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方集腋》良附丸加味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健康   健康   2024-11-26 14:13   北京  

导读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主要特征是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大多数患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常见有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或消瘦、贫血等,无特异性。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或癌前病变。今天我们跟随沈绍功先生学习一则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


医案

PART 01

谭某,男性,33岁。

01
【病史】

患者素性好强,急躁易怒,近2载喜食生冷,以致胃脘凉痛,痛甚延及胁肋,进食加重,得温则舒,影响食纳,腑行常溏,时有眩晕,服用各种中西胃药可以临时缓解,但情绪波动、饮食不节即可诱发。日趋加重,曾在某医院做胃镜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亲属治疗见效而同来门诊。

02
【检查】

舌苔薄白,脉象弦紧。腹部平软,无触痛。肝脾未触及。血压120/80mmHg。

03
【辨证】

有饮冷史,胃脘凉痛,苔白脉紧,胃有寒凝。性躁胁满,眩晕脉弦,肝有郁滞。病在肝胃,因乃气滞寒凝。

04
【诊断】

中医诊断为胃脘痛,肝胃不和,气滞寒凝证。西医诊断为萎缩性胃炎。

05
【治法】

温中祛寒,行气止痛,宜《良方集腋》“良附丸”加味。

06
【处方】

高良姜10g,香附10g,延胡索10g,木香10g,川楝子10g,桂枝10g,乌药10g,丹参30g,赤芍10g,白芍10g,蒲公英10g,云苓10g,乌梅10g。

07
【结果】

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7剂,胃脘凉痛明显减轻,胁满已除,偶有胃脘灼热,食纳仍差,苔薄白,脉小弦。胃寒渐去,肝郁得解,然运化无力,佐入健运之品,加炒白术10g,焦三仙各10g,再进7剂,胃脘灼热解除,纳谷有增。原方加三七粉6g,5剂量,共研细末,装入1号胶囊,早晚各服6粒。又近月余,胃痛未复,纳便通调,胃镜复查萎缩性胃炎明显好转。嘱继续配服胶囊,稳定情绪,免进生冷,以资根治。

08
【按语】

高良姜温中,制香附行气,两味主药贴切病机。桂枝、乌药助其温中祛寒,木香、川楝子、延胡索助其行气止痛,白芍配桂枝有桂枝汤方意,调其营卫可增祛寒止痛之力。赤芍合丹参,有化瘀之功,活血可助行气。蒲公英、川楝子均为寒性反佐,防其温热太过,伤及阴分,蒲公英又是消胃炎良药。云苓①、乌梅专治胃脘,是萎缩性胃炎的有效药对。复诊时加入白术、焦三仙健运和胃,食纳始增。全方既温中,又行气,守“良附丸”方意而不泥古,针对西医病理加以拓展,但不失辨证之意,这是辨证论治活用,中西医配合应用的实例。

注:①云苓应为蒲公英。据《上海沈氏女科全科临证方略》第134页更改。


解读

PART 02

萎缩性胃炎是病变扩展至腺体深部,腺体破坏、数量减少,固有层纤维化,黏膜变薄,临床主要表现为中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等,也可呈食欲不振、嗳气、泛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吐酸”范畴。

01

分清虚实

一是患病年限。患者33岁。患病近2载。二是发病原因。素性好强,急躁易怒,近2载喜食生冷。三是临床症状。胃脘凉痛,痛甚延及胁满,进食加重,得温则舒,影响食纳,腑行常溏,时有眩晕。四是舌苔脉象。舌苔薄白,脉象弦紧。五是胃镜检查。萎缩性胃炎。综合分析,本案应辨为虚实夹杂证。


02

辨证选方

喜食生冷,寒气积于中焦,阳气受到遏制,以致胃脘凉痛,苔白脉紧;恼怒伤肝,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故性躁胁满,眩晕脉弦,弦脉主痛。病在肝胃,西医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断为胃脘痛,属肝胃不和,气滞寒凝证,宜《良方集腋》良附丸加味,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03

处方加减

良附丸(高良姜、香附),功用行气疏肝,散寒止痛,主治肝胃气滞寒凝证。沈师认为本方高良姜温中,制香附行气,加桂枝、乌药助其温中祛寒,木香、川楝子、延胡索助其行气止痛,白芍配桂枝调其营卫,可增祛寒止痛之力;赤芍合丹参,有化瘀之功,活血可助行气;蒲公英、川楝子均为寒性反佐,防其温热太过,伤及阴分,且蒲公英清热解毒,为消胃炎良药;蒲公英、乌梅专治烧心。


