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共创视角的高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探索与实践

文摘   教育   2024-06-04 11:29   云南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基于价值共创视角的高校“双创”教育

生态系统的探索与实践

谢凌云

(浙江树人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摘 要】新时代,高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重大举措。构建高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和社会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速培养一支规模庞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基于价值共创视角,对高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进行概述,分析高校建设“双创”教育生态系统面临的现实困境,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高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建设策略,并从四个方面总结建设成效。

【关键词】价值共创;高校“双创”教育;教育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24)14-0001-03


“价值共创”是经济学界对于“公司价值创造”理论的突破,强调了消费者对于价值创造的作用,同时也可以理解为由各方通过共同合作而创造的价值。在价值共创视角下实施高校“双创”教育,要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多方共同推动。要建立健全“双创”教育生态系统,必须让政府、企业、社会等都参与到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满足国家建设、社会进步、企业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达到价值共创的目的。按照生态系统理论,高校与政府、企业、社会等生态因素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

高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概述

1.教育生态系统的内涵
教育生态学理论指出,教育系统中除了内在的各种因素互动外,还与其他的生态系统进行密切的互动,如社会生态系统、家庭生态系统等,并且各个生态系统之间都在不断地进行着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流,以保持其自身的平衡与发展[1]教育生态学提倡应用生态学的基本原则认识教育,用系统均衡的思想认识教育,以及通过教育的内部和外部的相互作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育生态系统能够考虑到大学生各个时期的身心发展状况,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特征的学习形式,从而推动生态主体在生态领域内的和谐共存。在教育领域内,教学活动得以有序、持续、稳定地进行,就是因为它所具备的生态功能。
2.高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内涵
高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是一种自成体系的教育生态,它既可以与学校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相结合,又可以通过学科间的联系实现对人才的培养。同时,高校“双创”教育要与社会、企业、家庭和社区等多个层面相结合,通过信息、物质和能量的内部交流和外部交流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在高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中,其生态功能具体由可持续育人功能、制度规范功能和动态促进功能三部分组成[2]
3.“五维四阶三全”生态系统的内涵
“五维四阶三全”生态系统,即结合“双创育人、校企协同、专创融合、以赛促学、孵化支持”五维融合理念,构建“探索—创意—创新—创业”四阶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全过程、全方位、全链条”立体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通过创新创业各个元素相互之间的协同联动,组成“内部聚能、自旋发展、牵引拉动”的自循环生态体系,共同推动高质量“双创”人才的培养。这也是本研究价值共创视角下高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方案指导。

高校建设“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现实困境

1.各主体之间缺乏联动配合
在价值共创视角下,推进高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建设,需要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协调好与政府、企业、社会等各系统的关系,需要各主体之间通力配合。但从现阶段高校“双创”教育实践来看,从宏观角度上讲,各主体之间的联系还比较弱。虽然我国近年来积极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实践,但在“双创”教育国家标准方面还需进一步更新、完善,需建立明确的“双创”教育分层分类机制和师资准入机制等[3]虽然当前全国各级各类高校普遍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在管理实践中由于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在管理模式上较为粗放,这影响了“双创”教育的目标定位,不利于明确教育目标、提升教育效果。此外,从各主体的协作情况来看,长期以来,高校、科研院所、政府、企业、社会机构等各方力量各成体系,缺乏协同联动性,这使得高校在建设“双创”教育生态系统时存在分散化、低效率、封闭性等问题。
2.高校“双创”教育实践目标不明确导致缺乏发展动力
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具有特殊性,与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相比存在较大的不同。目前,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就“双创”教育实践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并发布了系列文件,提出高校可以聘请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担任创新创业教育的任课教师或指导员。然在“双创”教育师资中引入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能够起到增强师资的效果,但在具体实践中,企业家与教师之间会存在理念不相容、语言表达方式不一等现实问题。与此同时,外聘“双创”师资力量的时间分配也存在诸多问题,校外专家兼职教师没有更多的精力参与到“双创”教育中。另外,在高校“双创”教育实践中还缺乏强有力的激励考核机制,这会影响“双创”教育的评判标准,不利于把握“双创”教育的本质属性,甚至会导致“双创”教育存在缺位、错位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高校“双创”教育实践中建设目标尚不明确。
3.高校“双创”考核评价机制尚不健全
从考核评价机制建设角度来看,目前仍有部分高校尚未建设完善系统的考核评价机制。在学校内部没有形成由教务部门牵头,学工、团委等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机制。加上一些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还存在与专业教育呈现“两张皮” 的现象,难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和纵深实践,“专创融合”道路还很漫长。从现有师资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普遍质量不高、数量不足,“双创”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基于价值共创视角的高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建设策略

