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文摘
教育
2024-08-19 14:30
云南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李迎宾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广西 柳州 545036)
【摘 要】从阐述课程思政的理性内涵和现实意义出发,分析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内容,从确定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与任务、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规划与设计、构建课程思政动态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提出实施路径,以期解决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在教学资源、与学科知识融合、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面临的现实困境,为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指明方向。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课程思政建设是近年来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思想道德和法治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全面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与时代价值,在人才培养上更应注重培养学生成为德技双修的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优秀技术技能型人才。[2]理性内涵是指某一概念或现象所固有的、基于逻辑和理性分析的深层意义和基本特征。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理性内涵体现为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目标的明确性、内容的整合性、方法的创新性和评价的全面性,要求教育者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一,教育目标的明确性。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专业知识的教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这种教育目标的设定,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还要关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第二,内容的整合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使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这种整合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要求教育者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专业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第三,方法的创新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采取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而课程思政强调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第四,评价的全面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情况。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当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价值观念的形成等多个维度,体现评价的全面性。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从而对未来的规划与发展有更好的把握。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通过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推进高职教育转型升级。当前,高职教育已经进入全面的转型期,课程思政建设正是推动高职教育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既可以推动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其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又可以促进教材的更新变革,提高课程建设的实效性。
(3)推动学校内涵建设。学校内涵建设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高职院校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课程思政建设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课程质量管理,深入研究课程内容,剖析课程结构,提取课程精髓,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能够提高课程质量和授课效果,实现学校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推动学校内涵建设。
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高职院校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一环,具有关键的作用。2023年,学校“立德树人”专项课题组针对本地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进行了调研,对柳州市的3所高职院校师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162份,其中教师107份,学生1055份。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开展方式、考核评价、实践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师生肯定了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认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调查中也发现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仍然面临着不少挑战,如教学中如何将课程思政内容与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如何建设一支既懂得传授学科知识又具有全局思维的优秀教师队伍,如何更好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保障等,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革新传统教材、积累教学资源、研究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具备政治素养和专业知识的教师、建设实践基地等。由于课程思政改革在高职院校推进的时间不长,一些高职院校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如教材资源、师资资源、教学场所及实践资源等不足,限制了思政教育的发展和创新,不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课程思政内容与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是“三全育人”理念的核心要求。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是聚焦专业技能培养,通过学科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实际生产的需要。课程思政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智慧、情感、品德、能力,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一些高职教育中课程思政与学科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相互独立,缺乏融合,导致育人效果不佳。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手段与一般课程教学有所不同,更多的是通过思辨、讨论、信息分享等方式开展教学,需要高职学生具有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一些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足,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学生对课程思政缺乏兴趣,参与积极性不高,学习动力不强,不利于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思想政治觉悟提高等多个方面。一些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标准还不够全面,仅停留在学生考试成绩、平时表现和出勤率等指标上,存在评价指标单一的情况,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价不够全面,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要素是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内容。将课程分为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及实践课程,其中专业课程(与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相关的课程,即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实践课程)学时比例约占75%,公共基础课程涵盖人文美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内容,学时比例约占25%。[3]授课教师应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具体内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探讨专业内容与思政元素之间的内在逻辑,让思政教育更加生动。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实践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涵盖了所学专业的核心知识和技术,着重培养学生在特定领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应侧重于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参与企业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职业素养等。专业基础课程包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自身价值的认知。专业拓展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实践课程包括课程见习和顶岗实习,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丰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借助专业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出意志坚定、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能吃苦耐劳的学生。公共基础课程以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为主。公共必修课包括大学生职业通用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与就业指导、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应充分发挥这些课程的德育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法律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形成自我约束和自觉遵守法律的行为准则,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公共选修课包括中华诗词鉴赏、音乐欣赏、美育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涉及人文、艺术、心理的学科,将人文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审美情趣、心理调适等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教育中,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关怀意识,从而培养出胸怀宽广、志向高远的时代新人。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高职院校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协同推进“三全育人”,立足课堂教学,从任务设定、课程规划、实施评价等多个方面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切实做好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确定建设目标与任务是首要步骤,这一步骤的核心在于明确教育的方向和预期成果,确保课程思政工作能够有序推进。首先,目标设定应紧密结合国家教育方针和社会发展需求,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其次,目标设定应能够反映高职教育的特色,即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与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步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需深入分析自身教育资源、专业特点及学生群体的特性,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最后,目标设定既要涵盖对学生理想信念、法治意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又要包括对学生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高职院校应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任务,包括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如何构建支持课程思政的校园文化和教学环境等。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需注重课程规划与设计,细致考虑如何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以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应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核心目标展开课程规划与设计。 (1)对机械设计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例如,在讲解机械原理时结合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案例,使学生认识到机械设计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职业自豪感。同时,通过分析机械设计中的创新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创新教学方法。可以采用项目导向学习法,让学生在参与实际机械设计项目的过程中提升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及职业道德修养,在实践中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通过模拟实训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场景中体验职业角色,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3)在教材和教学资源的开发上,应结合专业特点,编写或选用含有丰富思政元素的教材,如在编写《机械设计》教材时,将反映国家工业发展成就的案例融入教材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打造互动交流空间,增强课程思政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4)完善教师培训和考核机制。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执行者,高职院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与思政教育相关培训,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和教学水平。同时,建立一套科学的教师考核机制,将思政教育的实施效果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内容,以确保教师能够积极投身于课程思政建设中。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需要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动态评价体系,紧密结合课程思政的目标、内容,以实现对教学效果的持续监测和及时反馈,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质量。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动态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当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掌握情况、思想政治素质提升情况。具体而言,动态评价体系应涵盖学生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学习中的具体表现,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技能的应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机械原理课程中,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机械结构和运动原理的理解程度,而且要关注学生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时所体现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动态评价体系还应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在课程设计中,可以融入国家重大工程案例分析,关注学生对国家发展战略的认同程度及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为了建立完善的动态评价体系,应当将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促进同伴间的相互学习、交流,有利于教师及时获得反馈。利用在线评价工具和学习管理系统,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为后续教学提供支撑。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需要遵循科学、现代、开放等理念,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确定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与任务、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规划与设计、构建课程思政动态评价体系等措施,全面提高课程思政建设质量,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担当精神的人才。
基金项目:广西柳州市2022年度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实现路径和机制研究”(2022ZJA026)。
作者简介:李迎宾(1978—),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课程思政建设、教育教学、传播学。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高红艳,单文慧.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内涵、难点与实施路径[J].对外经贸,2022(5)
[3]王娟,杨英歌,于秋菊,等.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及路径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