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国际局势严峻,各种势力暗潮涌动,面对苏、美对我们的军事威胁,1964年,毛主席作出三线建设的重大决策。三线建设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国防、经济建设,我国用了17年时间,在腹地建立起稳固的战略大后方。江西标准件弹簧厂就诞生在三线建设时期。
1964年6月8日,毛主席提出:“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备战”的指示,每个省都要建立自己的三线,加强省属小三线军工建设,这样即使发生战争,每个省都可以独立作战。
宜春地处赣西北山区向赣抚平原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多样,山地占总面积35.46%,丘陵占39.05%,平原只占25.49%,独特的地理环境非常符合“靠山、隐蔽、分散”的三线建设原则,因此宜春成为三线建设重要的建设区域之一。
1965年底,江西省国防工办、江西省机械厅决定在上高县建设一个军工配套工厂,主要生产紧固件、弹簧、标准件等产品。经过多地勘探选点,最终将厂址确定在上高县塔下,厂名命名为:江西标准件弹簧厂,军工代号9399。
江西标准件弹簧厂的原址是上高钢铁厂,占地面积约300亩,分为生产区和生活区。为了节约成本,尽快投产,江西标准件弹簧厂充分利用原钢铁厂遗落的建筑,对其进行改扩建。
建设期间,上海标准件厂、上海农机公司给予9399大量援助。在所有建设者的努力下,工具车间、热处理车间、锻造车间、机加车间相继建成,1968年6月基本完成厂区建设。
江西省共有30多家小三线企业,其中九个工厂是配套厂,江西标准件弹簧厂就是其中之一,为团级单位。当时工厂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各个生产车间为连,工段为排,生产小组为班,每天职工们听着军号声上下班。
建成投产后,由于当时的国际情况愈加复杂,备战任务更加紧迫,各个工厂都满负荷生产,9399的的生产任务非常多,订单多的时候,都是三班制,人停机器不停,很多职工就住在车间。
七十年代开始,厂区建设越来越完善,高大的办公楼、礼堂、锅炉房先后建成,同时还建有家属楼、单身宿舍楼、职工食堂、托儿所、幼儿园、子弟学校、灯光球场等,生活区还设有商店、粮店、澡堂等。
江西标准件弹簧厂很多上海职工,每逢春节放假,大部分上海职工都会返沪团圆,上高和上海两地相距900多公里,当年交通非常不便,厂里出动卡车要先职工送到南昌,然后换乘火车辗转几天才能到达。
返程时一般尽可能多的带上时髦的衣裳,大白兔奶糖、全国通用粮票等。标准件弹簧厂职工的打扮十分洋气,一度引领当地的时尚浪潮。
1980年,国际局势好转,三线建设结束,我国进入全面的改革开放,对三线军工企业开始改制。江西标准件弹簧厂凭借军工优势,开始探寻民品市场,1981年建成一条自行车鞍座生产线,产品销售到全国多个省市。
江西省标准件弹簧厂的转型初期还算顺利,当时拥有在册职工800余人,1985年被评为江西省“六好企业”。为了顺应市场发展,更名为江西标准件厂,后来又进行了一系列转产、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