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教育家精神,建设新时代教师队伍
文摘
教育
2024-12-18 20:12
云南
践行教育家精神,
建设新时代教师队伍
彭 凤
(郑州工商学院,
河南 郑州 451400)
【摘 要】通过探讨教育家精神在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明确教育家精神引领下的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方向,提出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打造新时代教师队伍的实践路径,包括坚守政治方向、夯实教育基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制度,以问题导向持续优化教师管理机制等,以期为新时代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教育家精神;新时代教师队伍;政治素养;道德素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2023年9月,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提到:“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1]教育家精神作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灯塔,蕴含了深邃的教育理念、卓越的教育实践及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不仅是教师个人成长与自我提升的内在驱动力,更是推动教育现代化、培育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核心力量。教育家精神强调教师需要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与高尚的道德情操,确保教育方向正确,以身作则,成为学生成长的楷模。同时倡导教师在传承优秀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将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融合,探索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教育模式与方法。教育家精神作为一种深层次的教育理念和职业操守,是教师自我提升与塑造的内在动力。教育家精神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术追求的执着,激励着教师不断追求卓越,实现自我并超越自我。以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为例,他致力于教育改革,强调教育的实践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其教育理念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教育水平,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需要汲取教育家精神中的创新、实践等元素,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2.教育家精神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动能,培育“大国良师”教育家精神不仅是教师个体成长的动力,更是培育“大国良师”的重要支撑。一个具备教育家精神的教师,其能够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这一理念对于新时代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弘扬教育家精神,可以激发教师的创新活力和职业热情,推动教师成为具有高尚师德、精湛技艺和广博知识的“大国良师”。3.教育家精神成为推进教育现代化与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教育家精神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现代化不仅要求教育技术的革新,更需要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制度的完善。教育家们凭借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和实践指导。以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为例,他提出的“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应与生活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一理念对于推动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弘扬教育家精神,可以引导教师关注教育发展的前沿动态,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在教育家精神引领下,新时代教师队伍的建设应当高度重视教师的政治素养与道德素养。政治素养与道德素养并重不仅体现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性和均衡性,更是为了培养出既具有坚定政治信仰,又拥有高尚职业道德的优秀教育工作者。 (1)政治素养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石。这主要源于教育的社会性和政治性。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传递。教师作为这一传递过程的重要媒介,其政治信仰和立场直接影响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坚定的政治信仰能够确保教师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清醒的头脑,进而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是确保教育方向正确的关键。 (2)道德素养的提升同样至关重要。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职业形象,更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教师,其言行举止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高尚的职业道德,不仅能让教师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更能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政治素养与道德素养并重,实际上是在强调教师的全面发展。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过硬的政治素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重视教师的政治素养和道德素养,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质量,更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的政治素养与道德素养的培养,以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育家精神在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中体现出的传承与创新的结合,是教育领域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这种理念不仅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继承,同时也提出对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懈追求和实践创新。传承意味着教师队伍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并吸收前人的优秀教育经验。这些经验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教育智慧和文化底蕴,是构建新时代教育体系的宝贵财富。通过对传统教育理念的传承,教师能够在教学中融入历史文化的精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传承并不意味着固守成规、一成不变。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队伍必须勇于进行教学实践创新。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上,还贯穿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革新中。比如,创新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传承与创新的结合,实际上是教育领域发展的必然选择。这种结合不仅能够保留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优秀元素,还能够吸收和借鉴现代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手段,从而构建既具有文化底蕴,又具有创新品质的新时代教育体系。[2]这种教育体系不仅能够培养出既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还能够为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热爱学生与胸怀天下的教育理念在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两种理念相辅相成,不仅塑造了教师的教育情怀,也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1)热爱学生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工作的基石。这种热爱源于对教师职业的敬畏和对学生成长的深切关注。教师热爱学生,就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和个性发展。