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崩石山下三线厂:国营湘峰机械厂(948)

文摘   2024-12-13 15:12   内蒙古  

三线建设时期,湖南是主要的建设区域之一,其境内布局有一定数量的大三线军工厂。另外根据战略需要,1965年新增13家省属小三线兵工项目,分布在安化、益阳、涟源、新化等地,主要生产常规兵器。其中涟源是核心建设区域。

涟源地处湘中,境内多山,西南有龙山山脉,西北有雪峰山余脉,中部有雷锋山脉,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64.73%,独特的地理环境成为湖南小三线建设的主要区域。在涟源梅塘(今安平镇)建有湘中机械厂(981),在水洞底建有湖南省锻造厂(9639),在扶胜李家垅布局有湘峰机械厂(948)等几家小三线企业,各厂之间相互配套,做到了“大分散、小集中”。

1965年,湖南省国防工办决定在湘中建立一个“一枪一弹厂”,经过多地采点勘测,将枪厂定在梅塘公社(今安平镇),取名国营湘中机械厂,军工代号981;将弹厂定在扶胜李家垅,取名国营湘峰机械厂,军工代号948。

1965年6月,国营湘峰机械厂破土动工,根据“靠山、隐蔽、分散”的三线建设要求,厂区建在崩石山脚下的一条山沟中,绵延5公里,分为生产区和生活区,生产区在崩石山的东南方向,生活区在崩石山的西北方向,两个区域由一条三百米左右的隧道相连。

涟源境内同时建设的三线项目有多个,当时建筑材料非常短缺,职工们的生活问题都很难保障,他们住在席棚子里,吃的是红薯粥,在毛主席“三线建设要抓紧”的感召下,建设者们克服困难,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与天斗、与地斗。

为了修通生活区通往生产区的隧道,他们昼夜施工,负责操作风钻的工人由于长时间震动,工作一天手臂都会肿起来,第二天顶着疼痛接着干。这条隧道不光是连接厂区和生活区的通道,战时还是防空洞。

在建设者不懈的努力下,工具车间、总装车间、热处理车间等七个车间先后建成,随即进行试生产,1968年底,样品顺利通过相关部门验收,1969年底进行批量生产。

56式7.62毫米冲锋枪、半自动步枪、班用机枪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部队、民兵最主要的制式武器之一,同时还曾出口和军援数个国家,而配套的7.62mm×39mm子弹的消耗量也是非常大的,为此国营湘峰机械厂在整个七十年代生产任务不断。

国营湘峰机械厂的生活区建设在涟源地区也是很好的,建有职工家属楼、职工宿舍楼、职工医院、子弟学校、幼儿园、俱乐部、二个职工食堂、澡堂、冰棒房等。

厂区分布在团结村、建设村、向阳村、联盟村,范围很大,其中距离家属区最远的是仓库,大约有5公里,职工需要骑自行车上下班,上班的时候一路上坡,很吃力,下班的时候全部是下坡,几乎不用蹬,捏着车闸就可以了。

厂里有很多来自重庆和东北的技术职工,他们讲普通话,当地职工的孩子和这些说着普通话的孩子一起上学,一起玩耍,时间长了基本都会说普通话了。厂区周围的山上、小溪都是孩子们的乐土。当时湘峰隧道里面的灯非常昏暗,孩子们经常去里面“探险”,湘峰隧道不光是职工们每天的必经之路,也是厂子弟们当年的“乐园”。

1980年,国际形势缓和,三线建设结束,三线企业纷纷转为民品开发,国营湘峰机械厂利用多年军工经验,引进自行车生产线,生产的“松鹤”牌28寸载重自行车红极一时,经常出现排队购买,当时松鹤被戏称为“小凤凰”。

后来因市场发展需要整体搬迁到娄底,与湘中机械厂合并组建华达机械总厂,生产农用三轮车,后来华达又经过几次改制后转产汽车空调压缩机等产品。

如今,湘峰老厂区早已失去往日的风采,有些建筑被改建利用成度假村,有些建筑则荒废,崩石山也改名湘峰山。三线已成往事,但湘峰厂和湘峰人不会被历史忘记,在这片热土上,他们用自己的青春铸就了伟大的三线精神。

历史搬运工
“三线建设”不朽的传奇;中国百年工业发展历程,是几代人的奋斗史。【作者:高明野 历史搬运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