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广德江苏后方三线厂:国营燎原机械厂(8390)

文摘   2025-01-04 11:45   内蒙古  

“三线建设”开始于1964年,结束于1980年,是一场以备战为目的的大规模工业、国防建设。江苏省为响应中央、毛主席“加强各省小三线建设”的号召,1965年,将苏南、皖南确定为江苏省的大后方。

1967年,四机部、华东局决定在苏南或皖南建立一座军用电线、电缆厂,由无锡电缆厂包建。以解决战备需求和华东地区的电子配套问题。

1968年11月,江苏省建设勘探设计院、江苏省国防工办等单位组成的联合选址小区开始对苏南的宜兴县川埠公社、张渚公社山区,及皖南的广德县杨滩公社的五合、白马等多地的勘测、评估,最终将电缆电线厂选在广德县杨滩公社琳塘大队周家湾与虞家头之间(今燎琳村梧溪)的山谷之中,厂区占地129.36亩这里距离杨滩公社约9公里,距离广德50公里,距离无锡200公里。

1970年6月19日,江苏省国防工办正式决定将电线电缆厂的厂名定为国营燎原机械厂,代号8930,通讯地址为芜湖2514信箱、广德县514信箱,设计年产被复线2万公里、安装线1万公里、电缆3千公里。

1970年11月8日,国营燎原机械厂破土动工,施工方为江苏省建筑以公司三大队、武进县雪埝桥建筑站,以及广德县动员的四个民兵连队等组成。为了贯彻“靠山、隐蔽、分散”的三线建设要求,整个厂区布局呈村落化,屋顶选用灰瓦,与附近村庄混为一体,尽量减少高大建筑,山沟两侧的群山和茂密的竹林是天然的屏障。

建设期间,除了来自江苏的320余名专业基建职工,广德地方政府还组建了琳塘、白马、海峰、四合四个民兵连队700余人,同时从县城各单位中抽调200余人进行支援。随着建设的进行,燎原机械厂陆续才能够无锡、海安、宜兴、丹阳招收213名高、中毕业生,同时在上述地区及广德招收61名退伍军人,这批退伍军人成为燎原厂最早的车队司机。另外四机部为了支持燎原建设,1970年8月分配了9名大学生参与建设。

建设者们头顶烈脚踩荒山、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他们遇山开山,遇水架桥,克服万难,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依然能够展现住高昂的革命热情。1972年2月,国营燎原机械厂的一期工程基本结束。随后江苏省安装公司四队开始进场进行设备安装调试。

1972年3月12日,无锡电缆厂的迁皖职工抵达杨滩燎原新厂。6月,在机械、设备还没有全部安装、调试完成的情况下就成功试制出超轻型被复线,次年成功试制出SYV-75型射频电缆。

1974年到1976年,国营燎原机械厂进行了二期工程建设,至此形成了拥有成品车间、准备车间、裸线车间、金工车间、铁盘加工车间、木盘加工车间、木工车间等大型车间,另外还建成五金仓库、化工仓库、成品仓库、钢材仓库、废品仓库,还建成了横跨沙河的燎琳桥及通到虞家头5公里长的水泥路。

生活区建设也相当完善,建成职工宿舍、(男女)单身宿舍、食堂、大礼堂、子弟学校、托儿所、卫生所、灯光球场,还设有商店、粮店、邮局、阅览室、理发室、澡堂等。

1976年,随着一期、二期工程的竣工,燎原机械厂正式步入正轨,1976年2月,生产研制出HEM-3型载波一对塑料埋地电缆,1978年12月,又成功研制出纵向密封三路载波两对塑料埋地电缆。

燎原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的发展。建厂时期,17个被征用土地的农户被特招进厂工作。琳塘地区毛竹资源丰富,为此帮助琳塘兴办了造纸厂,村民们也早早就用上了电,告别煤油灯。村民们经常把茶叶、桐花鱼等特产卖给燎原厂职工,相互之间非常融洽。

改革开放后,国内发展步伐加快,燎原厂迎来稳健发展时期,1983年12月,燎原的两款产品荣国国家级科技一等奖,1985年,成为电子部全塑电线电缆的定点生产企业。1986年8月,根据需求,燎原厂迁回无锡,成立江苏燎原机械厂,90年代初已经发展成为拥有10个系列300余种产品的大厂,1998年,燎原整体并入到宏图高科。

2014年前后,杨滩镇对原烽火机械厂、燎原机械厂旧址进行修缮,打造成为“杨滩军工厂遗址”,有效的保护了这些老建筑,同时也是对三线精神的一种弘扬。

历史搬运工
“三线建设”不朽的传奇;中国百年工业发展历程,是几代人的奋斗史。【作者:高明野 历史搬运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