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文摘
教育
2024-10-31 09:05
云南
园林植物基础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与实践
李劲廷
(四川旅游学院 艺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 要】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OBE理念,结合课程思政理念和园林植物基础课程特点,以培养具有生态建设和文化传承理念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厘清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创新教学模式,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开展园林植物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园林植物基础课程;课程思政;生态建设和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园林植物基础是四川旅游学院艺术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园林植物的类型、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及园林应用。该课程在第2学年第4学期开设,是园林植物造景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概预算与项目管理等课程的先修课程。高校积极开展园林植物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培养适应行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课程思政视域下,园林植物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政目标三方面的内容。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园林植物基础课程,培养学生掌握园林植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活动,掌握植物生长发育及环境条件的关系,熟悉不同种类园林植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力目标: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学生掌握园林植物相关专业术语的表达方式,对植物器官的特征、习性、应用进行分析、比较,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植物辨识能力。通过市场调研,能正确评价植物的生态价值,掌握植物种植工程的实施对生态文明建设及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评价能力。思政目标: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厚植家国情怀,注重文化传承,培养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作为课程思政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求学生做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学校风景园林专业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以四川省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指导意见为引领,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人才市场需求,确立园林植物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思路。园林植物基础课程按照“OBE理念—课程思政—工作任务”的方式,[1]形成“一坚持、二引导、三结合”的建设思路。一坚持,即课程教学中坚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将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课程育人之中;二引导,即引导学生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自身所担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将专业发展、职业规划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三结合,即采用德育与美育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形式,将课程思政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园林植物基础课程的课时为48个,其中理论部分32课时、实践部分16课时。通过挖掘并梳理该课程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在理论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提炼思政元素,帮助学生树立专业自信和家国情怀;在实践环节,通过案例分析、考察调研等,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高阶思维能力。教师根据课程思政目标及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以每个教学章节为基础,整理了园林植物基础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融合点,如表1所示。我国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讲解植物资源的优势,可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例如,教师在讲解兰花、桃花、梅花、菊花、山茶、杜鹃、竹等植物知识点时,分别从生物多样性、栽培历史悠久、栽培品种丰富、优良遗传品质突出等方面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植物资源的优势,提升文化自信。在讲解一些濒危植物和保护植物时,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等相关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强化学生的法治观念。将植物学家的故事融入课堂教学,以鲜活的事例传递榜样力量,进一步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教师在讲解种子资源的时候,引用著名植物学家钟杨教授的事迹,向学生传递钟杨教授的“种子精神”。教师讲解植物分类时,列举中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的相关学术贡献和敬业奉献故事,[2]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敬业精神。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设置调查校园植物分布、城市公园调研、花卉市场考察等实践项目。通过实践教学,让思政教育落实到学生对树种的调查中、对植物的辨识上、对濒危植物的观察中,引导学生从专业角度思考环境保护和物种多样性的问题,深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以实际行动保护并建设美好家园。[3]以园林植物基础课程第二章第三节为例,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课程内容为:植物有机物的主要制造器官——叶,包含叶的组成、作用、类型与叶形、叶序、叶脉、叶尖、叶基和叶缘。课前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相关知识点,教师根据线上测试结果发现问题,优化教学设计,加强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 (1)提前布置,督促检查。通过超星学习通督促学生学习,根据章节测验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2)发现问题,优化教学设计。根据章节测验结果,教师发现学生对叶缘、叶形、叶脉、叶尖等叶的形态特征还不够熟悉,需在课堂教学中重点指导。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以具体任务为驱动,在完成超星学习通平台的作业后布置实践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园内自选5种植物进行观察并分类整理,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4] (1)创设情境,导入课程。教师播放植物叶片鉴赏视频为学生创设情境,并通过对课前线上发布的问题进行提问,导入课程内容。 (2)理论讲解,解决问题。教师说明本节内容框架和知识点,根据课前测验情况解决重难点问题。教师在讲解叶的光合作用时,通过分析光合作用的机理引入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等职业道德。 (3)小组汇报,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对课前调研收集的植物叶片进行小组汇报,然后进行小组互评,分组开展叶片实物观察探究活动。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植物辨识过程中鼓励学生采用“教材+APP+线上课程资源”的方式,进行多重分析并得出结论。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团队凝聚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反复验证,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课后教师引导学生持续开展自主学习,以时事热点作为主题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参加校园植物标本艺术大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利用校园植物资源开展校园植物赏析、植物挂牌等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认识植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根据园林植物基础课程特点,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教学模块和课堂翻转线下教学模块。园林植物基础教学新模式的模型为M=(1+N)+X。其中,M为混合式教学新模式,1为课程团队自建的线上教学资源,N为线上开放的优质课程资源,X为线下教学模式。教师通过新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充分发挥线上教学资源的优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利用线下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和反馈。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思政素材库,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利用学银在线教学平台收集学生学习的数据信息,分析学情,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切实做到以生为本,提升育人实效。本课程的成绩评定方式为考查,以过程性考核为主,具体分为4个部分,分别为出勤率、学习通成绩、实训作业成绩和实践应用成绩。在考核过程中,教师将思政元素纳入评价内容,参照行业要求,结合实操任务中体现的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等进行综合评价。园林植物基础课程过程性考核方案如表2所示。表2 园林植物基础课程过程性考核方案
园林植物基础课程作为高校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课程教学实践中融入思政元素,创新课程体系,可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作用。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形成“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结构。高校教师通过对线上学生学习数据的收集,做好信息反馈和教学改进工作,切实推进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基金项目:四川旅游学院2021年校级团队项目“风景园林教学团队”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L20210030);四川旅游学院2023年校级教改项目“面向新工科建设的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2023007)。
作者简介:李劲廷(1983—),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园林植物应用、乡村景观设计。
[1]李劲廷.基于OBE理念的园林植物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四川旅游学院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21(15)
[2]朱红霞.“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施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智库时代,2019(44)
[3]张旻.厚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园林植物与种植设计》课程思政开发研究[J].福建茶叶,2020(1)
[4]耿秀婷,偶春.课程思政视域下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教学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