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高职辅导员工作面临的困境与工作能力提升策略

文摘   教育   2024-11-30 23:07   云南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数字化时代高职辅导员工作面临的困境

与工作能力提升策略

杨秋燕 莫鹏巧 赵 青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4)


【摘 要】数字化转型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迎来了新的挑战。从探讨数字化时代提升高职辅导员工作能力的现实意义入手,分析数字化时代高职辅导员工作面临的困境,提出学校应当从制度建设、组织保障、数字建设等方面协同推进提升辅导员的数字素养,辅导员要促进数字技术融入学生教育、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提升数字化工作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等,培养与新时代新要求相适应的工作能力,充分应用数字技术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关键词】数字化;高职辅导员;工作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教育也因数字技术的发展产生深刻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1]2024年1月,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上海召开的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指出:“数字教育将推动教育理念、方法和模式的系统性变革,重塑学校教学形态,打造永远在线的网上课堂和智能化、泛在化的未来学校,建设‘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赋能学习者更好应对未来挑战、更好包容社会发展。”[2]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迎来了新的挑战,高职院校提升辅导员工作能力是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升管理质量的必然要求。

数字化时代提升高职辅导员工作能力的现实意义

1.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指出:“推动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学校管理全过程,大幅提高决策和管理的精准化科学化水平。”“引导职业学校开展信息化全员培训,提升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能力,以及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优质在线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3]2023年2月,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平行论坛之一“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平行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以“转型与重塑: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新生态”为主题,围绕职业教育领域数字化资源开发与应用、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等问题展[4]在此背景下,职业院校要大力提高信息化水平,广泛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职业院校决策、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水平,提升管理效能。信息技术深度融入职业教育,要求职业院校教师、管理人员全面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助推职业院校数字化教学、管理、服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数字化时代提升高职辅导员工作能力是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
2.适应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想观念。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既来自数字技术的驱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诉求。
一方面,数字技术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平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内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形象化、可视化、具体化。另一方面,当下的高职学生拥有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辅导员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可以了解高职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兴趣点等,设计贴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思政教育内容。
数字技术促使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高职辅导员承担着培养高职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职责,需要与时俱进,提升工作能力,充分掌握数据分析方法,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在线课程、虚拟仿真课堂等数字资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提高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时代提升高职辅导员工作能力,是适应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3.高职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职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是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归属感、成就感的关键举措,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水平[5]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有九大职责,涵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数字技术赋能辅导员工作,使辅导员工作更加智能化、精准化和个性化。辅导员要提高数字化工作能力,熟练运用数字化应用平台,高效率处理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如利用数字化应用平台获取、筛选、整理、分析、留档学生信息,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具条理性;通过社交软件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职业规划、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数字技术为学生管理工作赋能,辅导员在提高数字化工作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管理工作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4.高职数字人才培养的必须之举
2021年10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提出:“展望2035年,基本建成数字人才强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等能力达到更高水平,高端数字人才引领作用凸显,数字创新创业繁荣活跃,为建成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6]数字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数字技能已成为数字化社会公民的核心技能。面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需求,职业教育必须承担起培养数字人才的使命。辅导员需要适应和应对数字化教育环境的变化,提升数字技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满足数字化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数字化时代高职辅导员工作面临的困境

