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角下涉农高职院校助推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文摘
教育
2024-06-04 11:29
云南
产教融合视角下涉农高职院校
助推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李 伟
(淮安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
江苏 淮安 223001)
【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分析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思想与推进乡村振兴存在的困难,明确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目标,以H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为例,提出产教融合助推乡村振兴,搭建信息服务平台、组建科技团队,强化项目带动,开展培训培育等助推乡村振兴的举措。
【关键词】产教融合;涉农高职院校;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24)14-0004-03
乡村振兴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农村人才培养与农业发展之间联系不紧密。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国家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将高职教育与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以助推涉农高职院校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良性互动。通过产教融合,涉农高职院校能够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同时,乡村振兴也为涉农高职院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通过产教融合,实现农村人才培养与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和人才支持。涉农高职院校要充分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把加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作作为重要任务,坚持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就业的办学方向,大幅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更好地聚焦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学校坚持以“农”为本的办学优势,围绕全省乡村振兴特色工作,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整合省市县师资资源优势,结合实际的需要,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政策咨询研究、增加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及体制机制改革和科技成果供给,全面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当前,从省市到县乡到村,不同程度存在“三农”人才短缺的问题,存在一定程度的省市人才不“爱”农,县乡村人才不“懂”农的情况,这极大地制约了“三农”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没有人才支撑,会严重制约“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基础,也是当前基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块短板。目前,各地积极响应党中央有关乡村人才振兴的决策部署,在乡村引才、育才、留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各具特色的乡村人才振兴模式,各类人才不断增长,但能力素质仍需提升。[1]比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加速,但规模与质量仍然不足;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农业战略科学家引进存在一定的困难;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建设步伐加快,但队伍水平有待提升。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数量持续增加,农村产业业态越来越丰富,但一些人才优惠政策没能提供涵盖面广、更为细化的有效帮扶。[2]为解决“三农”人才问题,对涉农职业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自2018年以来,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对解决制约乡村振兴人才问题提出了一些指导性意见。[3]第一,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培训机制,探索田间课堂、网络教室(线上线下)等培训方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工作。[4]第二,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这些都需要职业院校,特别是涉农职业院校和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整相关专业设置,培养更多符合乡村振兴需要的具有“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特征的新型“三农”人才。第三,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开设农业创业课程。涉农职业院校可以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如无人机、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培养农业类专业学生的农业科技应用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同时可以开设农业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鼓励他们在毕业后回乡创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5]以笔者所在的H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为例,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在助推乡村振兴方面有如下举措。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更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学校切实落实职教大会精神,深度开展校企合作。一是校企合作办学取得突破。学校与德康集团共建博士后实验室;与江苏百斯特鲜食有限公司、南京卫岗乳业有限公司、淮阴正大饲料有限公司、淮安瀚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江苏中青润心科技有限公司等成立百斯特园艺班、淮农·卫岗班、淮农正大班、北大青鸟班、中青润心班等冠名班和订单班。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被省教育厅列为全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实证研究” 被评为江苏省现代学徒制课题研究类优秀成果。二是积极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增强“引企入教”,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增强校企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大合作双方的教育培训,联合培育工匠精神,推进产教协同育人、产教融合,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本着服务企业生产、满足产业需求,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科研水平,满足学生实践、扩大就业创业,增强校企融合、互惠双赢等宗旨,借助地方和企业的优势,为校企合作提供更大空间,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集成各类资源、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紧扣“三农”发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学校始终坚持组建科技服务团队、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深入乡村田头农户、覆盖生产生活生态,努力助推农民致富和乡村振兴。