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晚自习了,看着车水马龙的场景,内心不免有很多感慨。已经记不得2000年的那个9月,第一次踏入这里的样子,还有那些同样幼稚的脸庞。当年稚气未脱的孩子们现如今也都已经成长起来。他们中有人执政一方,为百姓生计、安乐奔波。有人保家守土归来一身荣光。有人鏖战商场闯出自己的一方天地。有人站在了新冠的武汉,动作像极了初三那年面对非典的那一群白袍。。。。。
图片来自:B站 实中宣传片截图
文章底部附《实验中学2015年宣传片》
人海茫茫同学们天各一方,在各自行业独领风骚,偶有交集才知道其中艰辛。每每回想起,校园生活始终是记忆中最灿烂、无忧的时光。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离开20多年,当年无忧无虑拎着书包,满怀憧憬进到这里,如今人到中年怀揣焦虑、不安和彷徨再次踏入,实中的门牌依旧,仿佛在诉说着这一代代人的成长与变迁。
故事总是要从很久以前说起
对于奉化实验中学公开可查的资料并不多,类似之前写庄山社区的感觉。明明是城区顶流的初中,但是在互联网上低调至极。几乎没有什么新闻,偶尔几条都是平淡如水。如近几年的招生简章几乎是粘贴、复制:
宁波市奉化区实验中学是一所区直属初中,目前有37个教学班,学生1669人,教职工140人。学校拥有一支综合素养高、教学业务能力扎实、团队合作意识强的教师队伍。其中,宁波市骨干教师1人,区级名师4人,区级学科骨干教师6人,区级骨干班主任4人,中学高级教师59人。。。。
平平无奇的介绍,默默无闻的学校。像极绝大多数故事的开头。
奉化市实验中学,创办于1995年8月,是一个年轻的学校,没有什么历史底蕴。相比现在周围平均1W+的房价,以前那个地方叫:河头村。实验中学的门牌号是河头路8号。
根据吴理数老师在《奉化实验中学的初创岁月(1995)》中描述:河头路当年还是泥路,甚至还只是修了半边的泥路,最糟糕的是下雨天,骑车之后,裤脚上都是泥水。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我从凉河路的长岭小区骑自行车准备进入河头路,有个下坡和一条水沟,看到在河头路上行走的王亚峰老师,举手一挥打了个招呼,没想到自己连人带车掉入水沟里,狼狈不堪。
河头路的西面是窑厂及一片田地,学校越野跑的场地,三年后大概是1998年左右开始建造商品房,我在那里买了一套,有了自己的窝,在西边的一块地则是建造了锦山明珠小区,算是当时奉化比较成熟的住宅小区。
学校南面是长春路,但其实当年并没有这条路,因为再往南100米才有房子;学校北面也是一片田地,多年之后才修了大成路,再后来把大成路往西修了弥勒大道,而学校和大成路之间还有一个住宅小区,是后来奉化城建开发公司造的。
这么一想,学校其实是在中山路和河头村应家山之间的一大片田野中的独立建筑,有围成一周的教学楼和后面的食堂,没有操场、没有围墙也没有造好专门的门卫。
(截取自简书)
说是“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基本也算准确。条件的艰苦以至于最初的办学精神是: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奋进创新,敢为人先,争创一流。后来才变成:一切为了学生蓬勃发展。但是讲真,相比于居敬小学的开局一幢楼连围墙都没有。实验中学条件好的多,至少有楼,有围墙。甚至还上了电视。
图片来自:奉化广电 1996年新闻报道
图片来自:奉化广电 1996年新闻报道
当年实验中学的初创的团队现在报上名来那都是在奉化教育界排的上号的人物,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大咖抱团创业。
校长:毛大龙从武岭中学调入,用“我以生命赌明天”的气概办学。
副校长:原江口中学校长包彭兴、原萧王庙中学校长郑国运、原锦屏中学副校长徐锡生,徐锡生兼任教导主任,
教导处副主任:来自锦屏中学的王亚峰
(信息来源自:《奉化实验中学的初创岁月》)
大门口的“奉化实验中学”6个镀金大字更是出自浙江教育界泰斗的邵宗杰老爷子。综合学科是咋来的?没错就是这老爷子力排众议将生物、化学、地理、物理结合起来。当时这一创举不仅改变了课堂,甚至师范院校都为此改变了教师培养的方案。92年版的社会、政治也是老爷子主导编撰的。
图片来自:奉化融媒
对于奉化普通家庭而言,实验中学是来自“城乡结合部”的一束光。虽然锦溪书院的升学率会更高。但是从招生数量、收费、升学率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实验中学绝对是奉化普通初中生最好的选择之一。
20年后故地重游,熟悉而又陌生
先要吐槽一下,想进奉化的学校太难了!清华、北大、浙大、复旦等中国的一流高校几乎都溜达了一遍,但是想进到自己的母校跑了三次最后抖了个机灵趁着晨练的开放时间进去怀念了一下。真心吐槽一句:太难了!奉化中学(奉化一中)目前都还不知道该怎么申请入校。知道的朋友烦请结个善缘。
因为校园封闭,第一次来没有经验被保安大叔挡在了外面,朋友们还起哄让我爬围墙进去,毕竟当年读书的时候,没带学生证可没有少爬这个围墙。但现在体重都破200了无奈只能支起我的小飞机,远远地看了一眼。总感觉哪里不一样了但是又说不上来的感觉。
第二次做足了准备,甚至在前一晚就来踩点,询问第二天开不开放?车去哪停?得到保安大叔的回复确认后。设好了闹钟,等待第二天的到来。
感谢老天赏脸,连日的雾霾在这一天被吹散。在校门口随手拍了一张,总感觉哪里怪怪的。现在一看,原来2、3米高的行道树现在都已经10几米高了。为了不挡住下面商户、住户的采光裁掉了枝丫,有种小视频中美颜之后大长腿的特效感。
大门还是没有开放,走的是体育馆边上的侧门,直对着体育馆。苦思冥想半天,20年前哪有啥体育馆?突然想起,这不是就那个时候的大食堂的位置么!当时学校为了让学生吃的更好,一下引入了4.5家来做食堂,每家在这个“大通铺”里占一点位置。颇有“百家争鸣”的意思。当时就觉得:咱们学校真有意思!
