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链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中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

文摘   教育   2024-12-31 18:01   云南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问题链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中的

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

温 静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21)


【摘 要】问题链教学法结合学生思想困惑点、教材重难点、社会热点等,设置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问题链教学法有利于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有利于从掌握理论提升为培养能力,有利于将知识体系深化为信仰体系。通过课前师生共同发现并收集问题,直面学生思想困惑;课中师生共同分析并探讨问题,澄清学生思想困惑;课后师生共同理清并解决问题,课程理实相结合,以此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问题链教学法;价值意蕴;实践进路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1]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该门课程的实效性值得深思。笔者采用问题链教学法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进行专题化教学,能有效将思政课的道理讲好。

问题链教学法的内涵

问题链教学法结合学生思想困惑点、教材重难点、社会热点等,设置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在不断的追问中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提升认知、收获理论、培养能力、坚定信仰。问题链教学法是在深入分析一系列问题后,澄清学生的普遍性困惑,有效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能提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教学的学理性、针对性、实效性。

问题链教学法的特征

1.以问题链为主线,贯穿课程教学始终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2]问题链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通过一个个问题组成问题链展开专题式教学,贯穿课程教学始终。问题链教学法突出问题意识,教师引导学生沿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框架确立价值取向、坚定信仰。
在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这一专题时,笔者设置了三个问题组成问题链,贯穿课堂教学始终。问题一: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时代化?问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问题三: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及其相互关系?在问题链的驱动下,学生能更好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明白为什么要选择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感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魅力。与传统课堂相比较,问题链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拨开思想迷雾,直击教学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2.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模式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3]问题链教学法能较好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实现由单向输出转向双向互动。样不仅能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加注重学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师生在问题链中互动,让真理越辩越明,通过思政课教学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
3.坚持课堂教学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原则
问题链教学法坚持课堂教学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原则。一方面,问题链教学法依靠问题链进行理论灌输,为合理的灌输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提供实践路径,改变对灌输的彻底否定评价;另一方面,问题链教学法依靠问题链达到思想启发,发挥启发在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如果将灌输比作“大水漫灌”,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提供知识和价值;那么启发则比作“精准滴灌”,是教育者基于受教育者的问题,破解价值迷茫。
在讲授“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这一专题时,笔者设置了三个问题组成问题链,实现课堂教学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问题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是什么问题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问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有何重大意义在问题链的牵引下,教师带领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国情、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旧民主主义革命实践探索等内容,使学生清晰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背景和依据。在此基础上,教师运用启发性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大意义等灌输性知识。

问题链教学法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的价值意蕴

1.从教学内容上看,有利于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统编教材理论性强、信息量大、知识面广。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指出:“教材给出的是教学的基本结论和简要论述,要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爱听爱学、听懂学会,需要做很多创造性工作[4]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极为必要。问题链教学法是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桥梁,让学生真正学懂学深学透。教师结合学生思想困惑点、教材重难点和社会聚焦点设置问题,形成问题链,通过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启发思维,开展专题式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理论的魅力。
问题链教学法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地域特点、不同的受教育者群体、不同的专业特点,提出不同的组合问题,进行多样化教学。例如,针对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的差异,可以设置差异性的问题链,选取不同的教学素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支撑引领大学生的价值塑造,更好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再如,在依托统编教材的基础上,考虑将体现国情、省情、校情等特点的教学辅助材料设置成问题链,让教学更有鲜活性、更具针对性。
2.从教学层次上看,有利于从掌握理论提升为培养能力
问题链教学法不仅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问题链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讨论探究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问题链的探究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用联系、发展的方法论原则辩证看待问题。教师综合运用专题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多种形式,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努力拓展学习时空、延伸学习链条、增强学习实效,学生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听之有味、学有所得、技有提升。
3.从教学目的上看,有利于将知识体系深化为信仰体系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教学中,师生通过对问题链的问与答、辩与思,有利于将教学目标从知识体系深化为信仰体系,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思政课以知识教育支撑价值引导,以价值引导引领知识传授。教学从传授知识、培育能力、提升认知深化为人格的塑造、价值的引领、信仰的树立。教师从原理层面、本质层面、规律层面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实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立足我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深入阐释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授中,教师运用问题链教学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容讲深讲透讲活。立足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教师通过问题链教学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的信仰者和忠实的实践者,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问题链教学法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的实践进路

