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我》是一名演员和一部电影相互成就的典范:如果没有易烊千玺投入和忘我的表演这部电影就不成立,同样,因为有了导演杨荔钠(曾执导《妈妈》(2022)《春潮》(2019))、编剧游晓颖(曾编剧《我的姐姐》(2021)《相亲相爱》(2017))以及她们共同的合作者监制尹露这样全女性的优秀创作班底保驾护航,整部电影有了坚实的基底,保证了作品的完成度。
这部电影最成功之处在于,它可以带领观众和脑瘫青年相处一段时间,正视他,平视他,他不需要任何人的同情和怜悯,他旺盛的生命力像太阳一样,照亮自己,也照亮世界。
影片讲述患有脑瘫的刘春和(易烊千玺 饰)二十岁这一年悲喜交加的故事。电影开场就直接呈现了春和的异于常人:痉挛的四肢,佝偻的躯体,颤抖的脑袋,混浊的语调,“狰狞”的表情,病情导致他有非常明显的行动受限和语言障碍,但他依然坚持着要爬楼梯,要搭公交,要出门社交,他的梦想是上师范大学,他想有自己的工作,因为工作对他不只是钱,“是尊严”。
他的障碍首先来自家庭,母亲陈露(蒋勤勤 饰)的过度保护让他窒息。陈露生产时医生不断叮嘱要用力,她觉得是因为自己“不会用力”导致春和得病。她不给春和过生日,不办残疾证,给他戴着小天才表。一方面她在饮食起居上过度照顾春和,另一方面她又以复读的名义限制春和出门,也不同意春和去别的城市上大学,更不同意他报师范大学,愧疚、恐惧、补偿、担忧、疲倦,母亲的内心五味杂陈,基于同样微妙的心理,母亲也不敢把怀了二胎的消息告诉春和。
另一重障碍来自社会。外婆陈素群(林晓杰 饰)性格爽朗,虽然与女儿关系紧张,但她几乎无条件支持春和的想法。她带着春和出去过生日,参加合唱团排练,还把他变成合唱团的鼓手。面对不知情的朋友或路人的非议,她会坚决出手保护春和。即便如此,母亲陈露担心的无形伤害依然无处不在。合唱团成员打量的眼神、公交司机嫌恶的语气、培训班孩子们的笑声、咖啡馆顾客的窃窃私语、驾校司机的冷言冷语,共同构成一个“场域”,这是春和的日常。
以特殊人群为主角的文艺作品最怕消费苦难或被质疑消费苦难。本片至少用了两种方式避免沉溺苦难。一个是视角,当冒犯的声音四面楚歌时,春和常常是抽离的,镜头跟着他的视角或远观或神游。本片更多可以理解为以主角的视角去屏蔽杂音,一往无前,共同感受他的痛苦,坚韧,勇敢,逆风飞翔。
另一个是一种几近笨拙的方式,让观众正视春和,正视他病人的身份,正视他除了生病之外也是在努力活着的普通人。两段面试戏,易烊千玺奉献出精彩绝伦的表演。第一次是培训机构,春和试讲袁枚的诗歌《苔》,面对台下不断骚动的孩子们,春和镇定自若,娓娓道来,镜头始终放在他的身上,像注视他的学生,骚动逐渐平息,他用自己诠释了他的诗:“即使小小的,也要活出尊严。”第二次是咖啡馆,为了打消老板对他能力的质疑,他现场表演,一边来回踱步一边报菜名、绕口令,这次他成功了。面对考验,他的不卑不亢胜过千言万语。
意料之外但也非常宝贵的是,影片花了大量篇幅展现了春和更切身也更容易被忽视的性意识。面对日常围在自己身边的母亲和外婆,春和曾表达过“我也需要隐私”,但在过来人眼里往往一笑了之。春和更大的苦恼正如片中所言,特殊人群常常被认为除了吃喝拉撒没有别的需求。偶然认识雅雅(周雨彤 饰)后,激发了春和对爱情的向往和性意识的觉醒,雅雅也从萍水相逢很快变成亲密的朋友,一起在公园排练打鼓,一起在春和家聚餐,甚至还谈论生理话题。如果他们真的发展出恋情,“机械降神”式的处理会成为电影的一大败笔,还好主创没有让电影变成大男主爽文,当春和在公园试图牵手时,雅雅拒绝了。她只是一个善良、开朗、带着好奇心的女孩,她并没有期望和春和成为恋人。爱情之路上春和注定还会有很多苦恼,但如何学会和异性相处是他的人生必修课,这次是一个开始。
