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效应|人类财富是公共的!|巴克敏斯特·富勒《设计革命:地球号太空船操作手册》|第六章|下

学术   其他   2024-08-16 20:20   山西  

EXTITUTE|星丛共通体|读/译/写/画/讲

文|巴克敏斯特·富勒译|陈霜责编|PLUS

本次推送的文章节选自2008年再版的巴克敏斯特·富勒三本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设计革命:地球号太空船操作手册(1969年初版)》(2017年已出中译本)。某种程度上,人们把巴克敏斯特·富勒仅仅称为建筑师的确是一种“错误”。不少人将他看作是工程师、发明家、几何学家、系统学家、未来学家……这足以证明富勒自己一直以来想要破除专业化分工的试验,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尽管如此,如果我们不从跨界的建筑史,而是从更具统合性的另一种建筑史的视角,回溯性地去阅读富勒的创作,那么仍然可以将他看作是一位“建筑师”,因为富勒的所作所为并未偏离建筑师这一身份命名的本意——统合各种技术的操持者的形象。然而,在当下这样一个技术加速和组织创新的语境中,富勒往往会被重新塑造成另一种技术乐观主义的偶像受人推崇。这与他在自己的文本中更多显现出来的幻想预测的那一面不无关系。但是,只有从他偶尔闪现的话语中,我们才有可能更为精微地体会到他的批判性所在。正如他在本书的上半部分说到的那样,“由顶级武力加以强制维护的‘国家’观念……会让人们陷入更加严重的专业化奴役深渊和高度个性化的身份等级泥淖中。”至于专业化是如何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必须远溯历史至“大航海”时代背景中。随着所谓“专业化”本质上成为了一种奴役,本地化的视角已无法察觉相当隐蔽的国际信息交流和贸易平衡技巧。世界再也没有“大海盗”了,而科学家们主观上对“专业化”恪守不渝,但客观上科研项目逐步包罗万象。终于,被故意引入“专业化”歧途的人们又将不知不觉地掉头回归,再次开始运用与生俱来的综合能力。运用智力对实践经验进行综合检验,从所有特例个案和表面经验之中总结归纳其隐含的普遍性原则,以此对环境物质资源进行重新配置,才有可能使人类驾驶的地球号太空船成功回归正轨。

本书的下半部分,富勒认为人类即将与宇宙形成全新的关系。应当着手建立一套全宇宙尺度的普遍系统模板,从而确保不遗漏任何一个战略变量。富勒将其称为“普遍系统分析”(General Systems Analysis,简称 GSA)的实战大策略。之后富勒指出真正的财富是我们让多少人未来持续生存多久的能力,将物质代谢再生和精神革新都维持在一定水平,从时空中解放出来。那是一个向前推进、新陈代谢和运用智力的再生系统。在第六章的下,富勒认为一旦人类成功地生存下去,下一阶段就面临着如何繁荣昌盛、如何创造幸福、如何创新发展的问题。可以使用三种威力强大的工具:普遍系统理论、计算机战略(又称控制论)和协同战略。由此,财富可划分为两大部分:物质能源和形而上的专业知识。科学家总结出物质宇宙的新规律,称之为新“能量守恒定律”。该定律称:“我们通过物理实验发现,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自从人类领悟了能量循环路线的一刻起,人类最重要的宇宙功能就非常明确了:人类必须充分运用智力,截留散布在宇宙各处的能量,并将之转向,人们有序地运用普遍性原则,便能够有效积累大量的不可逆的财富。而财富是反熵的存在,它以一种最为精细的方式集中在一起。集体合作企业与私有企业相互促进,共同创造财富,因此,世界各国都应该全面合作,只有全球一体化才能实现全人类的天下大同。

富勒诸多构想试图合乎科学逻辑的进化论,也使得他的“乌托邦”明显地在六七十年代同期或乐观或悲观的氛围中独树一帜。我们不难从他另一本著作的标题“要么乌托邦,要么消亡”中看出,富勒仍然延续着他早期所身处的现代主义时期的普遍理念。由此,比起具体分析他“设计”的方案,或从他的形式体系中获取再造创作的灵感,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从他的乌托邦未竟之处,回到或者如何回到他一直关切的基源命题和总体原则,同时这些也是他最为激进的出发点。