这种热爱不是简单的溺爱,而是建立在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理解之上,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背景和学习需求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方案。热爱学生的教育理念体现了教师的人文关怀和职业素养。一位真正热爱学生的教师,会时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这种热爱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更能在心灵深处激发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2)胸怀天下的教育理念是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这一理念要求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还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性问题,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全球化日益加速的今天,具备全球视野的学生将更具竞争力,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胸怀天下的教育理念体现了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一位具备全球视野的教师,会自觉地将教育教学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性问题,培养他们的国际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样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在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坚守政治方向和夯实教育基础,成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坚守政治方向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教师必须深刻理解并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教学中。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这一要求得到了充分体现。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确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例如在思政课程中,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等。夯实教育基础对于教师来说同样重要。这不仅包括扎实的学科知识,还涉及对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的掌握。笔者所在学校在这方面也作出了积极探索,如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邀请教育专家进行授课,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学校还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等。这些举措有效地夯实了教师的教育基础,使其能够更好地承担起立德树人的重任。完善教育体系对于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至关重要,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制度是其中的关键环节。这一制度的构建涉及教师资格认定、职前培养,以及在职培训等多个方面,每一个环节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质量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1)严格教师资格认定标准是确保新入职教师质量的首要步骤。比如在K高校,教师资格认定是一个综合评估体系。这一体系包括教育教学理论测试、实际教学能力考核及教育心理学知识运用等多个方面的考查。通过这样的认定标准,可以筛选出真正具备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人才,从根本上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加强职前培养是教师教育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比如在K高校,新入职教师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期,通过实践来熟悉和掌握教学技能。学校为实习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如参与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等,使其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快速成长。这种职前培养方式不仅有助于新入职教师提前适应教育工作,还能使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3)在职培训成为教师职业生涯中持续进行的重要部分。比如K高校非常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和教师个人的发展需求,定期为教师提供各种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这些课程包括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堂管理技巧等,旨在帮助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养。通过持续的在职培训,教师可以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在新时代,教育领域的深化改革尤为重要,特别是针对教师队伍管理机制的改革。 (1)建立激励机制是提升教师队伍活力的关键。以H高校为例,该校为了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实施了全面的绩效考核制度。这一制度不仅考虑教师的教学成果,还充分评价其在科研、社会服务及学生指导等多方面的表现。通过建立明确的奖励机制,如晋升机会、薪酬福利等,表彰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这种激励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进而促进其教学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2)优化教师管理机制需要从教师评价体系入手。H高校对教师评价体系进行了改革,从单一的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新的评价体系更加注重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及对学生全面发展所作的贡献等。例如,该校引入了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以更全面、客观地反映教师的综合表现。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有助于教师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还能为其提供专业发展的方向和动力。营造尊师重教的风尚,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更是提升教师队伍社会地位的关键。以成果为导向,从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和对社会的贡献度出发认可和尊崇教师的职业价值。 (1)通过媒体宣传,可以广泛传播教师的优秀事迹和教育理念。例如,H高校定期举办“最美教师”评选活动,并通过校园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宣传获奖教师的先进事迹,这不仅激发了教师的职业荣誉感,也增强了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和尊重。 (2)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对于提升教师社会地位至关重要。政府应持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让教师成为受欢迎的职业。如在H高校,学校与地方政府合作,为教师提供了优惠的住房政策、子女教育等福利,显著提高了教师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 (3)家校合作与社区参与也是营造尊师重教风尚的重要环节。如在H高校,学院积极与家长、社区沟通合作,举办家长学校、社区教育讲座等活动,使家长和社区居民更加了解教师的工作和付出,从而增进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和尊重。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引领。通过对教育家精神的深入理解和传承,可以明确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即注重培养教师的政治素养与道德素养、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以及热爱学生与胸怀天下的教育情怀。新征程上,教师应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3]
作者简介:彭凤(1998—),女,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学。
[1][3]习近平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EB/OL].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9/content_6903084.htm
[2]王浩良.找准弘扬教育家精神的落脚点[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