为了宣传农业政策,深入一线指导生产,推广农业科技,学校成立了专门的讲师团,通过举办讲座、科技大篷车和科技超市等形式下乡走村,上门为农民宣传农业政策,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问题,全力助推“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成教处和校企合作处发展农业技术讲师团已经发展到50人,每年开展培训及讲座30多次。学校选派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成立农业科技宣讲团,深入乡镇,对村组干部和农民技术骨干进行实用技术培训。近年来,先后举办了“生态农业”“美丽乡村建设与振兴”“绿色蔬菜种植” “绿色防控”“特种水产养殖”“应时花卉栽培”“电子商务农产品营销”等专题的培训班百余次,发放自编的农村实用技术教材近4万本。学校发挥专业特长,聚焦农业,以项目为纽带,持续发力,主要体现在:一是学校与洪泽区、盐化工业区等签订服务协议,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选派专家定点对接养羊、养鸡企业和稻虾种养殖大户,常年驻点进行技术指导,建立高水平养殖示范基地,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拓展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二是帮助淮安区季桥镇宏图庄园完成了“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三是指导苏嘴镇多个合作社进行西甜瓜、辣椒及草莓生产,协助苏嘴镇农业农村局创建“苏嘴西瓜”品牌。学校植物工程系专业技术骨干教授先后6次为园区提供技术培训,共培训出掌握草莓生产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设施蔬菜生产技术的职业新型农民300余人。四是开展农业生产技术指导,自2020年起,某教授作为“三区”人才专门服务苏嘴镇的农业生产,前往苏嘴镇的多个合作社进行草莓、辣椒、西甜瓜等生产技术指导20余次,并为苏嘴镇农业农村局成功举办“苏嘴西瓜节”担任首席技术顾问,成功解决多个生产技术难题。[6]学校还与苏嘴镇签订了“苏嘴西瓜产业党建联盟”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加深了校地合作友谊。此次实训基地挂牌是学党史强担当、办实事惠民生的重要举措,将进一步深化党建联盟合作,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更为推进新时代乡村建设做出应有贡献。H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是江苏省传统8所农牧院校之一,多次承担省农业农村厅的农民创业培训、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盲人计算机培训、大学生村官培训及退役士兵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等项目。经省教育厅遴选和推荐,以及教育部批准,学校被确立为首批内地新疆中职班举办学校,不断扩大中西部地区的招生,发挥职教集团的培训优势。学校通过与南京农业大学和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合作,每年承担近400名成人学员的学历提升教育。通过各个项目实施,为地方培养和输送各类人才,年培训4000人次以上。2022年累计举办近30期,共计4500余人的农业部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班、省级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班、市级农业创新创业培训班、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班、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乡村干部培训班、乡村振兴培训班等。与淮安市农广校联合举办全市农村创业创新培训班和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班,在市人社局的指导下,试点在参训学员中开展农民职称评定,有85名学员被评为“全市首批乡村振兴技艺师”。在省农广校指导下,与市农业农村局共同举办了首届淮安市农业创新创优带头人评选活动,评选出首届“淮安市农业创新创优十佳带头人”“淮安市农业创新创优十佳标兵”和“淮安市农业创新创优能手”。学校注册并成立淮安翔宇乡村振兴研究院,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理论研究、决策咨询和实践指导,全面主动承担乡村振兴战略和“三农”工作队伍的人才培养,逐步形成全市域、多校区、多层次的农民教育大平台,满足农业农村发展需求及广大乡村干部、群众的学习培训需求。淮安翔宇乡村振兴研究院围绕“三农”科技服务、技术支撑、项目对接、培训培育、专家指导、学历提升、乡村规划、产业发展、人才振兴等方面全方位参与到“三农”服务和乡村振兴中,努力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学校力量。同时,学校先后成立汽车、葡萄、休闲农业产业学院,这一举措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还能够推动学校与行业的深度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相信这一举措将为学校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坚持以农为本,围绕绿色食品、特优高效种植、特种健康养殖、特色生态休闲等主导产业,既要依托政府信息平台,主动对接服务稻米、小龙虾、畜禽、螃蟹、蔬菜五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与学校种植业、畜禽养殖业省级品牌专业优势进行有效对接,深度拓展“专精特新”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值。精准对接淮安市现代农业发展以“优质稻米、高效园艺、规模畜禽、特色水产+休闲农业”为主体的“4+1”专业结构战略规划,学校形成了以动植物相关专业为龙头、工农商结合的特色专业结构。2021年,依托省级特色专业畜牧兽医专业申报并获批2021年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510工程”重点扶持项目“养羊技术支援,助推巴依托海镇农民增收”,该项目是唯一一个一级扶持项目。为扎实推进项目实施,学校与巴依托海镇签订校地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技术培训、入户指导、远程诊治、物资发放等方式帮助巴依托海镇农民解决养羊技术问题。同时邀请巴依托海镇示范户代表到淮安当地洪泽县白马湖羊业专业合作社学习交流羊病防治、饲料配方及肉羊快速育肥饲养技术,推广肉羊高床育肥技术,减少放牧规模,减少当地生态环境污染,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推进苏疆两地养羊户交往、交流与交融。通过产教融合,涉农职业院校可以更好地满足“三农”人才需求,培养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涉农人才,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全校师生的技能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为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学校有多名教师被评为省、市“文明育农、科技富民” 先进个人,在全国农业类专业技能大赛中,学校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离全面助推乡村振兴还有一定差距,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全校师生将进一步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为学校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为服务“三农”人才培养取得更大的收获做出更大的努力。
基金项目:淮安市职业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涉农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Hazy220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李伟(1988—),男,本科,教研员,讲师,研究方向:电子信息技术。
[1][2]乡村人才汇聚 发展动力澎湃——基于六省二十县的乡村人才振兴调研报告[N].光明日报,2022-4-28
[3]米振生,王闯,孙晓慧,等.乡村振兴战略下地方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究[J].安徽农学通报,2020(16)
[4]李振陆,叶琦,尹江海.农林院校产教融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8(3)
[5]万兵.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校企合作的问题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15)
[6]殷文,柴强,李玲玲,等.“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高教学刊,2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