巴克敏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

协同效应《设计革命:地球号太空船操作手册》|第六章|下1969

本文5000字以内

经过反省,我们认识到人类社会根本不了解地球的财富潜力,这正是导致有效规划屡遭挫折的罪魁祸首。我们也大致明白了“财富”是什么,所有的人对此都有概念了,因此目前不再深入讨论,留待后文分析。现在,我们继续探讨未来,一旦人类成功地生存下去,下一阶段就面临着如何繁荣昌盛、如何创造幸福、如何创新发展的问题。我们有三种威力强大的工具可以使用:普遍系统理论、计算机战略(又称控制论)和协同战略。协同战略是这样解决问题的:掌握整个系统的已知效能和系统某些组件的已知效能,由此推导发现系统的其余组件及其效能。例如,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如果已知任意两边及夹角,就可以精确求出第三边长和其余两角,反之亦然。

 

财富是指人类在两方面的能力:一方面,如何成功解决太空船前进动力的供应问题;另一方面,如何不断解放思想、提高精神的自由度。协同战略揭示出,根据控制论,财富可划分为两大部分:物质能源和形而上的专业知识。与之相应的是,物质能源也可划分为两种:关联能源和无关联能源。关联能源如物质,无关联能源如辐射,可互相转换。

 

我们早就说过,物质宇宙本质上都是能量。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质能方程E=mc2表示能量,表示物质质量,c表示真空光速或真空中辐射波的速度)。爱因斯坦从理论上总结出,能量可以物质形式出现,也可以能量辐射形式出现。通过裂变实验,证明了物质能量与辐射能量是可互换的协变量。

 

物理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能源是有限的,能量是守恒的。实验证明了物质宇宙的几个基本事实,否定了20世纪初光速测定之前的宇宙学家和宇宙进化论者的想法,也否定了当时的社会经济观念。


20世纪初,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我来到哈佛大学。那时,学术界的普遍共识是,宇宙本身是一个系统,也势必遵循熵的规律。又有实验表明,所有的子系统都在不断损失能量,因此,宇宙本身也在损失能量。这意味着宇宙正在“逐渐垮掉”,届时进化力量将消除异常能量状态,最终使所有一切回归到牛顿所定义的“静止状态”。既然如此,消耗能量的活动被视为将加速消亡。这便是过去的保守主义的理论基础。于是,谁要是消耗能量,哪怕是为了寻求进化的变革,也会被全社会所憎恶,被斥责为“挥霍无度”。

 

在20世纪初的光速测定和辐射实验之前,所有上述一切都被奉为真理。而后,我们突然发现,光线从太阳到达地球需要8分钟,从距离第二近的恒星到达地球需花费两年半时间,从其他恒星来到地球则要耗费更多年。直至光速测定实验,我们才知道,很多我们以为刚刚看见的恒星其实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燃尽。宇宙中的各个事件并非同时发生的。

 

于是,爱因斯坦、普朗克和其他顶尖科学家表示:“我们不得不开始重新看待、重新解释物质宇宙。”他们将物质宇宙定义为“一个非同时发生且仅部分重叠的变化事件的集合”。然后他们又说:“当我们观察到新生命形成时,就必须研究我们所看到的究竟是什么。当能量在此地没有关联了,它总有可能在其他地方重新建立关联。”随后的所有实验都证明确实如此。科学家们发现,能量再分配后,总和仍保持不变。因此,科学家总结出物质宇宙的新规律,称之为新“能量守恒定律”。该定律称:“我们通过物理实验发现,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能源不仅是守恒的,也是有限的。这里指的是一个孤立的封闭系统。宇宙是一个庞大的永动过程。我们会看到,一部分地球财富表现为物质能量,它是守恒的,不会消耗殆尽。因此,我们懂得“能量耗尽”这个概念在科学上不成立,应该废弃。

我在前文曾提到过人类如何发现了杠杆。在杠杆使用了几千年之后,人们又开发出了桶端杠杆组合:把杠杆的无桶端垂直插接在轴杆上,一根又一根,像车轮辐条一样。接着,给轴杆装上轴承,放置于瀑布下,当水流受重力作用落下,便依次装满水桶,而装满水的水桶也受重力作用依次落下,从而逐步带动杠杆旋转,于是,轮轴便旋转起来。然后,人们用传动带把这个转轴与其他转轴上的皮带轮连接起来,从而驱动机器。而机器力量的强大是人类的肌肉力量不可比拟的。这是人类第一次真正运用智力来实现生产力的重大变革。人们还掌握了如何利用物质能量(诸如杠杆、轴、齿轮传动结构和水坝),如何利用辐射能量(例如太阳能)。太阳能使水蒸发上升,形成大气中的云朵,水分子聚集成水滴,受地心引力作用从球形云块中落回地面,形成降雨。自从人类领悟了能量循环路线的一刻起,人类最重要的宇宙功能就非常明确了:人类必须充分运用智力,截留散布在宇宙各处的能量,并将之转向,加诸杠杆,最终提高人类多方面的能力,圆满完成所有能够直接或间接促进人类生存繁衍的任务。

