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人
潘海生(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推介词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抓手。而作为中国“新三农”问题之一的农村“空心化”依然是当前乡村振兴最明显的一块短板,表现为农村产业基础薄弱,大量人口、资金外流,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数量庞大,宅基地闲置,乡土文化日趋衰落等,它所带来的风险效应不容忽视。职业教育秉持“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加生产能力之准备”的宗旨,“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尤其是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它在促进农村持续发展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彰显。在此背景下,刘奉越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乡村振兴下职业教育促进农村‘空心化’治理的机理与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BJA180100),探讨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在农村“空心化”治理中的“能所为”和“如何为”,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其最终研究成果凝聚在著作《职业教育促进农村“空心化”治理研究》之中。该著作系统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教育促进农村“空心化”治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职业教育赋能农村“空心化”治理系统性研究的一项空白。该著作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选题意义重要。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地位不断提升,并且呈现出日益增强的趋势。2019年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022年颁布的新《职业教育法》从立法的角度赋予了职业教育应有的法律地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金融、教育、人才、科技等资源大量融入农村,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在新的时代境域下,职业教育应该如何发挥自身功能与作用,促进农村“空心化”治理和乡村振兴,是当前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命题。由此,该著作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研究内容系统。该著作共分为八个章节,包括农村“空心化”的演进逻辑及发展趋势、职业教育促进农村“空心化”治理的战略分析、职业教育促进农村治理的异域经验等内容。该著作既涉及农村“空心化”的历史演进,又涉及职业教育在农村“空心化”治理中应该“如何为”;既涉及职业教育促进农村治理的国外经验,又涉及职业教育促进农村“空心化”治理的国内典型个案;既涉及职业教育促进农村“空心化”治理的理论诠释,又涉及职业教育促进农村“空心化”治理的实践“深描”。该著作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对职业教育促进农村“空心化”治理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探讨和综合分析,使读者能够更为全面地了解这一主题。
3.研究视角多元。学者斯蒂文·贝斯特(Best S.)和道格拉斯·凯尔纳(Kellner D.)构建的视角理论认为,视角由于受个体已有理论、假设、价值观以及兴趣等因素的影响,是有限的、不完全的,因此在研究中要注重视角的多元化。基于此,该著作除了运用人力资本理论之外,还注重可持续生计理论、人地关系理论、行动者网络理论等理论的运用,关涉职业教育学、产业经济学、人文地理学、公共管理学等多个学科,为职业教育促进农村“空心化”治理提供了新的学科视野和分析框架。
总体而言,该著作体现了理论探讨、方法创新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特色和科学范式,探讨了职业教育促进农村“空心化”治理的逻辑、机理、模式以及路径等,进一步深化了职业教育理论和乡村治理理论,拓展了研究视角,具有较强的理论与方法创新意义。该著作兼顾学理性和实践指导性,可为职业教育促进乡村治理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引,为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空心化”治理效能提升提供启发和实践指导。
来源:《职教通讯》2024年第5期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