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听天下》从2024年起改名为
《动听天下》
为防止您看不到我们的推送
可以在主页点击右上角的“…”
把“动听天下”设为星标
以下文字内容为音频的缩略版,
更多完整内容
请点击音频收听!
播讲人:田洋
节目编辑:张李昕、程涵
不知道您听说过没,今天是国际月球日。话说在1969年的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这是有史以来人类第一次成功登月。
2021年,联合国大会宣布:把每年的这一天设立为“国际月球日”,专门纪念这事。
最近这段时间,月亮在中国的话题度也相当高,这自然和刚回家不久的“嫦娥六号”分不开关系。
那么,话说回来,月亮到底有啥特别的,能让人费那么老大劲儿去探索?中国人什么时候能登上月球呢?
都想去月球,月球到底有谁在
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这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世界上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向往月亮这事绝对算得上是人类“自古以来”的传统。中国有嫦娥、玉兔、吴刚、广寒宫这一整套神话大礼包,外国人也没闲着,单单古希腊神话就有好几位和月亮有关的神,甚至能排个值班表竞争上岗。
文学作品里,月亮也是当之无愧的主角,李白喝酒不忘“举杯邀明月”,想家了就“举头望明月”;苏轼也端着酒杯问过“明月几时有”,等等等等,简直数不胜数。
望远镜确实是观测月球的好帮手。1608年望远镜“出生”,一年后,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把自制的天文望远镜对准月球,画出了第一幅月球表面图。
伽利略测绘月球表面图手稿
伽利略的艺术素养帮了他不少忙。他接受过透视和明暗对照的专业训练,看见月亮表面的斑点时,一拍脑门儿,嗨,这黑乎乎的玩意我熟啊!肯定是因为月球表面凹凸不平又深浅不一,就有了阴影嘛!于是,伽利略就这样凭借着手制版望远镜推测出了月球表面的地势差,看到了环形山和陨石坑的存在,并发动灵巧的大脑和双手,用精准的素描记录下了月球表面的样子。从此之后,月亮终于在人间留下了真实的模样。
20世纪初科技水平极大提高,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月球探索掀开了新的篇章。
冷战的铁幕下,苏联和美国为了争夺航天实力的最高地位,展开了一场太空竞赛。他们各自成功发射卫星之后,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下一个阶段的竞争,也就是载人航天计划。竞争详情请听音频:8分52秒-12分50秒
一步一个脚印开启中国探月
美苏争霸探月忙,中国航天向何方?嫦娥玉兔挥手笑,你方唱罢我登场。
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时带来了些礼物,和月球有关的有两件,一个是阿波罗12号宇宙飞船从月球表面采集的七粒岩石碎片,二是随阿波罗12号遨游太空的美国国旗摆件。
美国赠送的嵌月球表面岩石碎片摆件
1988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应邀访问中国。欢迎仪式上,他笑着说:“第一个飞向月球的是中国传说中的美女嫦娥。第一个踏上月球的却是一个美国男人,那就是我。”这话听着,怎么都不是滋味啊!
基辛格送来的月球岩石样本,被中国科学家翻来覆去研究了个遍。当时他们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咱们自己能不能也去探索月亮呢?
不过,有人觉得还是洗洗睡吧,梦里啥都有——毕竟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地球上的事都搞不完,探测月球干嘛?瞎折腾!再说,美国苏联搞了一百多次,能搞的也都研究得差不多了,咱比人家高明在哪?为什么非要自己上去看看呢?
