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几位家长留言:
每天下班回到家,一看到儿子关着门,在房间打游戏,心里便浮现出一个想法:他再这样下去,就要废掉了。
孩子厌学休学在家几个月了,不愿意出门,每次各种办法说服他,要求他哪怕是下楼拿个快递呢,孩子依旧不愿意。
我心里想:他不去上学我都能接受,可是他再这样子,社会功能会损伤的。
孩子在学校跟同学闹的不开心,没过几天,孩子就不愿意去学校了。
爸爸心里想:孩子人际关系不好,才影响他出现厌学情绪的。
孩子之前是名列前茅,一升入初中,忽然学习成绩下滑,孩子很受打击。
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我心里就想:他一定是对自己要求太高了,想的太对了,受不了自己。
爸爸面对孩子的厌学休学现象,没有强烈的情绪反应。看到我对孩子嘘寒问暖,说都是你惯的。
我心里想:孩子都这样了,他还是一点变化都没有,我辛辛苦苦一个人带孩子,他啥心都不操,现在孩子这样了,还怪我。
孩子被确诊中度抑郁,我看到孩子在家里情绪稳定,能吃能喝,心里想:他什么时候能去上学啊,再这样下去,功课要落下了,中考怎么办呢?
@心理咨询师哈雷 我们不由自主会有这些想法,这些想法是从哪里来的呢?
以上的这些心理想法,它是自动产生的,并不是家长们刻意思考的结果。
心理学上把这些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想法叫做自动思维。正是由于这些想法带来了家长们的焦虑紧张情绪,担忧的行为。
例如一个孩子每次遇到考试,他的心里便会浮现出一个想法:
要是我考砸了怎么办?要是我遇到不会的题怎么办?要是我考不上重点高中怎么办?
因为这样的自动思维,这个孩子便会产生焦虑的情绪体验,出现心慌、呼吸加快的生理反应。
孩子出现厌学休学抑郁问题之后,家长不可避免会关注孩子方方面面,尤其是孩子的消极情绪,负性想法和玩手机游戏的行为。
当看到孩子这些行为之后,很容易就启发了家长的自动思维。
而家长的自动思维,通常会以文字或图像两种方式表现出来。
有的家长左脑发达,有的右脑发达,左脑发达的家长长于语言,擅长逻辑思维,右脑发达的家长偏向图像擅长形象思维。
比如有一个家长,看到休学的孩子每天躺在床上看手机,黑白颠倒时。
头脑中出现了 “孩子精神萎靡不振,躺在床上”的画面,并且感到崩溃和沮丧。在这里自动思维的表现形式就是画面。
咨询师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会邀请妈妈解释这个画面。
妈妈对这个画面的描述是:想到孩子要一直这样摆烂,不能回归正常的学习。
考试成绩会很差,无法通过考试,不能顺利完成学业,真不知道孩子未来会怎么样。
由于人的自动思维是会自动出现的,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自动思维。
例如看到孩子不去上学,家长就会焦虑,孩子不愿意沟通家长就很担忧等。
如果我们保持觉察,注意自己产生某一种情绪的时候在想什么,这样自动思维就进入到你的意识里,被你看到了。
举一个例子,我在做心理咨询中,建议一个休学孩子的家长每天坚持带孩子下楼两次,每次10分钟。
家长听我说完,他立即说,我做不到,他不会配合。
“做不到,他不会配合”就是他的自动思维,当出现这个想法的时候,他真的相信自己是没有办法带孩子下楼去的。
实际上这个想法不等于事实,因为他并么有去做,他只是觉得如果这样做的话,孩子肯定是不会配合的而已。
大多数时候,自动思维它并不是来自人理性的思考,所以它并不可靠。而我们因为自己的自动思维而带给自己的焦虑和紧张,很容易会过度。
所以我想说,当孩子厌学休学抑郁,你的焦虑和担心有可能真的是过度了。
你的想法可能源于你爱孩子,但是它并不能有力的证明你的孩子真如你现在所看到的那样,会一直这样下去。
生命是动态的,以发展的眼光看你的孩子,或许一切并没有那么糟糕,只是你的一个自动思维引发的想法而已。
更多哈雷心理原创文章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