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不再是障碍:极晚发性重症肌无力的预后突破

文摘   2025-01-23 01:05   山东  

推广专业学术交流、促进诊疗流程改善


关键词:MG;预后;Therapeutic Advances in Neurological Disorders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神经肌肉接头处的自身抗体为特征,表现为肌肉无力。MG可在任何年龄发病,发病年龄呈双峰分布,分别在30岁和60岁左右达到高峰。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诊断技术的进步,65岁及以上发病的MG患者数量显著增加。这类患者被称为极晚发性重症肌无力(Very-late-onset Myasthenia Gravis, VLOMG)。然而,关于VLOMG预后的研究仍然有限,尤其是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面【1】。


近日,Nairong Xie 等研究人员在学术期刊 Therapeutic Advances in Neurological Disorders 上发表了题为 Short-term and long-term prognoses in AChR-Ab positive very-late-onset myasthenia gravis patients 的研究论文【2】。研究发现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的极晚发性重症肌无力患者预后良好,对药物治疗反应良好,年龄和合并症对预后无显著影响。


(如需原文,请加微信healsana获取,备注20250108TAND

主要研究结果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93名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阳性的VLOMG患者,其中75名为亚极晚发性重症肌无力(S-VLOMG,发病年龄≥65岁且<75岁),18名为超晚发性重症肌无力(SLOMG,发病年龄≥75岁)。

🔷  短期预后(6个月内达到最小症状表达,MSE)

  • 49.5%的患者在6个月内达到MSE,其中S-VLOMG组为50.7%,SLOMG组为44.4%,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635)。

  • 基线MG-ADL评分低(HR=0.842, p=0.007)和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HR=4.474, p=0.002)与更好的短期预后相关。


🔷  长期预后(24个月内达到MSE)

  • 86%的患者在24个月内达到MSE,其中S-VLOMG组为86.7%,SLOMG组为83.3%,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714)。

  • 基线时球部和肢体受累(HR=0.515, p=0.025;HR=0.335, 95% CI=0.158–0.712, p=0.004)、治疗开始时间(HR=0.968, p=0.025)和使用免疫抑制剂(HR=4.135, p<0.0001)是影响长期预后的显著因素。


🔷  副作用

两组间副作用发生率和药物撤回率无显著差异。


按年龄分层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

编者按:

临床意义和科研启发:

本研究为极晚发性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表明早期治疗和适当的药物选择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亚组VLOMG患者的免疫学特征,并通过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验证本研究的结论。此外,研究还可以关注新型生物制剂在VLOMG患者中的应用,以及长期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期待更多类似高质量研究,给患者带来更优的临床诊疗策略。


原文链接:
【1】Narayanaswami P, Sanders DB, Wolfe G, et al.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guidance for management of myasthenia gravis: 2020 update. Neurology 2021; 96: 114–122.
【2】https://doi.org/10.1177/17562864241309793

声明:
本文只是分享和解读公开的研究论文及其发现,以作科学文献记录和科研启发用;并不代表作者或本公众号的观点,更不代表本公众号认可研究结果或文章。
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完整而客观的信息视角,我们有时会分享有冲突或不同的研究结果。请大家理解,随着对疾病的研究不断深入,新的证据有可能修改或推翻之前的结论。
作者:Amber Wang,编辑:Jessica,微信号:Healsanq。助理:ChatGPT
“征战重症肌无力”与各位同仁一起,学习重症肌无力的研究进展,探索更优的诊疗策略。欢迎同仁投稿及分享。

点击👇,阅读更多重症肌无力研究解读

运营:美国Healsan咨询公司MG项目组,专注于临床科研及临床试验的服务公司,擅长于针对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科研设计及临床试验结果的报告撰写。
网址:https://healsan.com/
(投稿或商务,请扫描联系Amber)


征战重症肌无力
与各位同仁一起学习重症肌无力的研究进展,探索更优的诊疗策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