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病例:回盲部大出血内镜套扎术后的阑尾炎

文摘   2024-05-31 19:52   广东  
译者的话:本文为自学译文,敬请批判性阅读
结肠憩室出血(CDB)是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约占60%病例。CDB的治疗包括内镜下套扎(EBL)、止血夹夹闭、止血钳、尼龙绳套扎和高渗肾上腺素(HSE)注射。其中,EBL近年来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被认为是CDB管理的两种主要方法之一,与止血夹夹闭方法并列。最近的一项荟萃分析还显示,与止血夹夹闭比,EBL可显著降低30天内的再出血率,进一步支持EBL的首选。然而,日本的一项多中心、大型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EBL相关并发症包括憩室炎(0.16%)和穿孔(0.31%)。该报告的作者认为,EBL造成的机械组织损伤可能促进细菌入侵,导致憩室炎形式的局部炎症。当CDB患者发生大出血时,低能见度使出血部位的识别复杂化。虽然CDB可以发生在整个结肠的任何部位,但从升结肠到回盲部的区域是最常见的区域之一。CDB或阑尾出血理论上都可能发生在回盲部。当能见度较低时,可能难以确定憩室出血是否为阑尾出血。虽然阑尾炎理论上可能是EBL的并发症,但迄今为止还没有病例报道。本文报告一例因盲肠大出血行EBL后出现的急性阑尾炎,行急诊手术。


病例报告

一名68岁男性因便血2天入院。既往有乙状结肠憩室出血行左半结肠切除术史,未使用任何抗血栓药物、类固醇、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入院时血压91/59mmHg,脉搏52/分,体温35.3℃,无腹痛。入院时血红蛋白浓度7.2g/dL,白细胞计6590/µLC反应蛋白浓度0.12mg/dL。急诊增强CT显示结肠有多个憩室,未见阑尾壁外渗或肿胀迹象(1a)。患者在2天前接受8单位红细胞,行保守治疗。用聚乙二醇行结肠准备后第2天进行首次结肠镜检查。观察到多发结肠憩室,无活动性出血。因此,首次内镜检查时未进行止血治疗。然而,患者在第3天出现大量便血,血红蛋白水平为7.2g/dL,并进行了急诊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时,患者突然出现休克状态,血压为51/32mmHg,输注8单位红细胞。因为大量的血液存在,无法确认一个被认为是小凹的出血区域周围的空间关系,很难确定这个小凹是阑尾开口还是憩室(2a)。在出现血液聚集的一侧放置标记夹(2b)后,退出结肠镜并将EBL帽连接到内镜头端。然后在标记夹周围的可疑出血部位进行两次EBLs。止血成功;EBLs术后未见活动性出血。此时,回盲瓣可见,但阑尾开口观察不清(2c)。由于低血压和EBL帽的能见度有限,在退出内镜前未行进一步的详细观察。手术后,患者的血压上升到91/50mmHg。内镜下止血后,患者禁食,无进一步出血;第4天血红蛋白水平为10.3g/dL。第6天恢复进食后,患者出现右下腹痛和39.4℃发热。急诊CT显示阑尾壁增厚和肿胀,提示炎症(1b)。因此,在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情况下,急诊行回盲部切除术。术中炎症变化明显:肿胀的阑尾根部质脆,微穿孔,见肠液漏出。病理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因标本黏膜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在切除的病理标本中,两个EBLs套扎了阑尾口及其肛侧(3a,b),但导致最初回盲部出血的原因尚不清楚。手术后,患者出现短暂性麻痹性肠梗阻,术后第7天开始进食。无其他并发症,患者恢复良好,于术后第14天出院。


1 CT图像。(a)入院时阑尾壁未见肿胀或增厚(黄色箭头)(b)内镜下套扎后3天。阑尾壁肿胀增厚(红箭头)

2 结肠镜检查结果。(a)回盲部有大量血凝块。(b)可疑出血部位对面的标记止血夹(黄色箭头)(c)内镜下套扎后能见度低。

3 手术结果。(a)概观。(b)阑尾口和肛侧套扎(黄色箭头)


讨论

本病例显示阑尾炎是EBL术后的潜在并发症。理论上,这种并发症可能类似于EBL相关性憩室炎。此外,大量回盲部出血且能见度低,可能需要在阑尾开口周围进行止血手术,这突出了需要结合不同的技术,如HSERDI成像(red dichromatic imaging)、凝胶浸泡内镜和改变患者的体位,以确保准确识别出血源和足够的能见度。

EBL是一种用于控制食管静脉曲张合并CDB患者出血的止血技术,已成为CDB的主要治疗方法。虽然有几篇报道显示EBL和止血夹夹闭治疗CDB的初始止血率没有显著差异,但与止血夹夹闭相比,EBL技术可以降低再出血的风险、放射介入治疗的需要和手术干预的需要。在因CDBEBL后,监测潜在的并发症如憩室炎或穿孔是有必要的,然而,没有阑尾炎的病例报道。该患者的手术记录和病理结果表明,急性阑尾炎可能是阑尾口行EBL的并发症。在本例中,套扎对阑尾开口的阻塞可能导致局部炎症,其机制可能类似于已知的引起阑尾炎的粪石嵌塞和黏液阻塞。

本研究结果也引起了人们对内镜止血手术的实用性和局限性的关注。在本例中,引起回盲部出血的血管是在阑尾口还是在行EBL的其他部位尚不清楚。大量的出血给保持清晰的视野带来了挑战,使情况复杂化,并干扰了入路的准确性。对于无法清晰识别阑尾口的回盲大出血,避免行EBL可降低阑尾炎的发生风险,放射介入治疗可能是合适的替代治疗方法。可以使用几种可能的技术来提高可见性。首先,凝胶浸泡内镜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这包括注射一种透明的凝胶来减缓血液的扩散并改善视野。即使在大量出血的情况下,该技术也可用于识别出血点和关键解剖结构(如阑尾开口)。其次,考虑到有报道称将HSE注射与止血夹止血相结合可以增强止血,在EBL之前使用HSE控制出血和能见度也可能是一种可行的策略。第三,RDI成像是一种图像增强的内镜技术,增强了深部血管的可见性,便于区分出血点和周围区域。然而,使用RDI成像来区分出血是来自阑尾口还是憩室可能具有挑战性,因为它提高了出血点的可视性,但无法观察出血处黏膜的细节。第四,在本病例中,改变患者体位可以改善患者的能见度,从而更好地了解出血部位,无论是阑尾口还是其他憩室。

综上所述,在能见度较差的情况下,内镜医师应避免回盲部出血的EBL,以防止意外套扎引起阑尾炎。

参考文献:略。


ling波微步
这位小仙女🧚‍♀️有点懒,更新随心所欲~~号内是整理的学习笔记,需要者请自取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