1.辅导员数字素养有待提升
辅导员数字素养的提升是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目前,一些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数字素养有待提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数字化意识比较薄弱。目前,一些高职院校未将辅导员数字素养水平纳入考核体系,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数字化意识比较薄弱,认为数字技术比较复杂,积极学习数字知识和技能的意愿不够强烈,对数字化技能的学习不够深入。一些高职辅导员对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虽有所掌握,但相对浅层次,难以灵活地将数字技术与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深度融合,难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
二是数字化技术培训不足。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对教师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高职院校注重对专任教师数字素养的培养,对辅导员的数字素养关注较少,在培训经费投入上相对不足。些高职院校组织辅导员参加过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相关课程学习,如2023年度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暑期教师研修,该研修积极开拓数字教研新模式,但短期的研修活动难以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数字素养。同时,一部分高职院校的数字化硬件设备建设相对滞后,软件系统智能化不足,数字化资源库建设以专业课程为主。针对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数字化资源库建设不足,难以为提升辅导员数字素养提供支持。
2.有的辅导员与学生沟通不足
教育是用人格塑造人格,用个性濡化个性,用情操陶冶情操。辅导员与学生之间需要加强交流,增进师生情感[7]在数字化背景下,一些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与学生沟通不足,辅导员难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与校园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原因如下。
一是网络的匿名性。当下,微博、小红书、豆瓣、知乎等社交平台备受学生欢迎,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宽松的言论空间,学生喜欢以匿名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辅导员难以了解其真实想法和情绪。
二是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增加。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鼓励学生增强独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与知识,如关于未来升学、职业生涯的规划,学生可以自主通过数字平台获取行业发展现状,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对辅导员的依赖,减少了学生与辅导员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辅导员与学生之间难以增进了解、加深感情,不利于辅导员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建议或教育引导。
丰富的社交媒体为辅导员与学生及时沟通交流提供了渠道,辅导员和学生要充分利用数字化平台进行沟通,辅导员要鼓励学生通过社交媒体或面对面向辅导员诉说自己在学习中的困惑或是在校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等。
3.数字化背景下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度不高
数字化背景下,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较为丰富,这些纷繁复杂的信息对学生影响较大,削弱了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形象,一些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度不高,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自我价值感弱化。辅导员的自我价值感来源于学生的成长及其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可。数字化背景下,数字技术应用于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辅导员的部分工作会通过数字技术辅助完成。例如,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传统的心理健康咨询模式中,辅导员与学生有较多面对面沟通的机会,辅导员可以通过学生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感知学生的心理状态,察觉学生焦虑、沮丧等情绪,准确把握学生的情感需求。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学生管理工作中后,一些学生在数字化心理咨询系统中填报自身心理健康状况时,可能会刻意回避自身问题,辅导员单纯依赖系统记录难以研判学生的真实心理状况,难以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的关怀和指导,辅导员难以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在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下,辅导员在教育活动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8]在数字化时代,学生获得就业政策信息、招聘信息等有了更多的途径,在少部分学生的认知中,辅导员的可替代性较强,辅导员的价值感被弱化[9]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被削弱。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10]在数字化时代,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多元化,可以轻松地从网络获取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一些辨别是非能力较弱的学生,一些争议性较强的话题上更愿意相信网络意见领袖的观点,或者依赖一些数字平台的算法推荐功能,不断获取带有个人倾向的信息,容易产生片面的认知,影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受该情况影响,在数字化背景下,高职辅导员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道路的引导者,在思想教育方面的话语权、影响力逐渐削弱,难以引导学生的思想和约束学生的行为,辅导员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作用难以有效地发挥。

