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肺疾患中的一个主要症状,每因肺气上逆引起。历代医家有“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之说,但在临床上,每每痰声并作,合称咳嗽。
咳嗽的发生,有外邪侵袭者,有肺脏自病者,也有他脏病而累及肺脏者。如《素问·咳论》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但不论致病原因如何,咳嗽总不离乎肺。如陈修园说:“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乎肺。”
咳嗽有急慢之分,急者多为外感咳嗽,缓者多属内伤咳嗽。外感咳嗽失治,往往变成内伤咳嗽;内伤咳嗽复感外邪,又多出现外感咳嗽。慢性咳嗽久治不愈,或年老体弱正气不足,多并发喘息。
咳嗽常见于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病症。
①脾失健运,聚湿为痰——痰浊犯肺,肺气不降——肺气上逆——咳嗽
②肝气不疏,郁而化热——熏灼肺脏,炼液为痰——肺失清肃,肺气上逆——咳嗽
③肺阴亏耗,失于清润——肺气上逆——咳嗽
主症:咳嗽喉痒,身热头痛。
①风寒咳嗽:咳嗽声重,痰白清稀,形寒无汗,发热头痛。脉浮紧,苔薄白。
②风热咳嗽:咳嗽不爽,痰稠而黄,口渴咽痛,恶风汗出。脉浮数,苔薄黄。
①痰湿阻肺型:咳嗽痰多,咳声重浊,咳痰清稀、色白易咯,胸脘痞满,食少纳呆。苔白腻,脉滑或濡。
②肝火灼肺型:气逆作咳,咳甚痛引胸胁,痰少而稠,面红、咽干、口苦。舌边红,苔薄黄,脉弦数。
③肺阴亏耗型: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潮热盗汗,两颧发红,形体消瘦,身疲乏力。舌质红,脉细数。
(1)外感咳嗽:疏风解表,宣肺止咳。以手太阴、手阳明经穴为主,浅刺,针用泻法。属风寒咳嗽者,留针时间宜长,并可以加灸;属风热咳嗽者,留针时间宜短,不宜艾灸。
(2)内伤咳嗽
①痰湿阻肺型:健脾除湿,化痰止咳。以手足太阴、手足阳明经穴为主,针用平补平泻,也可以加艾灸。
②肝火犯肺型:平肝降火,清肺止咳。以手太阴、足厥阴经穴为主,补手太阴经穴,泻足厥阴经穴,禁灸。
③肺阴亏耗型:滋阴降火,润肺止咳。以手太阴、足少阴经穴为主,用补法,禁灸。
①基础处方:外关、合谷、列缺、尺泽。
外关为三焦经络穴、通阳维脉的八脉交会穴,长于祛风解表、宣肺止咳。合谷为大肠经原穴、解表要穴,列缺为肺经络穴,尺泽为肺经合穴,都长于宣肺解表、降气止咳。
②随症加减:咽喉肿痛者,加肺经荥穴鱼际、井穴少商,采用放血疗法以清泄肺热,利咽止痛;高热不退者,加手足三阳经交会穴大椎、大肠经合穴曲池以清泄邪热。
①基础处方:尺泽、孔最、列缺、太渊。
尺泽为肺经合穴、孔最为肺经郄穴、列缺为肺经络穴、太渊为肺经原穴,都能宣肺理气、降气止咳。
②随症加减:痰浊内盛型咳嗽,加胃经络穴丰隆、足三阴经交会穴三阴交、脾经原穴太白、大肠经原穴合谷,既能祛已成之痰,也能杜绝生痰之源,属标本兼顾、肺脾同治;肝火犯肺型咳嗽,加胆经合穴阳陵泉和原穴丘墟,肝经原穴太冲以平肝降火,清化热痰;肺阴亏耗型咳嗽,加肾经原穴太溪、八脉交会穴照海、肝经原穴太冲以滋补肝肾,滋阴降火,润肺止咳。
(1)穴位贴敷疗法对慢性咳嗽疗效肯定。常选穴位有肺俞、心俞、膈俞、膻中、中脘等,常用药物有白芥子、细辛、甘遂等。该法最好在“三伏天”使用,叫“三伏贴”,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属于中医学“治未病”疗法。
(2)平时注意保暖,少食辛辣,不吸烟,少喝酒。
(点击图片或阅读原文购书)
内容提要
笔者在从事50多年针灸工作的基础上,将自己在针灸教学、针灸临床和相关针灸内容研究的经验、体会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各部分的规律性、特殊性、实践性,以帮助针灸专业的学生和针灸爱好者尽快掌握针灸学的内容,尽可能提高针灸疗效,从而使针灸这一宝贵的医学遗产在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希望通过本书的出版,对中医、针灸医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会针灸知识、掌握针灸技能方面有所帮助。对针灸研究生在设计课题、完成研究方面有所启迪。对广大的针灸爱好者在强身健体、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所贡献。
作者简介
刘世琼,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三批甘肃省继承老中医药人员学术经验指导老师。1969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曾任甘肃中医学院(现甘肃中医药大学)“针灸基础教研室”主任,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从事针灸教学、临床、科研50多年,善于用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编著多本教学辅导资料。临床长于用针灸配合刺血、刮痧、按摩、头针、耳针等疗法治疗伤科及内科、妇科、儿科、外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同时重视“子午流注”针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主持完成省级科研课题4项,参加编写医学著作7部(其中主编4部,参编3部),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公开发表或指导学生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
END
中医出版 好书 从不会埋没
点阅读原文,选购文中推荐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