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霓芝教授临床经验丰富, 尤以肾内科造诣颇深, 是广东省中医院肾内科的奠基人。擅长以中医药为主防治肾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 以中西医结合的手段抢救治疗肾内科急危重症;开展新技术、新疗法, 如中药配合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 临床疗效明显。今天我们跟随杨教授学习一则慢性肾衰竭医案。
朱某,女,52岁。2011年4月13日初诊。
主诉:发现肌酐升高5个多月。
现病史:患者2010年11月体检时发现肌酐升高,时测肌酐137μmol/L,腰酸,无其他不适。于2010年12月就诊于某医院查双肾ECT示左肾22.2mL/min,右肾24.7ml/min,予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2011年3月复查肾功能示肌酐150μmol/L,eGFR 34.15mL(min·1.73m²),为求中医治疗来诊。
刻下症:神清,体倦乏力,腰酸,纳眠可,小便频数,大便调。舌淡红,苔白,脉细。
西医诊断:慢性肾脏病3期,慢性肾小球肾炎。
中医诊断:肾衰病(脾肾气虚,湿浊瘀阻)。
治法:健脾补肾,利湿活血。
处方:黄芪15g,白术15g,制何首乌15g,女贞子15g,丹参15g,泽兰15g,白芍15g。7剂,水煎服,日1剂,顿服。
2011年4月22日二诊。上述症状好转。舌淡红,苔白,脉细。4月21日查肾功能示肌酐163μmol/L,尿酸398mmol/L。尿常规示尿红细胞(++++),白细胞(+++),尿蛋白(±)。前方加大黄5g,当归5g。14剂,水煎服,日1剂,顿服。
2011年5月7日三诊。腰酸好转,劳累时左侧腰酸稍明显,舌淡红,苔 白,脉细。5月3日查肾功能示肌酐136μmol/L,尿酸363mmol/L。尿常规示尿红细胞(+),白细胞(+),尿蛋白(±)。
前方去泽兰、大黄,加黄精15g,杜仲15g,陈皮5g,桑寄生15g,甘草5g。15剂,水煎服,日1剂,顿服。
其后一直守方治疗,患者无明显不适,随访至今,病情稳定。
朱丹溪非常重视气血的作用,擅长从气血入手治疗内伤杂病。他说:“人所以借以为生者,血与气也。”“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气既可以是气滞,也可以是气虚;血既可以是血虚,也可以是血瘀。所以,对某些疾病,他很重视通过补气活血法来治疗。明代张景岳《质疑录》曰:“人之气血,周流于一身,气如橐龠,血如波澜,气为血行,血为气配,阴阳相维,循环无端。”《景岳全书》说:“凡人之气血,犹源泉也,盛则流畅,少则壅滞,故气血不虚则不滞,虚则无有不滞者。”虚为气虚,滞为血瘀。《景岳全书》说:“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虚弱包括气虚,积聚包括瘀血。
慢性肾衰竭因有复杂多样的病因,杨霓芝教授借鉴前人的论述,执简驭繁,认为该病的基本证型为气虚血瘀证,临床应抓住气虚血瘀这一基本病机,再进一步进行个体化论治,或补肾健脾,或渗湿蠲毒。此病例治疗组方较简单,经治疗后,患者肌酐稳步下降。此病例是慢性肾脏病3期的患者,属于脾肾气虚、湿浊瘀阻之慢性肾衰竭,有着复杂多样的病因。杨霓芝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之始生,与脾肾气虚密切相关,往往气血俱病。先天肾气不足,免疫力低下,遭受外邪侵犯并迅速深入;后天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导致气血生化乏源,无以供养先天,同时导致水液运化失常,湿停于内。水湿内蕴,郁而化热;损伤络脉,则致出血;离经之血,而成瘀血,阻滞经络,影响气血输布。气虚、血瘀进一步加重脏腑的虚损,形成恶性循环。