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冒油?别惊,没多大的事!

文摘   2024-06-25 11:01   中国台湾  


看到冲煮的咖啡液或是烘焙豆出现油光,通常可能引发两极反应。


深焙派可能较稀松平常,但却也怕氧化。

浅焙派遇油就退避三舍,觉得烘坏了,或是觉得烘深了。


其实咖啡出现油脂,真的没啥大不了。

并且,浅焙咖啡条件满足也可能会出油。出油跟烘焙度没绝对关系,不能视为烘焙程度的指标。


了解油脂出现的原因,正确对待与处理它,谁都可以有油亦欢,无油也欢。




生豆有油,有油很自然






粗脂肪,是咖啡中的非极性溶剂萃取物,它们是咖啡中的酯类化合物,主要成分是咖啡种子油。


在2022年以下这份科学研究提到,在阿拉比卡与罗布斯塔的咖啡生豆中,均含有三酸甘油酯(TG)(约75%)、酯化二萜和游离脂肪酸(18%)、二萜醇(0.4%)、甾醇(4.9%)、生育酚(0.04~0.06%)和磷脂质(0.1~0.5 )。


咖啡中酯类化合物含量,会因物种差异有所不同。


阿拉比卡咖啡的三酸甘油酯较多,而罗布斯塔咖啡中的二酰甘油和磷脂含量占比较多。






据研究所述,阿拉比卡生豆中的脂质含量为干豆重量的15% 至17%,而罗布斯塔咖啡中的脂质含量,则仅有7% 至10%。


所以萃取阿拉比卡咖啡时,其出油量"理论上"会比罗豆更多,应该是自然的结果。(但感觉好像罗豆比较容易冒油??请耐心听下面分解。)

不论你是深焙派或是浅焙派,我们对待咖啡油脂都该中性点。


遇到烘焙豆泛油光,不要第一时间害怕以为油脂已经氧化酸败了


也千万别看冲出飘着油膜的咖啡液,就以为自己过萃了,冲坏了….


以下针对冒油的状况,提供大家较为中立的审视角度。




熟豆冒油与孔隙率有关






既然,咖啡生豆本来就含有油。


烘焙后冒油也不是奇怪的事,它只不过呈现 “油脂迁移到表面”的烘焙现象。


那为何生豆时没泛油光,烘焙之后才冒油光?


这是因为烘焙赋予了油脂便于迁移的管道与往外迁移的压力...


当咖啡生豆在烘豆机受热时,热量会破坏胚乳,使咖啡豆中的纤维素降解,而变得多孔。


这时,咖啡豆内的油脂,就可以顺着孔隙慢慢往外迁移。

同时,烘焙咖啡时会产生二氧化碳,这些气体提升了咖啡豆内部的压力,也促使二氧化碳会顺着孔隙往外逃逸,就顺道带动油脂往豆表的迁移。


所以,当我们看到表面泛油光的咖啡豆,它只不过是油脂迁移的时间证据。


至于烘焙后啡啡豆内的油脂迁移需时长短,则由以下两个因素共同决定:

-咖啡豆结构的孔隙率(宽窄度)
-咖啡豆二氧化碳含气量高低

孔隙大的早迁移,孔隙窄的晚迁移。含气多的快迁移,含气少的慢迁移。







深焙的油随二爆喷出






咖啡生豆在烘焙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生咖啡的含水量大约有9%~12%,在烘焙加热过程也会脱水,并于豆内产生水蒸气。


