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稿子在手机上存了小一年了,迟迟没发是因为觉得别扭,一个正常人写写探店,吃吃喝喝啥的大家比较理解。谁没事会去探个医院?
哝,今天你见到了,探的就是已经投入使用一年多的奉化区中医医院,奉化人俗称“中医院”。
历史:
讲故事开头不是:很久很久以前。这故事基本没法听,说医院怎么能不说历史呢?
“中医院”三个字在以本人为代表,出生80后末班车又住在庄山、春晖、居敬一带的。那基本就是“童年”的一部分了。
我们这一群人基本都是出生在人民医院,看病在中医院。除非有什么大病,否则基本就是在中医院解决了。
一查奉化中医院的历史:始建于1987年,浙江省卫生厅批准建立奉化县中医院,其前身为奉化县大桥医院、大桥联合卫生院,由大桥第一、第二联合诊所和大桥牙科联合诊所组合而成。
这是目前在网上能找到的最早的关于中医院的照片。关于那个时期的介绍,在网上只有寥寥几个字,问父辈,也几乎没有什么印象。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知道“中医院”,应该还是在广平路上。大概是在上面这个位置,但是神奇的是居然一张照片都找不到。记忆中那个医院绿油油的,到处有绿色的元素。地面是水磨石的,空气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厕所在后院只有一个(别问为什么记得厕所,毕竟是人生第一次走错女厕所)。
1995年中医院搬入中山路院区,最开始的时候只有2幢楼,一个门诊楼,一个住院楼。那个时候的中医院叫:陈卢翠中医院。百度了半天就查到陈卢翠是一个侨胞,别的资料就没有了。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其实和奉港的王剑伟楼是一样的。
那个时候的中医院是我们这群小屁孩的天堂,不要误会我们没病,只因为后面建输液大厅那个楼,原来是一个废弃的鱼塘。我们在那摸鱼,抓龙虾。记得人生最高光的时候,一个下午10几条小臂大小的草鱼,4、5条小腿大的鲤鱼。还记得我爸回家看到我的战力品,我爸都懵圈了。
大门口的李时珍雕像,估计这就是我这辈子第一个关注的中医大咖,新园区C位换成了张仲景。这里说个冷知识,李时珍没有留下任何的画像是建国后蒋兆和先生根据《本草纲目》中:予窥其人,晬然貌也,癯然身也。杜撰而出,原型是他的老丈人,当时京城四大神医之一的名医萧龙友。而张仲景的雕塑则源自17世纪初年的明人绘《医圣张仲景画像》,相传是明朝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宫廷御真绘本。
这个院区从1995年一直使用到2022年10月1日整整27年。27年风雨里,一群群的野呜娃、黄毛丫头,长大了。出去了,又回来了。有些从父辈们的手里接过了白袍成为了中医院的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也学着当年父辈们说话的口吻,站在了当年父辈们坚守的岗位。也有人在这里永远的和这个世界告别。
每当这个时候,不免感慨时间是个很奇妙的东西,时间改变了很多东西,而传承却是在时间中一代代唯一不灭的东西。
老中医院的拆迁改造工作已经开始,想进去拍几张,保安师傅出于安全,拒绝了。
新篇:
说了好久历史,都快忘记主题了。
说新园区不得不说我们家和中医院的缘分,小时候住酿造厂广平路的宿舍,中医院在广平路上。单位分房分了庄山,中医院开到了中山路。18年买了现在金海路上的房子,第二年便得知中医院也要搬过来。有时候缘分就是那么奇妙。
从鸟蓝图上,明显的,地方更大了,楼也更多、更专业了不会像以前那样变来变去了。
一直想去看看,顺便拜访一下叔伯朋友,一直没有时间,疫情后的医院也不是以前可以随便乱走的。
年后一次咽喉肿痛,借此开启了本次探院。
一进去看到这个门诊、急诊楼,一个词:大气。似乎和印象中国外哪个建筑很像但是一时想不起来。另外就是刚说的张仲景换了李时珍。
看网上的分析:张仲景之前,大家治病,根据前人留下来的药方用药,随便开个房子,吃好了最好,吃不好我再给你开一个别的方子....张仲景之后,我先问你的一些基本情况,了解你的病的成因,结合你的脉象,洞察你的病症,OK,我知道是什么病了,我也知道他是怎么来的了,然后我根据经验给你开一个药方,管保药到病除。
一进门巨大的一个厅,中间一个巨大的导医台。这个导医台比浙一、省人民等等三甲医院都大的多。
明显的,设计这个导医台的人是懂病人的。毕竟没人会没事来医院串门,第一次来人生地不熟。导医台的作用大到你难以想象,足够大的台子又能聚合更多的功能,这个设计靠谱。
左边是自助挂号结算和人工挂号结算以及急诊的通道。
右边是药房,中药、中成药、西药。。分类很全,窗口上也也有明显提示。
导医台的正后面是放射科,楼梯等,明显新院区设计是做了顺时针动线的。
挂了号,扶梯上楼,看到这个百米长的长廊,第一反应:好像浙一医院总部。
扶梯口上的科室分布,很清晰,个人感觉上手没难度。
所有的科室都在一个个独立的小区域里面。
叫号牌上将候诊分为:诊室外和大厅,不得不说这个设计已经超越80%的同行。
楼里随处可见的自助服务,便捷这一块被拿捏的死死的。
能写出医院探院帖的人肯定脑回路不同寻常,不寻常的人关注的点也会不一样,例如说--厕所
用的是恒洁品牌,算是一个小康水平,相比其他一水的TOTO,American Standard,科勒、箭牌这些。结合目前看到的整个大楼与设计,此时有句话很适合中医院的新院区的装修理念:骑自行车上酒吧,该省省该花花。
厕所的安全铃这个算是标配了。
车库巨大,上楼的安检有点松散。车位比较小对于大车不是很友好,但是再不友好也比立体停车位的强太多了。而且对于电车很友好,巨多的充电位。
毕竟还是来看病的,时间紧、任务重,随手拍了一下,印象最深的还是整个就医动线的设计。不得不说设计的哥们是懂医院、懂病人的。不过还是希望大家就是看个热闹,没事少去医院,健健康康的比什么都强。
关注我,转发我一起开启叨吡唠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