04

妙用药对

一是高良姜、香附。高良姜味辛性温,温中暖胃,散寒止痛。香附味辛性平,理气行滞,利三焦,解六郁,李杲言其“消食下气”。二药合用,香附得高良姜辛热之助,则散寒行气;高良姜得香附行气之助,则可散寒除郁,使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效力显著。《本草求真》曰:“良姜,同姜、附则能入胃散寒;同香附则能除寒祛郁。”一个温胃,一个行气,祛寒止痛,是治疗肝郁气滞,胃部寒痛的有效药对,又是著名的方剂良附丸。


二是蒲公英、乌梅。蒲公英味苦性寒,既能清解火热毒邪,又能泄降滞气,故为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佳品,主治内外热毒疮痈诸证,苦寒不伤胃,又是治疗胃炎之良药。乌梅味酸性平,善能生津液,止烦渴,和胃止呕,外敷能消疮毒,《本草求真》曰:“……入于死肌、恶肉、恶痣则除。”二药合用,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生津止渴,专治烧心,是沈师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有效药对。



05

注意事项

一是患者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饮食有节,细嚼慢咽。


二是多吃清淡和易消化的食物,忌食辛辣或者寒凉食物。


三是避免烟、酒、浓茶及咖啡等。因这些可刺激胃黏膜,使其充血糜烂,严重时还会发生溃疡,加重病情。


四是萎缩性胃炎,属于胃癌的癌前期病变,患者需要定期检测幽门螺杆菌并进行治疗。


五是本方对虚寒性及火郁性胃痛不宜使用。


06

临证体悟

一是注意木土相联。胃痛病程缠绵,致病因素复杂,迁延日久易形成肝胃不和。肝胆主疏泄,脾胃主升降。肝木疏土,助其运化之功;脾土荣木,成其疏泄之用。木郁土壅或肝气横逆,常侮犯脾胃,治当疏肝和胃,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反之脾胃气壅而阻抑肝气疏泄或脾胃虚弱招致木来侮土,治宜扶土抑木,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二是辨别胃痛性质。实痛属热,虚痛喜按,胀痛为气滞,刺痛属血瘀,饱痛为食阻,麻痛发沉属痰浊,阵痛顶撞为虫积。实痛以暴痛拒按,苔黄脉弦滑为主,常选投蒲公英、连翘、柴胡、川楝子、延胡索、丹参、三七、生薏苡仁、全瓜蒌、大黄、乌梅、南瓜子等;虚痛以隐痛喜按,舌淡白脉沉细为主,常选投生黄芪、当归、党参、白术、白芍、饴糖等。


三是善用通法止痛。中医虽有“不通则痛”“通则不痛”之说,但绝不能局限于狭义的“通”法,正如叶天士所谓“通字须究气血阴阳”。胃痛属于胃寒者,散寒即所谓通;属于食停者,消食即所谓通;属于气滞者,理气即所谓通;属于热郁者,泄热即所谓通;属于血瘀者,化瘀即所谓通;属于阴虚者,益胃养阴即所谓通;属于阳虚者,温运脾阳即所

谓通。


四是丸药调理善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且易复发,不仅要及时治疗,更要善后调养,所谓“三分治七分养”,在病情稳定后以丸药缓图,巩固疗效。丸药用获效的方剂加为5倍的药量,共研细末做成水丸或装入1号胶囊,每天2次,每次3g,连服2~3个月。平时午餐、晚餐后服加味保和丸,以助消化、增食欲。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沈绍功中医方略论诊籍篇解读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点击图片或阅读原文购书)

内容简介

诊籍篇的解读将重点放在《沈绍功中医方略论诊籍篇》原书内容的解读,一方面要以原书诊籍为主,由传承人对诊籍进行再按;另一方面,每部分诊籍将增加传承人的个人跟师体悟,立足于个人经验之上,细化补充原有医案,使整个医案更具阅读性和丰富性。以充分继承和发扬沈氏女科代表性传承人沈绍功教授的临床经验,展现沈氏女科第二十代弟子学术观点的创新性。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END


中医出版

好书
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
本文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编辑,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小编微信号:zhongyishuyuan0305,欢迎投稿唠嗑。
● 阴中求阳,“青灵组穴”治疗颈椎病

清热泻火药——知母


阅读原文,选购文中推荐好书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中医出版
汇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全社资源打造的精品公众订阅号。有名医、有好书、有故事、有资讯,态度严谨认真,内容生动活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