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开始于1964年,结束于1980年,共历时17年之久。陕西省是三线建设大省,境内布局有大量大三线军工企业,同时还建有8家省属小三线兵工企业,这8家小三线主要生产常规兵器,跃进机械厂就是其中的一家。
1965年,五机部、陕西省国防工办决定在铜川成立一个半自动步枪厂,经过多地选址,将厂址定在铜川向阳公社何家坊大队(今铜川市金锁关镇何家坊村)的漆水河畔。
1965年初半自动步枪厂筹建处成立,厂名确定为跃进机械厂,军工代号977,通讯地址:铜川3号信箱,援建单位是老牌军工单位重庆建设机床厂(296)。
由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异常严峻,跃进机械厂的建设进度要求非常紧,广大职工本着“先生产、后生活”、“边建设边生产”的原则,一切以厂房建设优先,最初只盖有五栋平房给一部分职工居住,这几栋房子被职工们亲切的称为“五栋房”。
跃进机械厂的厂房还处于建设阶段时,职工们就开始在简易的工棚里,利用简陋的设备试生产56式7.62毫米半自动步枪。1966年底,厂房基本建设完成,随即进入批量生产阶段。56半是我国在苏联SKS步枪的基础上研发生产的,是新中国生产的第一款制式步枪,装备长达数十年,其稳定性、精度,堪称一代经典,适用于各种气候环境。
跃进机械厂内驻有军代表,每一个批次产品出厂前都将在靶场试射,靶场就设在距离厂区不远处的一个山坳里,当时的靶工基本都是11师的转业军人,附近的村民经常可以听到清脆的枪声。
跃进厂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为县团级单位,生产车间为连,工段为排,生产小组为班,职工们每天听着广播上下班,军号声就是职工们的“闹钟”。当时厂里每天都会播放央广的新闻,每周还会播放半个小时的厂内新闻。
1969年3月,中苏在珍宝岛爆发边境冲突,大战一触即发,此期间,我国加强了战备,跃进机械厂紧急研发了一批69式40火和497枪榴弹发射器。
七十年代,跃进机械厂每年都能保质保量的完成生产任务,企业效益一直不错,为了改善职工的生活水平,生活区建设也在有条不紊的展开。职工家属楼、单生宿舍楼、办公楼、招待所、职工大礼堂、子弟学校、第一会议室、第二会议室、职工医院先后建成,最有牌面的当属6栋“将军楼”,这里面住的都是领导和技术骨干。
跃进机械厂如同一个小型城镇,为了方便职工及家属的生活,厂里还设有商店、粮店、理发店、冰糕店、邮局、银行、澡堂等。
1980年,三线建设结束,三线军工、兵工企业响应国家提出的“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号召,纷纷转向民品的研发和生产。跃进机械厂因为厂区缺水,不得不停产。1984年,跃进职工被分流到秦东化工厂(9904)600多名,分流到东风机械厂(337)300多名,另有有100多名职工分流到胜利机械厂(9901)。
1984年12月,跃进机械厂完成全部职工分流工作,早早退出历史舞台。如今,跃进机械厂的大部分建筑依然矗立于深山之中,有些被利用,有些则荒废,那些颇具年代感的建筑是一个时代的见证。
跃进桥还是那座跃进桥,只是略显沧桑,招待所墙上七十年代末的标语依稀可见“树雄心立壮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三线已成历史,但三线精神却是永存的,历史也将铭记艰苦奋斗的一代军工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