这样的疑惑,估计今天也有。对此,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这样说:
为什么月球这么重要啊?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说过一句名言。他说谁控制了太空,谁就控制了地球。后来实现人类载人登月了,后来美国又说谁控制了月球,谁就控制了环地球的太空。因为月球是当代太空站的一个新的最高的制高点,是一个新的军事平台。只要在月球上利用光束武器,只要1.3秒立即可以摧毁地球表面和地球空间的各种设施,而你却永远打不到他,因为他在月球上。所以我们希望整个的太空是和平利用,不要被军事所影响。所以我们国家一直倡导,要和平利用月球,为人类造福。月球上的太阳能利用、月球上的矿产资源、我们中国探测的月球上氦3的资源等等,这些资源的利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比如说月球的太阳能吧,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河流湖泊海洋,光秃秃的没有云没有雾,没有任何天气变化,但是太阳始终照在月球上,这半个月照正面,那半个月照背面,而且它的能量密度要比我们地球大多了,每年到达月球范围的太阳能,它一共大概有12万亿千瓦,相当于地球上一年所产生的全部能源的2.5万倍,所以月球上稍微一点点太阳能,假如能够输送到地球上来,人类可以通过激光微波来传播这种能源,到地球的接收也没有问题,现在假如月球的太阳能能够利用,这将是一个极大的发展,所以月球上有人说每120度的经度建一个大的太阳能能电站,这样的话它永远有两个电站被太阳照着,这样的话就可以传输太阳能。”
2004年1月23日,中国探月一期工程——绕月探测工程正式立项,自此,中国探月工程正式启动。
2007年10月,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因为是头一回发射没有把握,生怕嫦娥一号没法冲向月球,科学家们就设计了一条独特的路线:先用火箭把卫星送到比较低的轨道,再找准时机让卫星多次加速,像甩链球一样让卫星逃离地球引力,向月球飞去。等到被月球引力捕获后,再利用发动机减速下降,直至到达预定轨道。
于是,嫦娥一号在太空中跑了十多天的长途,才终于在11月7日成功进入月球轨道。它传回的全月球影像图,是当时世界上已公布的最为清晰、完整的全月图。
探月之路 我们将走得更远
嫦娥一号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也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第一”:第一次研制并成功发射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第一次实现了绕月飞行和科学探测;第一次形成了深空探测任务的总体设计思路和研制流程。
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来源:新华社
有了经验,嫦娥二号的工作就轻车熟路多了。2010年,嫦娥二号出发,这回它不绕远了,而是像“掷标枪”一样直奔目的地,只用了5天时间就到达了月球。
嫦娥二号的飞行高度更低,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更清晰,而且重点考察了位于月球正面、地势平坦的虹湾地区,目的就是为嫦娥三号选择合适的着陆场,确保成功登陆。
嫦娥二号拍摄到世界上第一幅长达7米分辨率的全月图
嫦娥二号用半年多就完成了月球任务,科学家又把它派去盯着太阳活动。两百多天后,嫦娥二号又接了新单,和小行星们交朋友去了。
到了嫦娥三号,它和前两位就不同了,它不再是卫星,而是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的探测器,其中巡视器就是大家熟悉的“玉兔号”月球车。
还记得咱们之前提过的“软着陆”吗?嫦娥三号就狠狠秀了一波软着陆技术。距离月球表面只有100米时,嫦娥三号在空中悬停,三维成像相机开始工作,避开障碍。30秒后,嫦娥三号缓速下降。离月面4米时,它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降落在月球虹湾以东的地区。随后,太阳能帆板成功展开。这标志着嫦娥三号软着陆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这一技术的国家。
嫦娥三号和玉兔月球车拍摄的月面高分辨率全彩照片
嫦娥三号看准地点安全软着陆,把自己安排得明明白白,也把这项本事教给了后来者。
2019年,嫦娥四号带着玉兔二号月球车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
嫦娥四号着陆器拍摄的着陆点南侧月球背面图像
2020年,嫦娥五号在月球表面完成采样,带着月壤成功返回地球。至此,中国已经完成了探月工程的“绕、落、回”三步。
嫦娥五号着陆器搭载的监视相机拍摄的自动采样照片
前段时间刚从月球下班回家的嫦娥六号,虽说和嫦娥五号的任务差不多,都是月球采样返回,但嫦娥六号也有自己“不一样的烟火”。它的主要工作地点在月球背面,要进行形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察,发现并采集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月球样品,同时它还背负着国际合作项目,工作任务多少不算轻松。
不过嫦娥六号也没辜负大家的期望。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世界上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并且带回了1935.3克月壤样本。
未来,嫦娥七号、八号都在准备中,之后还要建立月球科研站、实现载人登月甚至形成月球基地,可以说,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不过太空里确实也会出现计划外的情况,如果在技术准备不完善的情况下,出问题可一点都不意外了。比如美国波音“星际客机”,6月份,它送了两位宇航员升空,没想到飞船出了“技术问题”,宇航员上去了下不来。
原定八天的太空出差超长加倍成了一个多月,计划好的太空行走任务也因为宇航服漏水而被迫取消。不由得令人惊呼,世界上居然真有这种草台班子。
今年2月,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新飞行器的名称正式确定,载人飞船名叫“梦舟”,月面着陆器名叫“揽月”。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终将成功“上九天揽月”,奔赴向往已久的月球。
编辑:谢佳漫
素材来源:网络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稿酬支付需求,请与本公号后台联系。
注:本文及其音频版权归属北京广播电视台,未经授权不得挪作他用
长按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收听往期更多节目
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