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激励与沟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文摘   教育   2024-06-28 23:36   云南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团队激励与沟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郭丽娟 桂文明

(金陵科技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摘 要】为了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理念,以高校团队激励与沟通课程为例,将思政教育元素恰当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通过分析课程概况,以及该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优势,从团队协作、团队角色明确、团队沟通和团队激励四个方面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最后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提出完善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成效的机制。

【关键词】团队激励与沟通课程;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24)16-0004-03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程教学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高校全面开启了课程思政专项工作[1]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2]这为高校推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团队激励与沟通课程概况

团队激励与沟通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对其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其能够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开展工作;能够理解个人在团队中的角色,独立或合作承担团队所布置的任务,能够了解团队成员想法,具备团队协调和协作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铺垫。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将思政教育元素恰当融入专业教学,将理论、案例、实践三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确保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

团队激励与沟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优势

团队激励与沟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大学生在汲取专业知识的同时,迫切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团队激励与沟通课程作为高校的通识课程,开展课程思政能够影响更多的学生;三是课程的教学内容,如团队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团队沟通的方法、团队激励理论等,本身就具有显著的思政教育意义。因此,在高校团队激励与沟通课程中可较自然地融入思政元素。

团队激励与沟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在高校团队激励与沟通课程教学中,教师结合课程知识,在典型案例分析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加深大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的理解,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1.团队协作
团队是由基层和管理层人员组成的共同体,通过合理利用团队成员的知识与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可达到共同的目标。在团队中,成员角色兼容,职业技能互补,团队成员遵循共同的规范,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努力学习,共同承担责任和义务。
例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软件开发已由单个人的活动发展到团队合作,软件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软件项目成本大部分是人力成本,团队协作在整个软件项目周期中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团队成员的能力和协作程度直接影响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高效的团队协作是软件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华为为例,华为创立于1987年,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目前有20.7万员工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30多亿人口提供服务[3]创造这一奇迹的正是华为高素质的战斗团队和“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的团队协作精[4]华为作为我国高科技民营企业的代表,充分彰显了我国追求科技创新、致力科技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教师可将华为的发展作为教学案例,充分激发大学生科技报国、技术强国的热情。
再如,团队协作,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抗疫事迹,为团队激励与沟通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生动的思政元素。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5]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教师通过分享钟南山、张文宏等医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加深大学生对责任担当、无私奉献的认识,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2.团队角色明确
从团队成员性格和行为的角度出发,教师可将团队成员分为实干者、协调者、推进者、创新者、信息者、监督者、凝聚者、完美者、技术专家九个角色,并分别从各个角色的具体描述、典型特征、优缺点,以及在团队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教师可设置课堂讨论,鼓励大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自行选择适合的团队角色。鼓励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引导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课堂互动,教师对学生有了更多了解,有利于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例如,有部分学生适合担任创新者的角色。教师可充分分析创新者在团队中的角色地位,创新者在团队发展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通过华为公司的科技创新具体案例,让学生逐步领悟团队创新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驱动,教师需鼓励大学生积极弘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3.团队沟通
沟通是保证团队正常运行的关键行为,贯穿团队协作的整个过程,团队目标的达成有赖于有效的团队沟通。有效的团队沟通,可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当团队成员出现矛盾时,要以积极友善的态度,主动沟通,多做自我批评,要与人为善,真诚地关心并尊重他人。师引导学生掌握并运用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提升自身的沟通能力,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个体作为集体的一分子,每个人都应注重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需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管理能力。教师还需加强对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营造和谐氛围,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6]
团队沟通效果取决于进行沟通的行为主体的行为。其中,个性决定沟通的方式,教师引导大学生分析自身的个性特点,建立健康、理性的情感观。团队成员在进行沟通时,个体的情绪可能会影响信息沟通的接受度。当今大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时容易产生挫败心理,造成情绪上的波动。作为教育者,需要采取恰当的引导方式,帮助学生及时化解消极情绪。教师需帮助学生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增强其情绪调节的能力。高校教师需引导学生积极践行“和谐”“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沟通与交往能力,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4.团队激励
激励是激发和鼓励人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过程。团队的生命力来自团队中每一个成员的热忱融入。激发并鼓励员工的创造性与积极性,是团队建设中需要十分关注的问题。高校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激励理论的过程中,可为其讲解雨花英烈的事迹,讲解英烈所表现出来的信仰至上、对党忠诚、舍生为民、勇于担当的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学生不断开拓前进。教师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自觉将自身的价值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结合当前大学生的情况,教师可鼓励大学生探讨如何进行自我激励。引导大学生对大学生活进行反思,引导学生明确人生价值取向,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自我激励,并制定有效的行动措施,例如,教师鼓励团队成员相互激励,明确学习的目的与动机,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跟同学一起学习,接受同学监督,定期与教师、家长谈心,交流心得体会。教师、家长的及时鼓励与支持,可强化学生的自我激励意识。

