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是三线建设时期最重要的建设省份之一,共有400多个大中型企业落户陕西。宝鸡是连接西南与西北的交通枢纽,战略位置突出。一五期间国家就非常重视宝鸡,布局有三家大型项目(宝成仪表厂、长岭机器厂、烽火机器厂)。境内同时拥有宝成铁路、陇海铁路,交通便利,战略地位突出,工业基础雄厚,为此,宝鸡成为陕西省乃至全国“三线”建设重点地区之一。
三线建设期间,国家在宝鸡的建设项目多达95个,其中大三线项目34个,涉及机械、电子、航天、航空、冶金、化工等。四机部在宝鸡的建设规模大,布局有:国营建光机器厂、国营宝光电工总厂、国营金山无线电器材厂、国营宏声无线电器材厂。
1969年,四机部决定将北京电子管厂(774)的部分职工内迁到陕西宝鸡包建国营宝光电工总厂,生产大功率发射管等产品。厂址位于宝鸡钓渭公社(今宝鸡市钓渭镇)疙瘩沟村,军工代号4401,通讯地址为宝鸡39号信箱。
1970年7月6日,宝光电工总厂破土动工,整个厂区建在一条南北走向的山沟子中,两侧的大山是天然的屏障,非常隐蔽。基建工程由中建五局二公司、六公司负责。
当时还有来自全国很多地方的援建职工,他们有技术工人、有刚毕业的大中专学生,也有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他们来自不同地方、说着不同语言,却怀着同样的信念和理想毅然决然的来到大山里,开启了艰苦创业之路。
由于当时的国际形势严峻,因此建设的时间紧,任务重,首先要确保厂房修建,尽快完成投产,所以早期的建设者是没有住房的,他们一少部分住在附近的村民家的闲置房或牛棚里,大部分住在席棚子中。
当时的物资非常匮乏,他们吃的最多的就是用高粱米面做的面条,这种面很难消化,建设者们称之为“钢丝面”,虽然吃不好,住的也不好,但没有一个人有任何怨言,依然非常乐观且积极的奋战在建设一线。他们似乎有使不完的劲,每个人都争做劳动模范,都想尽早完成建设任务,让毛主席睡个安稳觉。
1973年夏,还处于建设中的宝光电工总厂区遭遇严重山洪,很多已经快竣工的厂房被冲毁,有些建筑材料被洪水卷走。洪水还未退去,宝光厂的全体职工和家属就展开了自救,他们众志成城,抗击洪水,一起引渠排洪、清淤,在抗洪过程中,职工们还创作了《抗洪凯歌》,“身在疙瘩沟,眼望北京城,战鼓分外响,战旗分外红......”。
洪水面前,宝光职工没有退缩,更激发了他们的斗志,洪水过后,他们以更加昂扬的工作作风投身到建设中,1974年12月,宝光电工总厂基本完成了建设,随后进行试生产,当时厂里从西安搪瓷厂定制了搪瓷缸发放给职工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