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医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
文摘
教育
2024-10-31 09:05
云南
“互联网+”背景下的
中医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
娄媛媛 张林落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0)
【摘 要】课程思政建设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举措,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中医学基础是中医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课程。基于“互联网+”视角,从教学团队的建设、教材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革新及考核体系的构建等多个方面对中医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探索,以期为中医类相关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中医学基础;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教学理念的更新,不仅为教育行业的整体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而且对课程思政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1]作为中医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为贯彻落实文件要求,中医学基础课程需要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本文基于“互联网+”视角,结合中医学基础课程的特点,对中医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探索,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职责。为学须先立志,树人首在立德。在学校各门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只有将学生心中的思想旗帜树起来,学生才能真正成长成才。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这就要求高校课程思政要“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中医学基础教育中势在必行。在2016年就有学者提出运用微媒体,创新教育方式,注重思政课与医德教育的融合,同时不能脱离传统中医医德教育与中医药文化的中医院校思政课程教育策略。[3]在“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怎么融入中医学基础教育仍是课程建设的重难点。中医学基础属于中医学相关专业如中医康复技术、中医养生保健等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思政元素,是学习中医学各门课程的基础,涉及中医学悠久的发展史、中医哲学基础、中医学思维方法、藏象理论、精气血津液神、体质学说和病因病机等丰富内容,是学生认识中医学传统文化的第一课,也是学生构建中医思维的关键载体,能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医疗保健经验积累和理论总结形成的,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如仁、义、礼、智、信等基本的道德准则,舍己救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博古纳新的包容思想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师开展思政教育的素材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专业自信及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三观”。依据中医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及课程特点,主要从教学团队的建设、教学内容的制定、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教学评价的完善等方面对中医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展开探索。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与促进者,其专业素质与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随着“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的提出,学校应积极推进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改革,深化医教协同,通过校企合作,以“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1)网络技术新要求,思政教学两手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力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师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一方面,授课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中医专业知识,还需形成互联网思维,能熟练使用学习通、腾讯会议、钉钉、ZOOM等APP做好数字化教学,并能在海量的网络资源中检索到更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应当注重自己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自己,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以德育人;教师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到“以人育人”。在完成常规授课的情况下,教师需定期学习中医经典医案,观看中医模范人物事迹,积累思政教育素材,与其他教师讨论交流,找准思政元素与本课程的融入点及契合方式,将思政教育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目标。
教学团队中的优秀骨干教师与青年新教师要相互学习,共同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更新,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骨干教师也需与时俱进,学习教学新方法,掌握教学新技术,学校教研室鼓励优秀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各类教学管理培训会议,培养教师的教学管理理念。针对刚入职的青年新教师,组织实施“青蓝结对工程”,以老教师传帮带新教师,使新教师快速进入教师角色;积极开展集体备课、“三说”(说课标、说教材、说教学)、教学能力比赛等教研活动,提高新教师的教学技巧及教学水平,使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得更加完备、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升,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4] (2)坚持实践不放松,科研教学双丰收。授课教师每年需按学校要求定期到合作医院进行临床实践,锻炼教师的临床操作能力,以求打造出一支德技双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教育科研协同发展。企业实践中,授课教师需做好与带教医师的沟通工作,定期开展集体备课,进行教学进度汇报及临床最新研究方向、科研成果的分享,避免学生在由理论学习转向实践过程中出现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不符等问题。备课过程中,带教医师需认识到思政教育与临床教学相融合的重要性,通过真实的医疗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诊疗过程,察觉患者需求,掌握临床问诊、沟通的技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医德医风及人文修养。