1.宏观层面:加快推进“双创”教育国家标准建设
在价值共创视角下推进高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建设,需要先从宏观层面上做好标准建设。对此,国家需要出台相关的标准,强化政策指引作用。目前,我国在“双创”教育国家标准方面还处于缺位状态,各高校在研制校本教材和校本标准时各自为政,在内容上专业性略显不足。基于此,建议教育部门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结合国内外已有的成果进行专门研究论证,形成一些可参考的成果。此外,在宏观建设层面,建议政府积极出台“双创”教育领域的鼓励政策,支持行业企业等相关主体参与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从当前高校“双创”教育领域的实践情况来看,现阶段国内高校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时还存在明显的动力不足问题,尤其是行业企业的参与度不高,对此,可以结合行业企业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动机方面进行发力,进一步突破人才流动的现实瓶颈,突破产业对接障碍,突破平台共享的短板。政府要积极完善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加大专项投入,更好地推进高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纵深发展,推进高校“双创”教育实践高质量发展。
2.中观层面:建立健全“双创”合作共建共享机制
中观层面上,在推进高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建设时需要精准发力,要结合高校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高校的办学条件及基础资源,建立健全高校双创”合作共建共享机制,更好地为“双创”教育实践提供支持。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高校要提升思想认识,强化机构建设。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高校管理者的培训教育,并且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辅助高校开展“双创”教育实践。要积极推进高校“双创”教育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不断促进高校“双创”教育提质增效。
第二,打造合作共建共享的资源联动机制。政府、企业、行业要成为高校开展“双创”教育的主要合作主体,各主体要能够找到价值取向的平衡点,不断汇集优势资源,提升合作效果。可以组建第三方运营团队,以更好地搭建“双创”教育公共教学服务平台。通过建设准入标准系统培育专业师资,打造教育培训体系等多种形式,更好地服务高校“双创”教育实践。
第三,积极培育创新创业课程教师队伍。与传统学科不同,创新创业课程需要教师既能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打牢基础,又需要教师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建议。对此,需要院校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优化培训模式,做好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真正以创业知识与实务能力为培养方向,以创新创业学院为主体,强化与各专业学院的联动,更好地共建共享优势教育资源,打造精品“双创”课程,建设特色化、专业化的“双创”教育团队。浙江树人学院作为浙江省首批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高校,在多年的“双创”教育实践中重点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形成了“专业导师+创业教师+企业导师”的三导师共育模式,实现全程陪跑,助力项目发展。
3.微观层面:多措施打造高校的“双创”教育闭环
从微观层面来看,高校在建设“双创”教育生态系统时,可以按照PDCA质量管理工具的优化逻辑进行检测,及时判断“双创”教育内容是否存在目标设定与教育实施脱节,教育实施与评价效果脱节,以及效果评价与调整改革脱节等问题。通过精准识别问题,能够更好地纠正高校“双创”教育中存在的功利化、简单化及各主体之间连接弱等问题。在价值共创视角下开展高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建设,需要高校基于服务主导逻辑,将创新创业基因渗透进高校基本职能和服务建设中,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创新创业素养,且能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高素质劳动者。另外,还要整合好学科专业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其中,打造“双创”教育闭环,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双创”教育的认同感,从而进一步优化“双创”教育效果。比如浙江树人学院在“双创”教育实施过程中搭建了“课程+实践+竞赛”的立体孵化体系,打造“教学、实践、竞赛”的闭环人才培养样本,并结合创业孵化及学生社群建设“传帮带”机制,有效催生了“双创”人才的“自繁衍”。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把握专业教育中的“双创”元素和双创”资源,能够更好地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同时也能推进优势学科建设,有利于形成人才培养高地,更好地带动特色学科专业实现内涵式发展。

基于价值共创视角的高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建设成效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浙江树人学院特色“双创”育人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1.创新创业教育覆盖面广
学校在“双创”课程全覆盖的同时,每年约有50%的学生参加各类“双创”训练、实践及竞赛。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就业数据调研中,毕业生创业率多年保持在全省本科院校前十。
2.学科竞赛取得突破,总体成绩提高
近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奖项千余项,获奖率逐年提升,共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国赛银奖2项,国赛铜奖3项,省赛金奖3项。
3.“校企政地”协同深化,服务地方能力提升
学校建有院士领衔的树兰国际护理学院等14个行业学院。其中,智慧康养产业学院入选浙江省首批重点支持的现代产业学院。通过“校企政地”多方协同,产教科创”交叉融合,大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发展能力。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实践基地300余个,其中国家级基地1个、省级基地6个;省级产教融合联盟1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3个。携手校友企业宇海集团、景宁县政府共建宇海创新创业研究院,在景宁县共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助力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
4.引领性、示范性强,输出“双创”教育新模式和经验
浙江树人学院“双创”教育生态系统建设成效显著。建校40年来,办学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声誉不断提高,已培养9万余名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人文素质好、具有吃苦耐劳精神的技能人才。培养出多家上市公司创始人,并涌现出一大批新生代优秀企业家。近年来,学校“双创”教育相关成果获得了外界的肯定,主流媒体纷纷报道学校“双创”育人经验,具有一定的可复制性和推广、借鉴价值。

总结

在高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建设中,以价值共创视角为导向开展教育实践,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更新理念认识,提升对“双创”教育的重视。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快推进标准建设,为“双创”教育生态系统建设保驾护航。企业要积极参与到高校“双创”教育实践中,通过建设“双创”合作共享共建机制,实现多主体联动配合、资源共享。对于高校来说,要做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工作,通过打造全过程、全方位、全链条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更好地服务高素质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浙江省2021~2022年度产教融合“五个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构建”研究成果;绍兴市2023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高校双创教育‘543’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实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谢凌云(1980—),女,博士,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上滑查看)

[1]刘啸尘.基于三螺旋理论的高职“双创”教育生态系统动力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1(25)

[2]孙连华,王振宪.供给侧视域下中医院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1(14)

[3]仲雯,孙明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策略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10)


初审:王希曌  复审:庞远燕  终审:李   敏
一校:陈泽晖  二校:师怡君  三校:缪   苗
王希曌签清发布

投稿邮箱:951837044@qq.com

ACADEMY学园
《学园》杂志投稿平台。《学园》为中国知网(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期刊。内容覆盖教育教学不同领域的理论探索、创新实践和学术研究成果,反映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反映学科发展的研究热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