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云台山高射机枪厂:国营资江机器厂(9656)

文摘   2025-01-04 07:14   内蒙古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际局势异常复杂,我们同时面对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军事威胁,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严峻形势下,1964年,毛主席作出三线建设的决策,“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是那个时代的号角。

湖南是三线时期重要的建设省份,1964年8月,湖南成立国防工业领导小组,1965年2月又成立国防战备小组。湖南的三线建设区域包括怀化、张家界、邵阳、娄底、常德、永州、益阳等43个县市,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0%。

1965年初,五机部、湖南省国防工办决定在湘西或湘北山区建设一座高射机枪厂,由湖南江麓机械厂(627厂)负责援建。1965年春,627厂抽调18名骨干力量开始做前期准备工作,经过多地勘测,选址于益阳专区安化县马路公社(今益阳市安化县马路镇),潺溪坪,取厂名为国营资江机器厂,军工代号9656。

1965年6月,国营资江机器厂破土动工,为了节约建设成本,尽早实现投产,资江厂充分利用原来的一处废弃的铁厂,对其进行改扩建,工期一年,要求在1966年7月1日前完成建设和试生产任务。

时间紧、任务重,来自四川、湖北、上海、包头等地的援建大军齐聚云台山脚下,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建设。资江机器厂厂区山高路险,生产生活物资运输非常困难,在缺乏现代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建设者们发扬不怕苦、不怕牺牲的精神,日夜奋战在工地上。

最初工地没有通电,晚上就用马灯照明,本着先生产后生活的建设准则,优先建设厂房。他们住的是席棚子大通铺,吃红薯粉,吃上一顿素炒卷心菜算改善伙食了,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拓荒者”们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在他们不懈的努力下,一排排厂房拔地而起,1966年7月1日,一串清脆的枪声打破了云台山谷的宁静,资江机器厂54式12.7毫米高射机枪试制成功。

54式12.7毫米高射机枪是我国仿制前苏联德什卡M36/46式高射机枪,是我国第一代高射机枪,这款枪也是我国对外军事援助的武器,抗美援越时,对美军的低空目标造成重大杀伤。

54式12.7毫米高射机枪虽然火力强大、机械性能良好,但存在过于笨重等一系列设计缺陷。1971年,国营资江机器厂大胆对其进行改进,决定研制一款新型12.7毫米高射机枪。

资江厂研发团队对新枪采用了气吹式原理,使枪身的结构更加紧凑、可靠,重量减轻40%。经过六年研制,十轮改进,终于在1977年定型,命名为1977式12.7毫米高射机枪。

资江厂建成投产后一直到80年代初,订单不断,企业效益非常好,厂区建设也逐渐完善建有职工宿舍、职工食堂、子弟学校、澡堂、职工医院、灯光球场、俱乐部等一应俱全,典型的一座军工小城。

1980年,国际形势缓和,我国在这一年结束三线建设。三线军工企业纷纷改制、转产,很多倒在了转型之路,而资江机器厂通过自身的研发实力和产品优势,保留了下来,为了更好的发展,1989年完成整体搬迁。

如今,资江旧址老依然矗立于云台山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洗礼,老厂区略显破败和萧瑟。资江机器厂光荣而辉煌的三线发展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资江厂的每一砖、每一瓦都凝聚着老一辈军工人的心血,同时也是9656人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有力证明。

历史搬运工
“三线建设”不朽的传奇;中国百年工业发展历程,是几代人的奋斗史。【作者:高明野 历史搬运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