1.课前师生共同梳理并收集问题,直面学生思想困惑
课前教师应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的普遍性思想困惑,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了解学生的思想困惑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一是依靠学习通等平台发布讨论话题,通过互动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困惑点;二是依靠学习小组课前研讨探究,了解学生的普遍困惑;三是依靠教师与学生日常的谈心谈话,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将学生成长的痛点与教学的重难点结合起来,挖掘学生困惑的问题。学生的思想困惑主要来自以下情况:第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转向成熟,在个人成长和认知世界的过程中面临一些思想困惑。第二,错综复杂的网络信息使得学生难以区分真假对错,无法抵达事实真相带来的思想困惑。
在讲授“专题五:邓小平理论”这一内容时,通过课前发布话题讨论,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困惑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改革”和“开放”具有怎样的关系?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是怎样的?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回答了怎样的基本问题?我们可以为改革开放做些什么?如何评价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改革开放与全面深化改革具有怎样的关系?通过课前的摸底,教师能清晰了解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的普遍性困惑,为澄清学生思想困惑做好准备。
2.课中师生共同分析并探讨问题,澄清学生思想困惑
澄清学生的思想困惑,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问题链教学法通过小组探究、师生探讨等方式开展专题式教学,让道理越辩越明,让学生在其中感受“真理的力量真香”。教师设计问题链要关注以下两点:是注重问题的针对性,精准把脉学生的思想困惑。题链的设置需反复比较、多次提炼,实现教学的精准抛锚,精准匹配教学目的,精准确定教学重难点,精准分析教学对象,精准实施教学策略,精准使用教学方法。问题链的专题设计,一方面要精准对接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要精准对接立德树人的需要。对接好两者的需求,有利于完成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是注重问题的链接性,巧妙建构问题的逻辑性。题的设置忌面面俱到,应抓住重难点设计问题。比如,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这一章内容时,少数老师会在毛泽东同志的爱好上抛出问题,虽然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但偏离了教学重难点,难以进行问题的衔接,无法实现教学目标。
3.课后师生共同理清并解决问题,课程理实相结合
问题链教学法有利于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拓宽课堂的广度,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交相融合,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理清问题,掌握课程知识。这可以通过两方面展开:一是通过现实生活中生动鲜活、内涵丰富的题材提高对问题理解的深度,将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认识结合起来。如通过加勒万河谷冲突等案例,展示年轻一代誓死捍卫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通过抗击疫情和脱贫攻坚一线案例,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土耳其、叙利亚地震发生后中国的援助行动,展示中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担当。二是在实践小组共同探究中,督促学生形成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在设置问题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堂中的问题链延伸到课后,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实践中理清问题,联系所学知识点分析问题。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和讨论,并给予学生正面积极的鼓励,激发学生喜欢思政课堂,热爱课外自主实践。在汇报和讨论结束后,学生可以通过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学术交流、发表学术论文等方式形成实践成果。在自主研究中,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对理论的学理性和科学性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更好地领悟思政课所学的基本道理,形成理论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

小结

问题链教学法结合学生思想困惑点、教材重难点、社会热点等设置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的问题链,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构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模式。在交流互动中,不仅能直面学生思想困惑,而且能澄清学生思想困惑,有效完成思政课的教学目标,达到育人启智的效果。


基金项目:2021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问题链教学法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的运用研究”(项目号:GXGZJG2021B067)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温静(1989—),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上滑查看)

[1]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4-26

[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5-17

[3]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https://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

[4]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初审:王希曌  复审:庞远燕  终审:李   敏
一校:郑菲菲  二校:缪   苗  三校:师怡君
王希曌签清发布

投稿邮箱:951837044@qq.com

ACADEMY学园
《学园》杂志投稿平台。《学园》为中国知网(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期刊。内容覆盖教育教学不同领域的理论探索、创新实践和学术研究成果,反映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反映学科发展的研究热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