故脾肾两虚为病之本,而气虚血瘀是导致疾病迁延难愈、逐渐进展的重要因素。杨霓芝教授指出中医药治疗不同分期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应有不同的侧重点,进而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对于本例患者为CKD3期,主张利用西医学检查手段查明肾功能减退的病因,纠正可逆因素。此期应以中医药辨证治疗为主,配合优质低蛋白饮食,目标是恢复脏腑之气化,保护肾功能。目前此患者神清、体倦乏力、腰酸、小便频数、脉细等均为脾肾气虚的表现,故在治疗上要健脾补肾。并且患者病程较长,久虚则会致湿瘀互结,可加利湿活血之药治疗。故方以健脾补肾为法,肾强脾健则体倦乏力、腰酸、小便频数等症可除。二诊患者肌酐进行性升高,给予加强蠲毒活血之大黄和当归,2周后复查,肌酐较前下降。三诊患者仍有腰酸,应加强补肾之力,予黄精、杜仲、桑寄生,并去掉攻逐之药。
本患者是一位中年女性,体倦乏力,腰酸,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脉细,辨证为脾肾气虚。脾气虚则不能荣养四肢,故体倦乏力。腰为肾之府,肾气虚故腰酸;肾气虚,膀胱气化无力,统摄失权,故小便频数。脾肾气虚,导致气血生化乏源,无以供养先天,同时可致水液运化失常,湿停于内。水湿内蕴,损伤络脉,成离经之血,而阻滞经络,成为瘀血,故以一侧腰酸为主。杨霓芝教授认为药多味杂容易加重肾脏负担,故临床用药讲究精简组方。因而初诊处方极为精简,一方面减轻患者对于中药处方复杂及口味的恐惧,另一方面为投石问路。二诊时肌酐升高,尿常规示尿红细胞(++++),白细胞(+++),提示可能合并尿路感染,一方面嘱患者养生调摄,保持外阴清洁;另一方面,继续守方扶正,稍行加减,予大黄、当归活血蠲毒、祛瘀生新、扶正祛邪。三诊复查指标均较前好转,但仍偶有腰酸,故予加强补肾之力,这体现了杨霓芝教授中病即止、标本兼顾的思想。因慢性肾衰竭病程较长,临床无特效药,故必须长期随诊。
(点击图片或阅读原文购书)
内容提要
该分册分别从医家介绍、学术观点、临床特色、病案精选四方面针对8位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进行了阐述。医家简介部分介绍了名医的学术背景、地位及成就。学术观点部分展现了名医独特的学术观点及其源流与发展过程。临床特色部分展现了名医诊治的特色,如特色诊疗、常用方药、特殊药物剂量、药物配伍等。其中精要部分,如吕仁和教授创立“微型癥瘕”病机学说及“三型九候辨证论治体系”;张大宁教授创立“肾虚血瘀病机理论与补肾活血排毒治法”;南征教授提出“毒损肾络”病机学说及“解毒通络、益肾导邪”治法;黄文政教授提出“肾主藏精液”,创立“疏利少阳三焦”的治疗大法;张炳厚教授提出本病“肾阴常虚”,治以“培补真阴”为要;刘宝厚教授的“病位病性辨证”诊治方法;杨霓芝教授的“气虚血瘀浊毒病机及益气活血蠲毒治法”;高彦彬教授善从络病论治,提出“肾元亏虚、肾络瘀结、浊毒内停病机理论及益气固肾通络排毒治法”。或发皇经典之古义,或融会现代之新知,蔚为大观。
验案精选部分则选取了反映医家临床的经典案例,体现了他们特有的诊疗思维。该部分通过专家按语的形式对验案进行点评,辨析患者脉证,详解诊断依据,阐释立法思路、药物加减变化等。全案例整体分析与各诊次解读相结合,体现诊次之间的动态变化,展现名医临证思维方法。此外,书中还实景再现展示了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与弟子跟诊记录的全貌,体现“道术结合”的传承内涵。同时,从人文关怀的层面,还原了名老中医如何用其认识感知世界的丰富经验来关切患者生命及与之共情的过程,提高了全书的高度和温度,是中医从业人员学习不同名老中医辨治肾脏病道术的专业书籍。
END 中医出版 好书 从不会埋没
点阅读原文,选购文中推荐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