车棚的位置没有变,但是已经换成了更省空间的钢构,以前是水泥浇筑,当时值日生有个项目就是:自行车管理。我当时就干这个。
当年的教学楼做了外墙的改造瓷砖换成了涂料,原来通向食堂的路也给封上了。差点一点没认出来。但是感觉怪怪的,似乎好像是新造的,又有点拿不准。
绕至正门,毕竟当年大家都是从这门进来的,看到的第一眼就是这个像城堡一样的建筑,现在想想还有点小激动。读居敬小学的同学会更有感受,毕竟每次上学对面反射着太阳光的实验中学看起来特别的高大上。
教学楼门口的两盆铁树已经没有了踪影,奶黄色的外墙看起来比以前柔和了很多。
熟悉的医务室,房梁有明显被加固过,就是这个奉化体校是个什么梗?实验中学的业务拓宽了?
始终觉得这个走廊在不开灯的时候显得有些阴暗。
但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间的这个小花园可以说在当年是很有设计感的,几乎承载了所有关于校园、绿荫的描述。但是植物似乎没有以前那么茂盛了,砍掉了很多。
鹅卵石,还是那个熟悉的那个味道。
很奇怪,这些不太美观芭蕉居然逃过了“整改”保留了下来。当时初一、初二的教室就在这个芭蕉边上。那么多年看着它开花就是不见这货结果。
原来的(1)班现在变成了图书馆,记忆中红色的的玻璃窗现在也变成了更高级的铝合金,原本朝外的矮墙上端有个往外倾斜的设计,现在改平了。
看到这个体育器材室(2),一个熟悉的身影浮现在眼前,不高的个子,烫卷的短发。高度近视,但是眼神很犀利。她说她叫:Jerry,是你们的英语老师。
记得那是初二,江老师不知咋地把脚整骨折了,打了石膏。她的办公室又在办公区的最高层。江老师索性就在这个体育器材室(2)门口支了两个桌子,在那办公、批作业,感动了很多同学。
随手在百度搜了一下。搜到小学妹、小学弟们对江老师的连篇抱怨,看着笑翻了天。看起来Jerry的风格真的一直没有变啊。
作为00级的学长,认真的回答下这个小学弟的问题:对!她就是那么严!但是真的有用!学长我是个小学学拼音都要被长期“留课堂”的语言类白痴,学英语对我而言真的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但是在江老师的教育下中考89/100过关。可以说这是我人生拿过英语类的最高分。
学生的生涯很漫长,也很短暂,你会遇到各色各样的老师。现在的你可能会讨厌她,因为她要求严格,高中后你会抱怨她,因为你再也找不到一个老师能像她一样有效且严格的要求你。当你离开象牙塔,你会感激她、怀念她。当年你为人父母你会感慨、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遇到这样的老师。在她眼里人人平等,优等生她会抓,差生她也从不放弃。这样的老师值得说一声:老师,好!
正在准备奉化中学(奉化一中)的撰文,查了很多资料,突然发现自己错过了一个如此璀璨的高中。真心的希望学弟、学妹努力一把,不要错过人生第一次上百年名校的机会。
一楼的教室有一点特别的好就是离操场近,下课就能出门玩去,就是不知道现在的同学还有的玩么?
外墙的变化特别的大,这墙头一刷,感觉整个学校的气质都不一样了,至于3楼、4楼的防盗窗真心是心绪复杂,作为一个媒体工作者,只能无奈地一叹。
探头瞄到一个没有关门的班级,没敢踏进去,掏手机赶紧拍了几张照片。
课桌椅都换成了原木色的成品桌椅,不再是我们那个时候的猪血红的木头桌椅,教室也不再拥挤,我们当年还是有“同桌”的,现在都是一个人一个位置,明显位置宽敞了很多。
滑动黑板,投影、空调是新配置,双灯管的日光灯和吊扇是我们那个年代的配置。原来读居敬小学的时候没有电扇,第一次看到教室里有电扇,感觉:好高级!