团队激励与沟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效果

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基于团队的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推行启发式讲授、基于团队的调研实践及交流汇报调研成果等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教师可借鉴华为企业文化中的团队做法,采用分团队调研、交流汇报等教学实践,鼓励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团队,并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协作完成团队角色构成、团队愿景及管理特点、有效沟通的案例、激励措施等相关情况的调研任务,并形成调研成果。教师通过此方式,可增进高校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有助于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可切身感受到团队协作和沟通的重要意义,整个教学过程能够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加强了师生深度对话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鼓励学生敢于、善于表达,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自我思考,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针对团队激励与沟通课程进行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获得了学生的认可与好评,学生一致认为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融合恰当,不仅增加了专业课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对于专业课程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有很大的作用,实现了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

团队激励与沟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反思

课程思政通过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自然而然融入恰当的思政教育元素,以得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7]高校团队激励与沟通课程思政实践效果总体反映良好,但还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1.专业课教师思政水平与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中,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受到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授课能力的直接影响。课程思政建设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而且还要将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融会贯通,实现全方位的育人目标。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来看,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水平和教学能力,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2.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育人成效的评价机制
课程思政的目的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该育人目的的达成需要较长时间、不间断的潜移默化影响,是一种循序渐进的长效育人过程。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贯穿思政教育是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育人实效是课程思政的价值体现。高校评价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育人成效,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课程思政是围绕和依托专业课程的教学而进行的,用好专业课程的讲授和评价环节,需将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与所依托课程教学评价相结合;第二,应将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与学生毕业时所具备的专业能力评价相结合;三,应将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与毕业生的工作能力、职发展和社会贡献度相结合。从以上三个方面出发,高校需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育人成效的评价机制,从而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持续优化,形成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格局。

总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8]高校需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政治素质和课程思政育人能力,不断丰富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形成科学的课程思政育人评价机制,优化团队激励与沟通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基金项目:江苏省202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应用型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培育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SJYB0616)。

作者简介:郭丽娟(1986—),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软件工程、团队培育;桂文明(1974—),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人工智能。



参考文献(上滑查看)

[1]王磊.论航海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植入[J].天津航海,2022(1)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华为公司简介[EB/OL].https://www.huawei.com/cn/corporate-information

[4]黄子迎.借鉴成功企业文化 催开大学生创业之花[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1)

[5]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EB/OL].

https://www.12371.cn/2020/09/08/ARTI1599557266374496.shtml

[6]董睿.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谐社会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4)

[7]李盼,彭晨.例谈高职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效果的调查分析[J].新课程研究,2022(3)

[8]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初审:王希曌  复审:庞远燕  终审:李   敏
一校:郑菲菲  二校:缪   苗  三校:师怡君
王希曌签清发布

投稿邮箱:951837044@qq.com

ACADEMY学园
《学园》杂志投稿平台。《学园》为中国知网(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期刊。内容覆盖教育教学不同领域的理论探索、创新实践和学术研究成果,反映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反映学科发展的研究热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