 

现在,我们已经从理论上证明了人类总会从每一次新实验中学到新知识。知识不会越学越少。通过实验,人们就有可能搞清楚之前的假想是否正确。不断地去伪存真,人们就可避免在有生之年陷入思考无解的窘境,不必浪费时间去研究如何应用一个无用的假想。这样,人们才能节省出更多时间,用于更加有效的实验,以求创造更多财富。

 

我们通过实验发现,智力(我们称之为专业知识)这一精神现象有这样一个特质:每一次当我们想要应用和测试目前掌握的专业知识时,我们可以重新设定物质能量的交换方式(无论是关联能量如物质,还是无关联能量如辐射,或是自由能量)。而实验之后,我们总会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专业知识总是有增无减。这十分有趣。至此,我们已经详细检视和测试过财富的两大基本组成——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总而言之,我们发现物质财富(能源)并不会消耗殆尽,而且精神财富又是有增无减的。这就是说,人类每使用财富一次,财富就会增长一次。因此,财富只会增长,而非熵理论所说的耗损。虽然能量的分散状态激发了非秩序性,使熵增长,但局部财富却加强了秩序性。也就是说,在我们所处的宇宙局部,人类凭着智力不断探索和发现,对宇宙的认识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导致物质力量不断地有序增长和集中。具体而言,人们从多次重复的经验中偶然地、不定期地逐步总结出一张普遍性原则清单,其中的普遍性原则适用于所有特定案例,所有原则万向关联、全方位适应,其数目不断增加。人们有序地运用普遍性原则,便能够有效积累大量的不可逆的财富。

 

财富是反熵的存在,它以一种最为精细的方式集中在一起。大脑与思想不同,两者的区别在于:大脑专门处理记忆的、主观的、特定的经验,以及客观的实验;而思想负责总结和应用普遍性原则,并将其进行整合与关联。或者说,大脑专门涉及物质领域,思想则专门涉及精神领域。财富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晶,是人类以思维循序渐进地控制物质的成果。对特定数量的人来说,财富可以被具体换算成数字,即容许多少人未来持续生存多久。这些人过去沉迷于熵理论不可自拔,但后来终于解放出来,积极投入反熵事业中去。这些人各有天资,职能不同,但他们乐于合作,愿意并肩奋斗。


人类的财富在持续巨幅增长,却不为人类社会所知,因此,我们的经济核算系统不切实际,仅仅把财富认定为物质财富,而在账目上把专业知识填入“薪资债务”一栏。我们共同探讨了财富的本质,但这个结论对全世界来说——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却完全是一个意外发现。集体合作企业与私有企业相互促进,共同创造财富,对此,盲目认定“你死我活才是竞争规则”的经济核算系统却不予承认。我们现行会计制度本质上是反协同的、损耗性的、熵抵押式的,按它的预示,人类将被反向复利效应带向灭亡。

事实不然,财富具有反熵性,通过协同效应创造复利,这一部分的财富增长目前未被全球任何国家、任何经济体制承认,也未被计入收支账目内。我们生产了一种性能有所提升的新型材料,就会把增加的生产成本(包括能耗、劳动力、开销和利润)计算进产品价格中去。而后,鉴于该材料制成的产品会迅速过时,我们会逐渐降价。除了支付少量知识产权费——通常厂家还会尽量避免支付此费用,产品从不因为创新性而增值,也不会因为协同性而增值。产品的协同性是指,一件产品通过互补作用,与另外一件或几件产品合作,共同创造形成巨大优势。例如,合金钻头用于石油钻井机,便将“无用”的石油开采出来,转化为有用的产品。

 

随着人类发展,真正的财富虽然不为人知,却势不可挡地协同翻倍增长着。结果,仅就20世纪而言,达到健康舒适生活水准的人口比例从不足1%提高到了44%,而且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空前提高。[2] 尽管世界人均金属矿藏储量持续下降,但仅在三分之二个世纪以内,人类就取得了如此辉煌的协同成功,这是前人无法预料的。这份成功并非由任何政府或企业努力达成的,它是人类无意中运用了以少胜多的协同效应才实现的。

