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观察全国土地市场的变化,会发现至少呈现出两个显著的特征:
其一,土地市场收缩极其惨烈,但跌幅仍明显弱于销售端。
今年上半年,国有土地出让收入为1.53万亿元,同比下降18%;同时,全国300城经营性土地成交建筑面积为2.97亿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16%,而这也是继2020年市场达到巅峰后,连续第4年下降,目前距离巅峰期已下降逾70%。
但值得注意的是,若与百强销售进行对比,土地市场下滑幅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上半年,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1.85万亿,同比下降则高达40%。
其二,房企投资力度显著收缩,且尤以央国企为甚。
今年1-5月,在百强房企的拿地主体中,央国企依然是主力军,占比高达48%,平台公司和民营企业分别为29%和23%。但若与去年对比,央国企市占率则出现急速下降,远超另外两类企业。据悉,三类企业拿地金额占比同比变化为-13%/+14%/-2%。
此外,头部房企整体投资也出现明显放缓。上半年,TOP10房企拿地金额1822亿元,同比下降48.8%,远高于百强平均数值(-39.5%),包括保利、中海、招商等头部央企的降幅甚至均超过70%。
由上,一方面,土地下滑幅度明显弱于销售端,或意味着行业中仍存在一批逆势发力的企业或新进入者。但另一方面,以央国企为代表的行业拿地主力军却又在大幅放缓投资步伐。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目前土地市场中仍在发力的究竟有哪些企业呢?
对此,通过观察今年上半年TOP20拿地榜单中发现,既出现了如中建壹品、中建智地、国贸等逆势发力的企业,拿地金额实现同比大幅增长;也出现了如城建集团、海开控股、安徽交控等行业新面孔;此外,还有一批如建发、绿城、龙湖等企业,虽然投资仍在收缩,但降幅却明显好于全国均数。
显然,即使今年土地市场继续呈现下滑态势,且房企整体投资愈发谨慎,但依然不乏一批正在逆势发力或新入场的企业,那它们背后都是基于什么样的目的?
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认为不外乎有以下四类情况。
......
当下仍然积极拿地的企业,都有什么特点?它们的拿地经营逻辑又是什么?背后有什么暗藏的深意?
【以上内容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所
《晨光地产行研》
98房改之后,这轮危机是房地产行业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调整,真伪显现。伴随危机,我们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和企业复盘,也一直在迭代。
调整筑底之时,机会开始浮出水面。这个时候前行需要信心和勇气,需要国际对比的视野,需要辨识机会的智慧,也需要对政府施政的理解,更需要自身运营的优化。
『 产品介绍 』
房地产行业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刘晨光』先生主持出品
每2月一期
站在管理者角度
前瞻分析影响地产走势的中宏观要素
帮助企业管理者
拓展认知界面,把握投资机会
是投资者理解房地产必读的战略内参
更多内容跳转小程序查看FOCUS地产战略
如需订阅全刊,欢迎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