘迪出去打工,米娜则在母亲的支持下一直上到大学,而且有了恋情,这让潘迪一家不可接受。他们认为米娜是被恶魔侵扰,迷了心智,需要求助神明。
米娜一家、潘迪一家和潘迪的朋友们开着三轮,骑着摩托,先到潘迪家族神庙祈祷,再找先知驱魔。路程不长,但一路上气氛微妙,暗流涌动,两个家族的争执和米娜的故事在众人你来我往的言语中逐渐呈现。
潘迪脾气火爆,但这天话很少,像是一说话怒火就会喷发。他的妹妹穆图、拉尼都对这桩婚事不满,她们觉得米娜太傲慢了,甚至说不如干脆打断她的腿,她就听话了。而当她们的唠唠叨叨被潘迪呵斥时,她们又会觉得“我们最好别说话,我们的言论不受尊重。”潘迪父亲也会向米娜父亲表示歉意,说女儿们都是蠢货,像她们的母亲一样。
整部电影,米娜几乎都在保持沉默,她在想什么没有人知道。她对此行最配合的表现就是没有反抗没有逃跑。当潘迪的家人围在她身边议论她指责她的时候,她都不言不语,虽然手指越绞越紧。在神庙祭拜之后,队伍离开时因为道路狭窄男人们决定徒手抬起三轮车调转车头,米娜全程坐在车上岿然不动,这大概是她最为宣示自己态度的举动。
当车子路过一片湖水时,米娜望着堤岸,想象自己,独立地、松弛地、美丽地、自由地行走。而现实中的她,困在一辆行驶在乡间小道的挤满人的三轮车里,动弹不得。
他们在路上遇到另一个结婚队伍,大喇叭广播着长辈的“功德”,夸耀着种姓荣耀。潘迪父亲说为了准备两个人的婚礼,潘迪借了贷款,还在付利息。
这一切对潘迪来说都是压力,所以当沉默的潘迪突然爆发时,也许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米娜听到路边播放的爱情歌曲,不自觉地跟着哼唱了起来。潘迪的呼喊和拳头如暴雨骤至。米娜依然不声不响不反抗,其他人一边挨打一边拉开两人。愤怒的潘迪把对米娜的流言蜚语的不满、对米娜父母管教不严的不满通通发泄出来:“你这样的父亲应该自杀”“我应该把她剁碎了”。
众人喧嚣时,镜头突然拉开,远处的草木,流淌的河水,安详的世界。
一切结束后,潘迪的父亲斥责着车上的家人:“愚蠢的女人,你们做了什么?”
拉尼会为了生病的儿子向神许诺一口钟,也会因为自己来了月经,知趣地远离神像,因为此时的她“不干净”。在针对米娜的态度上,女性家属大多时候表现得更加激烈,当男性家属介入后,她们又统一被男性压制。男权制和家长制已经内化为社会意识、家族传统和生活方式,再以利益捆绑的方式绑架所有人。
男人驾驶三轮车,男人主持神庙仪式,男人主宰家人命运,男人议论女人身体,当前进的路被一头凶猛的牛挡住时,男人们束手无策,牛的主人——一个小女孩赶来轻轻松松牵走了。这个桥段的设计极为黑色幽默。
在先知家里,潘迪观看了一场他们即将经历的仪式,为了防止女孩私奔,为了清洁女人的疯狂,先知使用一系列道具做法,鸡蛋抹头发,圣灰涂身体,烟斗,樟脑丸,公鸡,轮番上场。
潘迪困惑了。
这真的有用吗?这一切是为了什么?
影片在潘迪的“幡然醒悟”中结束。
结尾处的潘迪似乎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剧情中虽然略有铺垫,比如冷静下来的潘迪曾向米娜父亲道歉,但潘迪父亲说这桩婚姻是为了让米娜父亲在本种姓族人中保住面子,不需要道歉。这样突兀的处理让影片最后似乎把希望指向了男性觉醒,挫伤了整部电影积累的锋芒。
所有人都觉得米娜太固执了,但正如电影中所显示的,固执让她承受了折磨,固执也为她开辟了新的可能,尽管极为微小。
“鸡”的意象贯穿始终,作为祭品,一只绑着腿的鸡被米娜家人带在身边等待着最后的死亡。看着被困住的小动物,米娜也许看到了命运的玄奥。米娜眼神里的坚定是她对尘世的反抗的义无反顾,眼神里的清澈也许是一丝丝存在主义式的忧郁?
从结果上说,固执也许没有意义,从目的上说,固执本身就是意义,我执故我在。
能打败自己的从来都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