 

我们知道,synergy(协同效应)在英语中属于生僻单词,也没有同义词。普通民众不懂这个单词,因此未被列入人类财富的经济核算系统、未被认定为创造公共财富能力的评估因素就不足为奇了。工业生产具有协同性,在海军、空军和航天工业的所有军备生产上,其单位投入(包括时间和能耗)较少而产出较多,这种协同效应却从未被各个陆地国家和地区正式计入资本收益中。全球化工业生产具有协同性,其高效程度远远超过各地区独立系统所具有的封闭式协同效应。因此,世界各国都应该全面合作,只有全球一体化才能实现全人类的天下大同。科技日新月异,由于采用了前所未有的高性能新型合金材料,用于制造复杂工具的简单工具便协同性地增值了。全球工业化历史上总是不乏惊喜。化学元素周期表上有92种再生性化学元素及超铀家族10多种性质特殊的元素,它们之间产生各种各样的协同作用,于是,高效高能的新型材料层出不穷。


复杂的环境演化是由地球生物及其工具,以及大型无生命事件协同作用推动的。大型无生命事件诸如地震和风暴频频发生,往往以其高挑战性而激发生物个体的创造力。人类从实验获得的知识既使得财富呈指数增长,也使财富优势的整合度呈指数增长,从而进一步推动人类的公共财富快速增长。无论何种政治制度,世界各国的经济体系都完全忽视了协同效应对早期人类公共财富增长的促进作用。人类的财富本质上是公共财富。随着人类发展,公共财富只增不减,并不断自我加速地协同性增长。

 

遗憾的是,尽管人类的真正财富是如此巨大,但人们只有当政治首领面对强敌而惊恐万状的时候,才会像蜻蜓点水似的无意中用上那么一丁点儿。不管在什么性质的社会,人们都要穿衣吃饭,都要过好日子。人类要进一步开发财富,负责工业生产的工程师们必须能够预见、设计和实施高效增产的具体步骤,这种不断更新的预见力既取决于工程师个体,也取决于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状况、可用的资源范围,尤其是尚未投入实际应用的创造发明。

 

就物质资源而言,直到不久以前,人们还总是想当然地认为只能用已知材料来建造房屋、制造机器和生产产品。过去,科学家们总会不时地发现新型合金,不断改善生产工艺,从而不断拓宽工业发展前景。但今天的航天科技已经先进到人类能够凭借知识创新,视需求来“专门定制”和开发特殊材料了。那些新型材料必须满足某些特定的物理特性,超越了自然界存在的任何已知物质性能。人类发射火箭时,其前端存放卫星的鼻锥体就是这样研制出来的。协同效应乃重中之重。我们发现,只有当全人类都面临危机时,有效的替代性技术策略才会协同出现。只有这时,我们才会见证思想超越物质,见证人类挣脱专业化枷锁,打破地域主权的束缚和困局。


[2] 1981 年,44% 的人口(44 亿人口中的 19 亿)脱贫。2001 年,56% 的人口(61亿人口中的 34 亿)脱贫,使用当今的说法即“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家庭。注:基于全球的发展状况,“中等收入”指的是每年收入几千美元,这不等同于富裕国家的“中等收入”。Jeffrey Sachs, The End of Poverty: Economic Possibilities for Our Time ( The Penguin Press, New York, 2005 ), chapter 1.


▶ 版权归译者与出版方所有,已授权发布

文章来源设计革命:地球号太空船操作手册|1969

未完待续

▶ 附录

以下引自杰米·斯奈德为自己的外祖父巴奇(即巴克敏斯特)的再版书所写的前言:

时至今日,“地球危机”已不再耸人听闻,不再遥不可及。世界性危机已成为全民共识,还交织着气候急剧变化、环境急剧恶化,更不要说核武器危机和全球大面积极端贫困问题持续无解了。当前形势告诉我们已经越来越逼近不可逆转的临界点,这时,人类的集体意识已经逐渐清醒和明朗起来。今天的人们几乎再也不可能回避地球危机了。例如,科学家指出,如果北极冰盖持续快速融化下去,那么五年之内便将荡然无存。如果我们仍然无法认识到人类完全有能力建设可持续的未来,有能力把“危机”转化为“生机”,那么即使我们对环境问题有所警醒,也很难彻底走出当前困境。那么,你手里拿着的这本书将如何帮助你理解可持续的未来?将如何帮助你参与到拯救地球的行动中,学习驾驶“地球号太空船”成功进入安全飞行模式?我所了解的巴奇有一项卓越的才能,那就是他善于描绘最宏大的全景图像,让我们很容易发现目前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才能阻止地球危机。巴奇在书中把这样的拯救行动描述为一门“宏观上综合全面而微观上精准确切”的学科。在他看来,拯救行动具有两种相反的极端特性,单独强调其中任何一种都会引起失衡,最终导致拯救行动失败。巴奇把这样一种解决问题的“大策略”称为“综合性预期设计科学”。他认为这是解决地球危机最有效的工具。

