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我曾与全世界为敌

文摘   2024-11-13 01:14   中国香港  

李子柒复播了。

大家好,我是孙少睡,这是我的第218篇文章。

人红是非多,只发了500条视频就在Youtube上拥有734万粉丝的女人,竟然是这么一个柔弱女子。

从国内来看,她是三农视频第一人。虽然其他领域有更强过李子柒的视频牛人,但只有她,做到了文化输出。

她用质朴无华的视频,展现了我们文明的独特魅力,在油管收获万千宠爱,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文化输出第一人"。

是什么造就了今天的李子柒?可能你最后一次听到她的消息,就是她惹上了和自己的MCN机构在争版权。那这个故事,就让我们从她的童年说起。

李子柒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小山村,家境贫寒。童年时,她就跟着奶奶生活,学习传统的农耕技艺和美食制作。这段淳朴的乡村生活,成为她日后创作的源泉。

2012年,李子柒来到成都打拼。白天,她在一家餐馆打工;晚上,她学习摄影和剪辑。

这一年,她开始尝试拍摄一些农村生活的小视频,上传到网上,但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转机出现在2015年。这一年,李子柒辞去了餐馆的工作,全身心投入视频创作。

她将视角对准了日渐式微的乡村传统生活,拍下了一个个散发着诗意的画面:黄豆的播种与收获、手工酿造的米酒、在茅草屋中缓缓飘荡的炊烟......这些视频,唤起了无数人心中对故乡和自然的眷恋。

2017年,李子柒的一条做泡菜的视频,在Youtube上获得了1300万的点击量,一举成名。

这个身着汉服、体态优雅的中国姑娘,用她的独特魅力征服了全世界。此后,《纽约时报》、BBC等国际媒体竞相报道,粉丝人数持续攀升,她也成为了中国文化输出的一张闪亮名片。

说到BBC,李子柒的粉丝体量甚至比BBC更多。

成功的背后,是李子柒的付出和坚持。为了拍摄一条视频,她常常需要准备数月,有时甚至从播种开始。

为了拍摄时的状态,她生活中也尽量保持着视频中的状态,用一颗"慢生活"的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能从她这里看到传统文化的传承,看到视频记录下的一个个濒临失传的手艺。

李子柒的成长之路一样坎坷。这个级别的视频博主,无数人盯着她的一举一动。有想合作的,有想碰瓷的,有想憋着坏搞她的。

有人质疑她"作秀",认为视频中的场景都是精心设计的;也有人批评她过度美化农村生活,回避现实问题。

更有甚者,说李子柒不过是个傀儡,所谓的成功完全来自"团队运作"和"资本力量"。种种质疑和攻击,也让大山深处的这位敏感的姑娘陷入迷茫。

漫长的停播,这段时间她的油管视频依然每天几十万浏览,每天带来无数美元的收入。可惜都被她的MCN机构收入囊中。

但是好饭不怕晚,这样一张文化名片,我相信没有人愿意让她沉寂。就在昨天,李子柒重新更新了。

熟悉的沉稳,熟悉的她,只是更加成熟和从容。我们在视频上看不到官司对她的影响,也看不到时间对她的改变。她就在那里,如同初见。

这一切不可能对她没有任何影响,但她明白,要虚心接受善意的批评,也坦然面对恶意的攻击。用心创作出优质内容,观众自会作出公正的判断。

李子柒已经成长为一个文化符号,一面精神旗帜。

她和我们的时代一起成长,在那个充满希望的时节。那段日子,"诗意生活""文化自信"时常响起,人们觉得总有希望。

时至今日,她复播在这样一个似乎没那么美好的时代。自媒体越来越卷,越来越乱,猫一杯、铁头、瑞士卷......,等等等等。

这些人和李子柒比起来,是见不得光的。他们只能在没有阳光的地方生长,蝇营狗苟。一旦有真正优秀的内容摆在我们面前,它们瞬间就变成下水道的老鼠。

李子柒从来不会为了流量做什么视频,她做的都是自己的东西。她用行动证明,文化输出不应是单向的,而是一个互学互鉴的过程。

这还只是国内,在海外,李子柒的影响力我们难以想象。她击中的不是人们的猎奇心理,而是内心最重要的情感需求。

没有字幕,也不影响外国人把它当成梦想中的童话世界,东方伊甸园:

李子柒在这个伊甸园里,成了外国人梦中的仙子。

我们有14亿人,难免有人爱挑刺,非要说李子柒的视频暴露落后,抹黑农民——仿佛和当年攻击赵本山小品一般无二。

他们学不会新把戏,只能一遍遍的重复。因为李子柒如此正常的走红,让他们旁门左道的自媒体技巧显得苍白无力。

李子柒从来不是一个自媒体,她只是在生活,就像每一个你,每一个我那样生活。谁的生活不是充满着传统文化的浸染,展现着时代给我们的气息呢?

只不过这些,我们习以为常。保持内心的从容和淡定,是应对一切困境的制胜法门。

李子柒的视频让黑人觉得世界美好:

让白人觉得放松:

无数外国人心驰神往:

但只有那么一小撮人,偏要与她为敌。也许,他们的敌人并不是李子柒,而是......。

孙少睡
金钱的“道”和“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