这些蒸气压力与二氧化碳,造成了豆子膨胀的基础,形成烘焙过程中的爆裂现象。


一爆主要由水蒸气往外释放的压力启动,二爆由二氧化碳压力发动。


然而不论是一爆或是二爆,都导致生豆的体积膨胀,与内部孔隙率的扩大。






有些咖啡烘完出锅时就已冒着油光,就不过是因为烘焙时爆裂压力大,油脂顺着爆裂的空气与水气,趁势冒到豆表。

接近二爆或过二爆的咖啡豆,比较容易烘完就带油,这是因为当时咖啡豆内的孔隙因豆内压力增高而膨胀,二氧化碳带来的压力,已将油脂从豆内往外挤压推移。






这就是为何深烘焙豆(不论是维也纳烘焙,法式烘焙,还是意式烘焙),比较容易看到烘焙后泛油光的原因。


但这可不表示,中焙或是中深烘焙咖啡,不会泛油光。


是否很快冒油,与熟豆的密度有关(孔隙率愈大,密度愈低)。

有些低密度熟豆(如低海拔的巴西豆或罗豆),油脂就算没有因烘焙当下的高压爆裂而顺势迁移,也可能在随后的养豆时间迁移。






特别是有些中深烘焙的咖啡,很可能在烘焙后三四日的二氧化碳高排放量时期,渗到豆表,而使网购的消费者拿到冒油豆。

有些低密度的中焙豆,也可能养豆一二周就开始出油光。


那浅烘焙咖啡就不会出油吗?不见得。其实只要结构较松的咖啡豆,出油的时间都是迟早。







低因咖啡容易出油







既然影响油脂迁移速度的,主要与孔隙率有关。那低因咖啡自然会比较容易出油。


因为低因咖啡的种子,在去咖啡因过程中遭受创伤,它们的纤维素往往较弱。

因此烘焙后的低因咖啡,是一种容易让油渗透的结构。







高发酵咖啡容易出油






浅烘焙的咖啡,不代表不会出油。


有些咖啡豆在生豆时,咖啡的结构就因为高发酵度而受到松动,例如二氧化碳浸渍,或多次发酵咖啡,或长时间厌氧咖啡,或慢速日晒。


遇到这些结构本就较松软的咖啡豆,即便只是经历浅烘焙度,其孔隙率仍会高于一般浅烘焙豆。


如果这些高发酵的浅烘焙咖啡,遇上快烘焙节奏的浅烘焙方式,就可能更快冒油。

因为快节奏的浅烘焙,豆内积累的二氧化碳,会比慢节奏更多,因此也可能导致油脂于养豆期间快速排放到表面。


所以,烘焙咖啡豆表面出现的脂质含量,最终是由咖啡豆的孔隙率与二氧化碳压力共同决定。


而影响孔隙率的原因,包含生豆的处理法,烘豆师给予的热能多寡,还有咖啡豆经历的爆烈次数。




咖啡油脂的氧化防止







烘焙咖啡受到的加热温度超过180度,所以对于烘焙咖啡豆的油脂保存管理,其实跟我们对待油炸食物差不多。


油脂的变质,也就是所谓自氧化作用(deterioration),是咖啡豆变质的主要原因。


湿气对油脂的变质影响最大。

当油脂在含水的环境下,水分会造成油脂水解,加速氧化进行,加速酸价及氧化价的提高,陈化的咖啡品尝起来会更酸。


此外,氧作用也会使油脂分解成醛、酮及低级脂肪酸,使咖啡豆产生油耗味。


因此烘焙后的咖啡,都应该隔绝接触氧气与水气的机会。这时候找寻合适的烘焙豆密封容器很重要。







表面泛光的咖啡豆,因为咖啡油脂曝露在水气与氧气的数量更多,其油脂氧化速度,自然会大于无油光豆。


使用真空罐,阻光材质密封罐来保存咖啡豆,都能够延缓咖啡豆的油脂氧化。


不过豆表有没有冒油,都不影响全豆的油脂在烘焙阶段,都是经过高温的加热过程(就算仍躲在豆内的油脂也是高温烘焙过的啊)

因此,不要以为冒油的豆才有氧化压力。

在此,有些对油脂氧化的误区要先解释,那就是不要害怕豆袋打开来就是冒油豆。






排气阀保护泛油豆






烘焙后的咖啡,通常会放入有排气阀的咖啡豆袋保存。

特别是排气更旺盛的咖啡豆,例如中深烘焙或是深烘焙的咖啡。

这时,因为咖啡豆内持续排放二氧化碳,氧气会顺着排气阀往外散佚。

因此有排气阀的咖啡袋,豆袋内的氧气含量更低,有助于避免油脂氧化


看到有排气阀的咖啡袋鼓鼓胀胀,不要惊慌,反要安心。因为在豆袋未开封前,这些豆子反而确保没有触氧机会。


如果是尚未开袋过的咖啡豆,养豆期间只要不放于高热环境保存,就算豆袋内是泛油光的豆,也不用太担心氧化。(因为这类豆袋也隔绝了湿气)


在没有拆封咖啡豆袋前,只要隔绝高热与光,就可以降低氧化压力。

泛油豆未拆封前将之冷冻保存,也可帮助减缓油脂因温度的氧化速度。

一但开袋后,就需要使用密封罐,真空罐,隔绝光线的不透明材料容器,或继续放回有排气阀的豆袋,压出袋内空气再卷缩豆袋,来降低烘焙豆的氧化压力。




泛油豆的冲煮






有些咖啡,萃取后比较容易泛油光,有些则否。


容易泛油光的咖啡,如前所述,代表其孔隙率可能较高。


因此可以说,豆表泛油咖啡豆(如果是养豆初期就如此),表示这咖啡豆的萃取效率会更快速进行(因为孔隙率大)。

此外油光豆,研磨的粉末比较容易粘结成团块,分布不均。


手冲油光豆注意事项

闷蒸前,使用松粉针等工具搅散团块,使布粉均匀。


防止提早过萃


留心排水太快,粉水接触不足。


冒油豆冲煮的油脂,自然多于不冒油豆,因为油脂是大分子,如果藏于粉内,本来属较难萃除物质。

尽管手冲咖啡使用滤纸,但吸附仍有限,冒油豆有可能冲煮更多油脂。其实咖啡液中的油脂,会增强咖啡的口感,使咖啡更丝滑、更奶油,醇厚度也会提升。


冲煮咖啡到底要不要过滤或是增加油脂表现,可谓见仁见智。

不过,咖啡好不好喝最重要。烘焙咖啡的孔隙率,有可能因为烘焙手法与生豆密度,使某些豆子更容易出油。

但如果烘焙手法对于香气发展是有益的,吾人不需因为冒油而贬损该咖啡的品质。


希望透过本文,可以帮助更多咖啡爱好者,以更中立的态度看待油光豆。





END



作者:林宁

添加小红书号

2101894156






咖啡公社由美、加、中、德各国专家设立,我们在云南提供:
- P86+精品咖啡后制加工标准化品管教育
- P86+微批次精品咖啡干处理服务

- P86+云南咖啡小农直接贸易服务我们于上海设立咖啡馆,提供咖啡冲煮教育与云南精品咖啡品鉴。

- P86+精品咖啡豆在2023年澳洲金豆杯咖啡烘焙大赛获得1银12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