▂ 第1章|综合的天性

▂ 第2章|专业化的由来

▂ 第3章|进化的本质

▂ 第4章|地球号太空船

▂ 第5章|普遍系统理论

▂ 第6章|协同效应

▂ 第7章|人体机能的扩展

▂ 第8章|生生不息

▶ 院外自从2017年4月试运行到2018年4月正式运行以来,推送千余次原创文章,形成五个稳定的板块,分别是:BAU学社、星丛共通体、回声·EG、批评·家、BLOOM绽。

▶ 作为激励师生共同研习的方法,各板块的定位不同,形式与进路亦有分担:BAU学社探根究底,以“重访包豪斯”遴择同道中人,整饬包豪斯人的文献材料,主持系列丛书的出版,由此推扩到“世纪先锋派”;星丛共通体回溯源起,以译介瓦尔堡、塔夫里和法兰克福学派等人的文本为重心,毗连上世纪的艺术、建筑与视觉文化研究,置于批判理论的讲读中砺炼;回声·EG形与势俱备,从“美学与政治”这一矛盾情境出发,以批评式导读与导读式写作,次第引入空间政治、媒介政治、生命政治,共构审美论域;批评·家教学相长,深入个例以梳理历史的特定脉络,转换视角以突破既定的叙述框架,持续组织线上的文本庭审以及线下的共读活动;BLOOM绽言与行贯通,以“都市状况”为核心议题,以展示与策动为支撑,辩证地介入建筑、城市、艺术、技术相互联结的当下语境。

▶ 院外计划不同的板块分进合击:

汇集、映射、交织、对抗,突破各自的界限,

打开已在却仍未被再现的环节,把握更为共通的复杂情势,

循序渐进、由表及里地回应

批判者与建造者的联合这一目标。

▶ 星丛共通体回声·EG专题 ▶  辩证能量:瓦尔堡的图像研究与历史想象先锋派,一场世纪对话包豪斯十四年:先锋派的临界点共读 ▷  启蒙辩证法走向新宣言美学理论装饰与罪恶艺术与生产地球号太空船操作手册计划与乌托邦空间的生产帝国与传播理解媒介地堡考古学|译-写 ▷  瓦尔堡阿多诺最后的马克思塔夫里后革命与世界体系列斐伏尔现代性与日常生活麦克卢汉生产方式对信息方式居伊·德波排场社会与地理主体技术网络与人器纪朗西埃山寨现代性画讲-图说 ▶  建筑物与像论坛   空间生命政治美学与生命政治美学与政治媒介批判都市魅惑与图像建筑批判文献阅读城市危机与空间政治

▶ 批评·家BLOOM绽|议题 ▶  乌托邦世纪观大众史有用,太有用了!人类之眼技术之幕批评-历史 ▷  建筑批评的限度艺术动词案例卡世纪先锋派艺术的新构型无量纲的运动苏联的构成与建设科幻现实主义城市之冠最低限度的住所直接到场的诸历史木与夜孰长与银盐热业主与建筑师绽-展 ▶  展示之于建筑以展示开启社会工程都市状况与策动后规划时期的城市展UnTOPIAPOSTARCHITECT战-栈-㠭 ▷  社会更新圆桌评论展:谢英俊及其团队实践在地建造建筑,或者建筑没有建筑的建筑师景观争夺战中的成像术国际XXDUPECITYF.A.N & G.U.N后勤 ▶  小坐小谈小讲庭审

MON/THUR ▶ 批评·家/BLOOM绽 

TUES/FRI ▶ 星丛共通体回声·EG

WED/SAT ▶ BAU学社/新更会

▶ 联络院外

投稿至合集,

合作新选题,

请于公众号后台留言:

extitute@163.com



院外
批判者与建造者的联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