数字化时代高职辅导员工作能力提升策略

1.提升辅导员数字素养,凝聚数字化教育共识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在重视提升专业课教师数字素养的同时,要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数字素养的培养,使其充分意识到数字化教育的重要性。全面提升高职辅导员数字素养需要高校从制度建设、组织保障、数字建设等方面协同推进。
一是学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从制度层面支持辅导员队伍提升数字素养,以推动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学生管理工作为导向,制定明确的辅导员数字化胜任力建设实施方案、确定明确的辅导员数字化胜任力考核指标,营造浓厚的数字化技能学习氛围,充分调动辅导员投入数字化技能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学校要注重培养辅导员的数字化意识,提供组织保障。学校要组织辅导员定期参加辅导员专项线上或者线下的数字化技术知识与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高高职辅导员的数字化意识,提升数字化思维能力、数字化技术能力、数字化教育管理能力等,使其掌握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与此同时,学校要开展辅导员数字化技术应用专项实践,引导辅导员注重实践,使其参与学校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等,通过实际操作提升数字化技能;鼓励辅导员运用数字技术开展日常工作,注重提升数字化专业发展能力,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教育管理需求,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效率。
三是完善数字化平台建设,推进学生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实现各部门数据互通互联,信息共享。校要积极创新数字资源供给模式,加强校内外合作,实现数字资源共建共享,以辅导员实际工作需求为导向,为辅导员提供日常管理和教育必要的数字化工具和资源支持,包括提供必要的软件、硬件设备,以及网络资源和学习资料。在此基础上,辅导员可以依托大数据平台算法功能采集学生在校期间的信息,挖掘数据价值,精准掌握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变化,推动辅导员工作决策的科学化、精准化和个性化。该方式能把辅导员从烦琐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专业能力素养的提升中。此外,学校要鼓励辅导员积极参与数字课程资源建设,结合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和学生的个性特征,打造高质量、特色化、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线教育资源库,为辅导员开展学生教育工作提供数字资源。
2.促进数字技术融入学生教育,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布2023年全球教育监测报告《技术运用于教育:谁来做主》(Technology in Education:A tool on whose terms),反思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其中指出,数字技术的使用及深度融合的确带来了教育与学习的诸多变化,但是技术与教育的关系应该是支持而非替代更不是取代的关系[11]字技术的推广和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辅导员与学生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时间,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可或缺,辅导员应在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日常工作中的师生交流机会,关心、关爱学生的成长,将对学生的关怀融入辅导员日常工作之中;充分探索数字技术融入学生教育,提升辅导员工作的亲和力。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把数字技术运用于思政教育。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辅导员要提高对数字技术的运用能力,善于应用数字技术赋能学生管理工作,积极助推数字技术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育人效果。体来看,辅导员要注重运用数字技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问题,善于在学生事务工作实践中积极开展反思总结,把“以生为本”作为数字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根据学生的特点,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教学平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沉浸式、交互式、体验式的智慧学习环境,促进显性与隐性思政教育的融合,提升思政教育效果,打造充满活力的智慧思政体系[12]
二是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加强师生互动,融入人文关怀。数字平台交流具有灵活性、及时性的特点,辅导员要重视灵活运用数字平台进行交流,探索科学有效的数字化平台互动方式,关注学生在社交平台的动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回应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和关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辅导员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服务和引导学生中,积极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走近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
3.提升数字化工作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在数字化背景下,辅导员要充分利用数字化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教育服务,积极探索数字技术与辅导员工作的融合方式。
一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3]无论数字技术如何改变教育的形态,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会变。字技术只是手段和工具,要服务于人才培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14]在数字化背景下,辅导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有机结合,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二是加强自身学习,提升数字技能。辅导员作为与学生密切接触的管理人员,必须与时俱进,率先求变,系统学习数字技术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数字技能,以适应数字化时代学生管理的需求。具体来看,辅导员要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坚持做到“教育者要先受教育”,积极参与学校数字化课程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不断摸索和学习当前大学生的数字化教育工具,通过数字平台充分回应学生数字化发展需求;备创新思维,创新主题班会教育方式,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学生设计思政教育活动,通过线上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提高立德树人成效。

小结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肩负着铸魂育人的崇高使命。在数字技术发展的影响下,教育生态、教育方式、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高职辅导员应努力培养与新时代新要求相适应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充分应用数字技术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升自身工作能力,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新生态。


基金项目:2022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基于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研究”(课题编号:2022SZ166)的阶段性成果;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智青春”大学生党团和班级建设工作室建设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杨秋燕(1992—),女,硕士,专职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莫鹏巧(1982—),女,硕士,专职辅导员,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赵青(1991—),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



参考文献(上滑查看)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N].人民日报,2022-10-26

[2]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的主旨演讲:携手推动数字教育应用、共享与创新[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76/202402/t20240201_1113761.html

[3]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

[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2009/t20200929_492299.html

[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平行论坛在京举行[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2023/2023_zt01/mtbd/202302/t20230216_1045077.html

[5]沈威.高校辅导员身份认同的冲突与消解[J].思想教育研究,2016(5)

[6]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

[EB/OL].https://www.cac.gov.cn/2021-11/05/c_1637708867754305.htm

[7]夏婷.从生活到生命:师生关系的新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22)

[8]陈祖鹏.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教育信仰:危机、症结与重构[J].当代教育论坛,2023(4)

[9]王晓敏,刘婵娟.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伦理省思[J].江苏社会科学,2023(2)

[10]肖慧.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9)

[11]陈殿兵,朱鑫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2023年全球教育监测报告——反思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N].2023-8-17

[12]赵丹.应用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策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6)

[1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

[14]卓越,张绪冰.高校辅导员运用数字技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23)

初审:王希曌  复审:庞远燕  终审:李   敏
一校:郑菲菲  二校:缪   苗  三校:师怡君
王希曌签清发布

投稿邮箱:951837044@qq.com

ACADEMY学园
《学园》杂志投稿平台。《学园》为中国知网(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期刊。内容覆盖教育教学不同领域的理论探索、创新实践和学术研究成果,反映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反映学科发展的研究热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