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用了三个月时间就占领东北全境,随后进行长达14年之久的殖民占领。占领东北后,日本进一步蚕食中国,防备苏联的同时,伺机进攻。为此在中苏、中蒙边境线上,日军修筑了东宁、虎头、霍尔莫津、海拉尔、阿尔山等17个要塞。
东宁要塞是修建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部署兵力最多的要塞,被日军称为亚洲第一要塞,它与虎头要塞、半截河要塞、珲春要塞形成正东主要联防要塞体系。
东宁要塞位于牡丹江市东宁县三岔口镇,这里是中、朝、苏三国交界,距离苏联军事重镇乌苏里斯克50公里,距离海参崴150公里,东宁战略位置突出,绥芬河的对岸是苏联西伯利亚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因此东宁拥有攻防两端的优势。
1934年6月,东宁要塞各阵地全面动工,当时动用了17万中国劳工,这些劳工被日本人称为“勤劳奉仕队”,后来改为“勤劳奉公队”,一部分是“国兵漏”,一部分是抓来的壮丁,还有人被骗到这里当劳工的。1937年竣工。
东宁要塞北起绥阳镇南至甘河子,正面阵地宽110公里,纵深50公里,主要阵地包括:勋山、朝日山、胜洪山、母鹿山、409高地、麻达山、三角山、甘河子、阎王殿、北天山、南天山、大砬子、鸟青山等,其中胜洪山和麻达山为主阵地。
勋山阵地,依山势修建。在面向边境一侧的山坡,设有4个较为隐蔽的炮位,炮位前面是战壕与防坦克壕。地下工事分为三层,有指挥所、兵室、发电室、弹药库、水池、厨房等,地下工事四通八达,相互之间联系紧密,设有多个进出口、通风口,在山下的太阳升村,修建有一处供水站,由地下暗管供应勋山阵地用水。
胜洪山阵地与勋山阵地形成犄角,东侧建有2处重机枪阵地、3个轻机枪阵地,加上一处炮兵阵地,形成轻重火力全覆盖;北侧设有一处地面指挥所和瞭望塔。胜洪山阵地的弹药库设在指挥所东侧的地下,弹药库与各阵地以地下通道相连,并铺设有绞车铁轨。胜洪山阵地的指挥中心位于主峰的地下,下设监视所、医疗室、发电室、供水站、厨房等,指挥中心与各功能室以通道相连。
麻达山阵地,位于庙沟村以北,碉堡、暗堡、隐蔽部、机枪阵地部署的非常密集,纵横交错的战壕、防坦克壕形成数道防线。麻达山阵地的东侧、西北侧各设有重炮阵地,重炮阵地为半掩体结构,地下有与其配套的弹药库,兵员休息室等,周围有战壕、碉堡、机枪阵地作为协防阵地。
麻达山阵地地下的主通道依山势遁筑,长约5公里,地下安装有供暖设备,指挥室、军官休息室、士兵休息室、发电室、厨房、弹药库、洗澡间等在主通道的两侧。地下还有到达地面的竖井,与地面的碉堡、暗堡、瞭望所、掩蔽所、炮台、机枪阵地等相通。
三角山阵地是整个要塞的制高点,设置有2处重炮阵地,进出口在山顶,进出口附近分布5个碉堡对其保护。三角山阵地的作战方向就是绥芬河对面的苏联本土。
日军12师团司令部在大肚川镇老城子沟村,这里是火车中转站,车站附近及赵凤仁沟、对头山、老城子沟、万鹿沟、八里坪建有142个军用仓库,储存粮食、弹药、油料、被服、机械等。负责装卸火车的劳工就有6000多人。
日军在东宁共部署了3个师团,1个独立旅,1个国境守备队,总兵力13万。而且兵种相当齐全,有步兵、骑兵、坦克兵、通讯兵、航空兵(陆航)、各种炮兵、工程兵、汽车兵等。
东宁要塞共包括402个永备火力点,511个土木质火力点,111个指挥所(观察所),79个炮兵阵地,100个掩蔽部,4个钢筋混凝土顶盖堡。同时建有13个军用飞机场,400余公里的军用铁路,2000多公里的边防军事公路。另在神洞建有火电站,总装机容量5000千瓦,还有5个陆军医院、4个病马院、被服厂、汽车修理厂、粮库、油料仓库等。
东宁要塞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军事体系,东宁除了驻扎13万日军,还有大量随军家属、日本拓荒团、日本商人,这些人加在一起多达数万。日本人苦心经营东宁要塞,就是想长期占领东北以及进攻苏联的野心。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零时苏军分三路对东宁要塞发起攻击,战斗持续了7天,苏军空、坦协同步兵,强行攻破东宁要塞,日军向吉林方向溃退,小部分日军留在要塞中进行抵抗。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由于日军的通讯中断,东宁要塞中的日军依然顽抗。苏军对固守要塞的日军进行猛烈的轰炸,但日军凭借坚固的要塞工事继续抵抗。
苏军不得不把日军第三军后勤参谋河野贞夫中佐从牡丹江紧急押解过来,打着白旗进入东宁要塞,向日军传达了投降诏书,日军才放弃抵抗。901名顽抗的日军在8月28日走出要塞投降。然而还没有结束,勋山阵地还有一股日军躲在地下工事中,后来被上山捡“洋落”的百姓发现,8月30日这股日军被全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