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黄孤岭山下:国营利群机械厂(9327)

文摘   2025-01-03 07:05   内蒙古  

“大三线”、“小三线”这类名词随着时间的流逝鲜有人提起,很多年轻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三线”,“三线建设”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国为了应对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对我们的军事威胁而作出的国防、工业建设。三线建设开始于1964年,结束于1980年。

三线建设分为“大三线”和“小三线”,大三线为部属项目,小三线是省属的项目,毛主席结合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提出每个省都要建立自己的三线,发展省属军工业,这样如果发生战争,每个省可以做到“省自为战”。

江西是华东面积最大的省,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华东区的后方基地,江西虽然不是大三线的建设区域,却是小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之一,江西的小三线主要建在赣西吉安、宜春等地。

1965年初,江西省动员11个设计院的1000余名设计人员负责省内的三线工程设计,同时从15个建筑单位抽调4500余名职工组成专业的施工队伍,另外从各县协调3万余名民工参与江西省的小三线建设。

1965年7月,华东局、江西省国防工办决定建立一个迫击炮厂,经过多地的选点勘测,最终厂址定在宜黄县凤岗公社官仓大队(今宜黄县凤岗镇官仓村)的牯(孤)岭山脚下,厂名定为国营利群机械厂,军工代号9327 。

1966年3月,国营利群机械厂破土动工,利群机械厂的建设得到来自全国众多兄弟厂的鼎力相助,南京晨光机器厂(307)支援了大批优秀骨干技术人员,内蒙古一机厂(617)主要支援干部,另外四川陵川机械厂(167)也支援了很多骨干职工。

建设初期,条件异常艰苦,职工们住在席棚子里面,喝的是稻田和小溪中的水,吃的是粗茶淡饭,每天太阳还没有出来就已经开始工作。虽然劳动强度很大,但没有人有怨言,因为他们要和敌人抢时间,在所有建设者的努力下,钣金车间、机加车间、总装车间、设备车间、工具车间、动力车间先后建成,1968年基本完成建设,随后开始试生产。

国营利群机械厂的主要产品为67式82毫米迫击炮,该炮非常轻巧,全炮仅重35千克,其中炮身13千克、炮架10千克、座钣12千克,炮长1220毫米,可以发射榴弹、照明弹、烟幕弹、燃烧弹等,最大射程3040米。利群厂附近的半山腰处设有靶场,每一个批次产品出厂前都将进行试射,试射过程中会有军代表和技术人员参与。

国营利群机械厂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为正团级单位,职工们每天听着军号声上下班,广播喇叭遍布厂区的各个地方,随着利群生产步入正轨,厂区建设也开始完善,建成厂办大楼、职工宿舍、职工食堂、俱乐部、招待所、灯光球场、商店、澡堂、邮电局、粮站、职工医院、幼儿园、子弟学校等。

利群机械厂附近还建有两个小三线厂,分别是惠民机械厂(9342)、星火机械厂(9344),这几个厂经常在一起搞一些体育、文化交流,很多职工还是老乡,因此几个厂关系很好。

1980年,三线建设结束,三线军工企业进入“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阶段。国营利群机械厂凭借军工优势,进军纺织机械行业,为了向交通便利地区、原材料集散中心靠拢,1996年整体搬迁到抚州,新址位于今天的迎宾大道与金巢大道交汇处。搬迁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不久企业破产,2002年7月18日,利群厂被民营企业收购,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如今,国营利群机械厂旧址被夷为平地建成了公园,位于抚州的第二代厂区也被开发成住宅区,仅有部分职工住宅楼还在。利群的资料非常有限,仅整理此文献给老一辈利群军工人,正是他们当年“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革命情怀,铸就了“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三线精神也将继续引导后人勇往直前。

历史搬运工
“三线建设”不朽的传奇;中国百年工业发展历程,是几代人的奋斗史。【作者:高明野 历史搬运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