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的话:本文为自学译文,敬请批判性阅读。
1. 介绍
子宫内膜癌是美国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复发的类型子宫内膜样癌最常发生在骨盆、骨盆和主动脉旁淋巴结、腹膜和肺部。文献中报道的不寻常转移部位包括腹外淋巴结、腹内器官(肝脏、肾上腺和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一个单独的病例报告描述了IB期子宫内膜腺癌转移到小肠的孤立病灶,没有额外的子宫外病灶。本文报道了7例妇科肿瘤转移至胃黏膜的病例。Zullo等报道了一例平滑肌肉瘤转移至胃黏膜的病例,Jeladharan等报道了一例宫颈癌转移至胃黏膜的病例。其余5例报告共包括24例子宫源性胃转移瘤患者,但未描述病理组织学。本患者是第一个明确描述的子宫内膜样癌在胃黏膜复发的患者。
2. 病例描述
患者,72岁女性,有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慢性肾脏疾病、三尖瓣和主动脉瓣反流病史,伴有1级舒张功能障碍且射血分数正常、III级肥胖和IIIA期子宫内膜样腺癌,以疲劳、下肢水肿和深色粪便就诊于急诊室。她用力时感到呼吸急促,休息时无特殊。患者最终因急性肾损伤和急性慢性贫血入院,并担心胃肠道出血。她之前因服慢性抗凝药出现黑便和贫血。
入院时的实验室检查显示BNP升高270,肌酐2.1,高钙血症8.0。除此之外,她的全血细胞计数异常,贫血6.8,红细胞压积22.5,白细胞无增高。肝功能指标也在正常范围内。入院时腹部/骨盆CT示中度腹水,轻度水肿,轻度胃壁增厚,考虑胃炎。此外,肝脏微结节状轮廓提示肝硬化(图1)。腹胸部X线检查未见急性心肺功能异常或肠梗阻,下肢多普勒检查显示DVT阴性。
图1 入院时因黑便行腹部及骨盆CT检查,显示胃壁增厚。在住院的第2天,患者进行了穿刺,抽出了3L腹水。住院第3天,患者行EGD检查,结果如下:(1)z线不规则,未见食管静脉曲张;(2)胃近端(贲门)结节性肿块与门脉高压性胃病,采用冷钳活检;(3)十二指肠D2正常。(图2)在住院第5天进行的第二次穿刺再次抽取1L腹水。在医院第7天报告了穿刺和EGD的病理结果,转移性腺癌与子宫内膜原发癌最一致,此时咨询了妇科肿瘤科。入院前三年,患者的IIIA期子宫内膜腺癌接受了手术治疗,以及卡铂、紫杉醇和放疗的辅助化疗。术后2年首次复发,经监测影像学诊断为阴道断端新肿块、癌变和腹水,并接受了7个周期的化疗,有临床反应的证据。尽管是子宫内膜癌,但CA-125被证明是该患者的疾病标志物,因此当它在监测的一年内升高时,就有亚临床复发的可能性。胃黏膜肿块在EGD期间活检发现她第二次复发。妇科肿瘤科推荐PET/CT作为疾病负担的表征,以考虑额外的全身治疗与手术切除,但通过与家人共同决策,患者选择了临终关怀,拒绝了额外的成像或治疗。组织学评估将这种转移区分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和胃腺癌(图3)。子宫内膜样癌通常PAX-8、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vimentin染色阳性,p53、p16、CK20、CEA、HNF-1B染色阴性。另一方面,胃腺癌通常为CK20、CDX2、MUC2、MUC5AC、CK5/6阳性,ER、PR、GATA3和E-Cadherin阴性。结合每种腺癌的形态学差异,它们证明了转移起源的区别。图3 子宫内膜样腺癌和胃腺癌的染色模式有明显差异。A:胃腺癌。B:子宫内膜癌。胃黏膜是肿瘤转移的罕见部位。三个大型尸检系列报告了胃转移的发生率在0.54-1.7%之间,通过临床内镜检查在死亡前诊断出的发生率更低(0.2%)。胃转移率最高的是恶性黑色素瘤,其他常见的转移到胃黏膜的恶性肿瘤包括肺癌、肾癌、乳腺癌和食管癌。有趣的是,一项对347例胃转移患者尸检的研究显示,只有87例患者在死亡前进行了内镜检查,其中只有12例诊断出胃转移。本患者在手术两年后在阴道残端第一次复发,与报道的复发率和典型部位一致。CA-125持续升高,但监视成像呈阴性,怀疑亚临床复发。从她的第一次复发到她因黑便、急性失血性贫血和EGD上的胃肿瘤入院不到一年,这证实了第二次复发是IIIA期子宫内膜样腺癌。这是第一例明确描述的子宫内膜样腺癌在胃黏膜复发的病例。虽然其他文献报道了子宫起源的胃转移,但这些文献并没有描述病理的组织学。据报道,胃转移最常见的来源包括鳞状细胞癌,包括黑色素瘤、肺癌和食管癌。子宫转移到胃黏膜的有限病例报告包括宫颈癌和平滑肌肉瘤。此外,子宫和宫颈肿瘤转移到胃黏膜的病例很少在死亡前被诊断出来,孤立的转移非常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