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从明清至上世纪三十年代,一直是“东方第一城”,工商业辉煌,人才荟萃,直至上海开埠。
此后,以上海为核心的“江南小三角”经济跨越式发展,在全域竞合发展之下,苏州出现了4个十强县、3个百强区、7个百强园区、24个百强镇。
回看40年苏州历次总体战略规划,主要考虑的外部动力是上海和海外产业转移,内部动力是星罗棋布的乡镇工业底盘。
空间规划上,86版规划初步提出形成中心城市、工业镇、风景旅游镇和交通枢纽镇等各具功能的城镇体系。92讲话后,苏州全市同步启动了15个省级开发区的战略决策,并在96版总体规划首次对市域城镇体系进行了梳理,提出在市域范围内构建“丰”字形(三横一纵)加一线(环太湖)的城镇空间格局,形成基础产业轴、高新技术产业轴、加工工业轴、出口加工轴、风景旅游轴。
这一规划基本确定了此后数十年苏州全域的基本格局。也正是这一时期,苏州明确了工业立市的基本战略。
然而,当一个城市的本命产业高度聚集在工业制造业时,如果地方政府抬起左手维护城市税基的持续性,注定要在地价上有所取舍;而当抬起右手向土地要财政时,制造业本身的特性就不答应。
这就是工业型城市难舍的左右手,也是其难以摆脱的宿命。
在苏州,这些问题同样存在。即使有着“最强地级市”、“中国工业第一城”之称的苏州,产业升级之路异常艰难,甚至可以说制造业本身的可持续性就异常艰难。
对苏州而言,城市的困境核心仍是产业困境。
......
从“工业立市”到“产业升级”,苏州的“核”却依然是一个文化的核,而非产业的核。关于城市的宿命与抉择,苏州该如何挣脱?
【以上内容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所
《晨光地产行研》
98房改之后,这轮危机是房地产行业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调整,真伪显现。伴随危机,我们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和企业复盘,也一直在迭代。
调整筑底之时,机会开始浮出水面。这个时候前行需要信心和勇气,需要国际对比的视野,需要辨识机会的智慧,也需要对政府施政的理解,更需要自身运营的优化。
『 产品介绍 』
房地产行业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刘晨光』先生主持出品
每2月一期
站在管理者角度
前瞻分析影响地产走势的中宏观要素
帮助企业管理者
拓展认知界面,把握投资机会
是投资者理解房地产必读的战略内参
更多内容跳转小程序查看FOCUS地产战略
如需订阅全刊,欢迎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