同样宝贵的还有电影保留了生活的复杂。打鼓的排练并非一帆风顺,老人们并不因为他的特殊情况网开一面;培训机构试讲效果不错,但负责人还是拒绝了春和,他们要考虑家长的感受;咖啡馆接收了春和,因为可以免税,春和参与制作的咖啡还成为咖啡馆的“卖点”,他们以此宣传咖啡店对公益活动的重视;公交公司举行发布会回应春和的投诉信,春和以为会有公开的讨论,但只是现场对着镜头发了油米面,领导们只希望看到逢场作戏的大和解。每句话都有考量,每个动作都有计算,每个人都有多种可能性,世界的本来面目就是模糊的,猎奇的目光、偏狭的笑声、无知的言语常常出现在身后,但主角的视线一直看向远方。最大的内耗就是与全世界的偏见战斗。
偏见很可怕,看不见更可怕。
后半段的情绪像过山车。
春和已经习惯了消化世界的恶意,但绷紧的弦也有崩裂的危险,也许是因为在他想接近刚出生的妹妹时母亲一把推开了他,也许是因为雅雅拒绝了他,也许是种种往事浮上心头压垮了他,春和大量吞食自己做的牛轧糖,他明知自己的吞咽能力有问题。这一幕长镜头极为悲壮。
被抢救过来的春和迎来母亲的道歉,母亲把深藏内心多年的压抑和苦闷倾诉出来。外婆也讲述了自己对女儿的亏欠,她二十多岁时生了女儿,丈夫跟人跑了,她一气之下到西藏做生意赚钱,回来之后女儿已经十五岁了,隔膜永远留在两人之间。女儿没有一个合格的母亲,她自己也不会做母亲。三代人的心结在这次危机中得到纾解。
春和收到师范大学的通知书,他和奶奶欣喜地期待着未来。
脑瘫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近几年观众已经可以通过诗人余秀华、脱口秀演员小佳这样的公众人物做了一些了解,要用一个虚构的故事打动人,表演至关重要。易烊千玺本片的表演和牺牲绝对是所谓影帝级别,完全放下偶像光环,从头到脚从外到内丝毫没有违和感,演员和角色已经融为一体,电影里只有刘春和,没有易烊千玺。今年的《朝云暮雨》里周冬雨也有类似的呈现,只可惜影片整体薄弱没有赋予角色能量,成为单纯的展示。
但本片最大的优点和缺点都来自强大的主角,除了外婆有相对完整的人物弧,其他角色工具人的属性过强,他们都只在和主角互动中有意义。尤其是刘春和的父亲,直接变成可有可无的背景板。电影把外婆和母亲推到前台,一方面是剧作上取巧,一方面也许是看到女性在家务和照抚下一代中承担了更多牺牲了更多,两位母亲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两代父亲的缺位给两代家庭都造成创伤。
无可奈何的是,最后的和解太过简化。《破·地狱》中的爹因为一封道歉信赢得和解和本片中的妈因为一番哭诉获得谅解一样“一厢情愿”,如果置换性别,母亲角色受到的非议会更大,本质上都是上一代的自我感动,真正的爱不能看怎么说,更不能看怎么想,要看怎么做。当然,现实当中强大的血脉亲缘会很大程度上推动亲子关系的弥合,但放在严肃题材作品中应该有更周密的处理或给出另外的方向。
刘春和是强大的,他可以自己找到兼职,可以自己考上大学,可以学会打鼓,可以学会开车,更重要的是他强大的共情能力,他会收养三条腿的流浪猫,会懂得老年人的孤独,会站在妹妹的角度想“妹妹会想要我这样的哥哥吗”。身体上,相比多数人他是残缺的,精神上,他比大部分人都更为健全更为丰满!
刘春和的路还很长,他可以当作家,也可以当演员,或者成为他期待的老师,他的前面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或者,他也可以成为别人的例子。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再渺小,也都是完整的我。
再渺小,也值得拥有大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