中医学基础课程理论知识较为繁杂抽象,为了将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中医学基础教材教学大纲为依据,对能够突出传统中医特色优势的内容重新编排和整理。借助互联网,结合时事热点、名医故事、医学模范人物事迹等,修订和完善课程教学大纲,整合课程重点内容,从爱国情怀、医学人文情怀、实事求是精神、科研诚信等不同维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以时育人,以事育人,以德育人”,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引导学生热爱中医、传承中医,强化其作为中医传承人的自豪感。[5]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结合医院的典型病例、名医名家讲座、社会热点事件、临床优秀医务工作者的实践经历等,把人文关怀、职业认同感、责任感与专业知识的传授有机结合起来,与时俱进,形成“互联网+课程”。例如,在“绪论”章节,通过学习通等在线平台发布名医小故事、病案分析等,让学生做好预习任务;在“辨证论治”章节,为了让学生了解到精准辨证的重要性,教师可进行误诊漏诊的案例资源分享、年度误诊死亡率统计数据分享等,使学生意识到一旦出现辨证失误,有可能延误治疗甚至危及生命,让学生树立起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及生命至上的价值观;在“温病四大家”章节,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吴鞠通故居,实地讲解吴鞠通的医学思想、生平趣闻,让学生深入了解吴鞠通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树立“大医精诚”的意识;在“病因病机”章节,为学生讲解疫气在古代的大范围传播及大量人口死亡相关内容,结合新冠疫情下国家对人民的保护,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互联网+”背景下,以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开展教学,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主安排课程内容的学习。在中医学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中,教师需要围绕中医学基础课程的核心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虚拟仿真技术,采用案例式教学、翻转课堂、启发式教学等不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虚拟仿真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和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解决实践教育中教学广度和深度不足的问题。在藏象学说、中医四诊部分内容的教学实训中,教师可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展教学,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开展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利用中医四诊虚拟仿真系统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望闻问切训练,自主收集诊疗资料,熟悉医疗过程,培养中医思维,然后进行真实的门诊带教,培养学生的医患沟通及人文关怀技巧,促进学生对医生职业内涵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教师可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如表演不同人体体质的特点及临床表现,自主查询资料并制作微课,讲解辨识体质所需用到的中医手段或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增强课堂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内在驱动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开展教学,教师可以将养生与防治原则与学生生活中的不爱运动、不吃早餐、熬夜打游戏、重油饮食、脾气暴躁等不良习惯进行对照,绘制表格,要求学生对自己的生活习惯进行打分并提出解决方案,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对于中医热点话题、名医名家访谈、国家医疗政策法规等,教师可以运用直观性语言、多媒体技术等进行适当引导,组织学生自由发表观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职业自豪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借助互联网搜寻相关知识来补充、支持自己观点,不同观点相互碰撞、取长补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得以提升。中医学基础课程包含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等科学知识体系,课程内容繁杂,学生课业压力较大。教师需改革传统的考核模式,明确评价指标,包括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和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完成情况,构建多元化考核体系,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多方面、多元化考核,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考核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 (1)学以致用,义诊大赛双检验。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可根据课业成绩、实训成绩进行评定,其中课业成绩以理论考试的形式评定,以简答题、判断题、案例分析题等题型为主,教师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总结学生的易错题及学习薄弱环节,及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实训成绩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评定,小组互相评分,所得分数由团队成员共享。此外,应开展社区义诊及中医知识宣教等社会服务,作为本门课程的加分项,引导学生将基础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作为中医传承人的自豪感;鼓励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大学生技能大赛,如义诊技能操作大赛等,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6]
(2)灵活制定考核方案。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完成情况需要结合学生的思想状态、德育水平进行量化考核。[7]教师可以从多角度、多方向、多视角进行考核体系的构建,丰富评价手段,如开展座谈会或线上发布调查问卷,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使评估结果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思想政治素质等。
“互联网+”背景下,新型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在空间与时间上的限制,虚拟仿真技术、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8]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选择,有利于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高效而灵活的学习模式,提高学习效果。中医类相关课程具有丰富的思政元素,本文结合中医学基础课程的课程特点及定位,从课程教学实际出发,从教学团队、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对中医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探索,但仍处于初级阶段。中医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如何让课程思政融入中医学基础教学的各个环节,真正做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仍需广大教师不断研究与探讨。
基金项目:江苏护理职业学院社科研究课题2023年度一般资助课题“‘互联网+’思维融入《中医学基础》课程思政的教与学协同研究”(2023SHYB08);江苏护理职业学院科研创新研究团队(SHCXTD2023052904)。
作者简介:娄媛媛(1995—),女,硕士,住院医师,助教,研究方向:高职院校中医教育教学实施;张林落(1990—),男,博士,主治医师,讲师,研究方向:中医药高职教育、科研及临床。
通信作者:张林落。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3]张艳婉.“互联网+”时代中医院校思政课融合医德教育的创新研究[J].文史博览(理论),2016(9)
[4]张林落,陈世龙,周静,等.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特色人才培养举措的探索与实践[J].中医教育,2024(3)
[5]李丽丽,陈慧,郭素香.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医儿科学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实践[J].继续医学教育,2023(4)
[6]李潇.互联网+背景下中医妇科学教学创新与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13)
[7]马芳.“互联网+”背景下中医药学基础课程思政教育实施策略——以农村医学专业为例[J].中国新通信,2021(12)
[8]贺慧丽.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