班级的门窗换了,过道的小东西增加了不少,看来学校也没有逃过这一波所谓数字化、数智化改造的风口。但是我找到了这个。
看到这东西很多人的眼泪水估计都要憋不住了,可能青春就是在这一声声的打铃声中悄悄溜走。
校园音响系统是后面才引入到实验中学的,刚上初中那活儿听着“复古”的铃声感觉格外的有意思。
这个水磨石的地面很有意思,比瓷砖便宜,比水泥地要上档次,拖地也方便。多好的东西,现在好像使用的越来越少了。
上楼还是和以前一样的安静,但是始终感觉哪里不一样了。似乎是更安静了。还记得2010年的春节,当时和小伙伴们一起摸黑进学校玩耍,一晃眼又10几年过去了。当年的小伙伴们也少有联系,最近一次齐聚居然是在小伙伴的葬礼上。
看了10几遍实验中学的宣传片,这才发现,楼和原来相比除了外墙变了,原来屋顶的“尖尖”也没有了。就是感觉“柔和”了很多,没有了当年那种锋芒毕露的感觉。可能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但又有很多东西没有改变,比如这有年代感的楼梯。
“XX,XX老师喊你去下办公室。”
这句话对于我这样的学渣而言,在那时可能是梦魇一般的存在。可当10几年后刷着小视频里张雪峰嘶喊着对学生喊:“没有比读书更简单的事了。”可惜明白这句话时已经过去了20几年。人生也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从来没有以这种角度看过这个楼,对于顶上的大玻璃有点陌生,以前似乎没有吧。
而这个场景则和记忆中的画面高度重合,是不是从办公室出来长舒一口气?有种解脱的感觉?
主席台对于每个学生而言都有个念想,想着哪天可以站在那个地方接受全校师生的注目礼。而能达成这种成就的可能就只有少数的几个学霸。
实验中学的主席台设计很经典,在行政楼的二楼直接对着操场,就是有点高,以至于开校运会的时候还得在正下方再搭一个主席台。
正对着操场,很霸气,视野也不错。
由于楼顶上用玻璃封了起来,行政楼中间的天井就不再“漏风漏雨”,现在做成了类似文化墙,校史馆这样的作用。我也是第一次知道了我曾经的校长是谁。
在教师墙上上上下下的找寻熟悉的脸庞邬老师、王老师。。好像除了英语组Jerry和周老师别的老师都很陌生,带我们那几届的老师还在教书的似乎已经不多了。虽然我们那届没有人考上镇海中学,但是一个班5、6个一中提前批,现在想想也是蛮厉害的。
原来挂满金灿灿牌匾的行政楼两侧现在换成了两个口号:怎么说呢,能理解想表达的意思,也钦佩校长的决心,但确实没有当年挂在奉化师范墙上那句“学高为师,品正为范”那么有冲击力。
那种感觉像极了实中一直来给人的感觉,没有棱角,不够犀利。但又不是奉化中学百年校史带来的那种醇厚。可能像王老师、江老师、吴老师一样的老师太稀缺了。毕竟初中的孩子都在叛逆中,有想法却不实际,有憧憬但缺乏耐力,需要一个好老师做一个引路人,但更需要护道者和鞭策者。
从行政楼出来,绕着学校溜达,回忆着每一个曾经的过往。
原来新教学楼的车棚,现在变成了宣传墙,有点意思。
稀稀疏疏的增加了很多停车位,这是以前没有的。
400米的标准操场,已经铺上了塑胶,相比我们那个时候的煤灰跑道,看起来亮眼了不止一点点。
把无人机飞到超限也没能给学校拍一个全景。
蓝灰的篮球场实在太漂亮了。
新食堂的伙食不知道怎么样,当年那一个食堂5,6个老板同堂竞技的名场面不知道还在不在。
随着亚运会的召开,汪顺等奉化籍运动员的出现,体育现在也是很重视的一块,当年我们还在的时候实验中学的射击队已经小有名气,当然更相信这一切都是“分流”下很多家长的一个诉求,但是不管初衷是否正确,但是万一成了呢?
寝室楼的墙面和崭新的全校外墙显得格格不入,可能是还没来得及整修,保留了20年前它刚建成的样子。
原来寝室楼后面有个比较开阔的走道是我们练排球的地方,可惜现在已经绕不进去了应该建了什么。当年中考可是有排球这个选项的。也不知道现在的中考改成啥样了。反正高考已经改的非常的陌生。
开放结束的音乐响起,是该离开的时候。20年前的那次离开,都不曾回头一下,而如今却依依不舍。生活还要继续,人生只有去路,不曾有过归途。
在互联网上翻找资料的时候意外找到了实验中学的一个宣传片。
视频来源自:B站 《实验中学2015年宣传片》
拓展阅读:
《再见,奉港中学》
《你好,居敬小学》
《奉化同山古道》
点击蓝色字体即可传送打开
关注我,转发我一起开启叨吡唠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