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会,大家对需要花钱的事情都变得非常敏感。
大家好,我是孙少睡,这是我的第216篇房地产文章。
说到为什么要买房,基本上就这么几个原因——为了结婚、为了学区、为了改善、为了近点。简而言之,为了家庭。
没有一件事是为了自己。我有时候去门店调研,看到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的。说到买房似乎都是大人上心,孩子在一旁生气——“哎呀买什么啊,我根本不想谈恋爱结婚。”
这句话,直白地说出了很多人的想法。买房归根结底是利他的,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想结婚,更何况买房呢?
这两天公布了一组数据,2024年前3季度,全国结婚登记数骤降至474.7万对,同比锐减94.3万对。
照这个趋势下去,今年结婚登记数怕是要再创新低,跌破600万关口。如果对这个数字没概念,那2013年的结婚登记数是1300多万对。
十年之间,结婚的人直接腰斩,令人忧心。
结婚数量降低会带来很多问题和社会形态的改变。咱们还是关注房子相关的。都说长期要看人口,现在这么搞下去,人在哪儿呢?
2023年我国新生儿已跌破900万,再这么下去,800万、700万也就是时间问题。现在80后有2亿多,到00后只剩1.4亿,断崖已是现实。
这1.4亿00后在未来的10年里也会陆续成家,继而买房。折合下来8000万套房子,刨除家里已经给买好的,在农村自住的。留给市场的空间还有多少呢?
也有像我邻居这样的家庭,给两个女儿一人买了一套,说就算是结婚了,也得有自己的房子。这也是现在社会上正在提倡的消费方向——不是人口少了吗,那就让一个人多买几套。
但这样的家庭又能有多少呢?人口增长放缓,总归会给楼市带来额外的冲击。婚房、学区房、二胎房曾经撑起了房价一片天。
但现在好了,新人不结婚,不生娃,房子还有什么故事可以讲?按说房价本该一泻千里才对,可偏偏还有人坚称"房价永远涨"。
他们总拿日本韩国来举例,说人家出生率低得吓人,可房价依然坚挺。殊不知,东京、首尔一城便囊括了日韩三成甚至一半的人口。
而我们呢?虽然城镇化率不如这些国家,但一线城市就4座,新一线18座,还有三十多个千万级人口城市。
养这么多城市,我们的人口够么?
房地产从来都是跟着人走的。2016年的全国人均住宅面积已经高达41平方米,差不多每人一套房,再盖也是过剩。
近十年商品房去库存累计超3亿平方米,有人说不缺房,就是缺好房。可房子是人造的,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开发商拿地、建楼,什么时候不要考虑需求了?好房子会缺,本身就说明市场在萎缩。
如果房地产是一艘大船,那人就是房地产的水。水多船高,水少船低。船大更需水多,水少了,船越大越觉得累赘。
说到底。房价问题的核心是人的问题。年轻人的婚育观早已悄然生变。现在房地产行业指望国家放开限购,降低首付,甚至开放户口,再狠点直接发钱,这不过是饮鸩止渴,治标不治本。
日本房价的走势已经给了我们启示。人口红利一旦过去,房价便难逃宿命。而且更大的不同是,我们绝不会像日本一样搞“金融市”,很长一段时间仍然是“居住市”。
幸运的是,我们的人口总量还算够大,起码还有二三十年的缓冲期。今年就已经在喊着让房地产企业转型了,可惜有些企业就是只想赚钱,不见棺材不掉泪。
人口与房价,已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事实。人口多了,房价就涨;人口萎缩,房价就跌。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客观规律。
那么带来的问题就是空心化和大城市化。前者已经很严重了,后者正在形成。上海的人口已经2487.45万,离警戒线就差22万。
这个标准,未来一定会放宽。这就是为什么大家的共识变成了:三四线持续跌,一二线仍然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