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人家︱送“大暑船”

文摘   文化历史   2024-07-21 19:00   浙江  


送“大暑船”

︱水乡人家

       大暑,在每年公历的7月22至24日之间,为二十四节气中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暑”,为炎热之意,“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此时正值“赤日炎炎似火烧”,于是就有了消暑、送暑等主题的活动。

  “送大暑船”就是流传在台州地区的一项大型民俗文化活动,椒江、温岭、临海等地都有点状分布,而以椒江区葭沚街道最负盛名,2021年入选全国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动的时间,各地的做法有所不同。葭沚是在大暑日,无论晴雨。温岭一些地方是大暑前后的任意吉日。

  大暑船不是真正的捕鱼用的船只,是仿早年的三桅帆船的模型船,长约10米,宽3米,重约1至2吨。船内设有神龛,香案等祭祀用品,还有猪羊鸡鱼、粮酒等食品和水缸、桌凳、被褥等生活用品,有的还配有水手、枪炮手、船长等角色的木偶,现代的大暑船还有儿童玩具奥特曼。船杆卧于船上,船体两侧为各种彩绘画面,书写“顺风”“吉祥”等字样。这与石塘和坎门等渔区的大型工艺船的模样别无二致,只不过更大些,更光彩夺目。



  这大暑船要送走的是谁?在葭沚,一村民告诉我是送“五圣”,就是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士贵,总管中瘟史文业。相传他们含冤死后阴魂不散,常要作怪,皇帝便封他们为“五方行使者”,民间称为“五圣”。民众视“五圣”为凶神,既供奉之,又害怕之,欲将其送走。椒江就建有多座五圣庙,当地居民常去烧香跪拜,许愿还愿。而葭沚的送大暑船就是为了送走他们。我又纳闷了,既然是瘟神,又为什么如此以礼相待?“哎,他们是司掌瘟疫的,我们必须要与其搞好关系,请他们吃好喝好,别降下灾害,这不就是驱除疫病,保佑平安了?”村民似看出了我的心思。

  因此,大暑船上还绘有五圣像。据老人介绍,一年,大暑船飘浮在黑夜里邂逅海盗船,海盗喝令停船,大暑船我行我素,一俟天亮,海盗愤而跳上船来,但见五圣像怒目相视,吓得连忙跪下,请求饶恕。

  在台州湾还流传着一个传说,当年有一艘船在海上飘泊,粮断了,风急浪高,危在旦夕。椒江葭沚一渔民驾船相遇,就送以他们粮食。施救者名叫五圣,在救了人后便离去了。这些被救的温岭沿海的渔民十分感激,事后专程来葭沚谢恩。慢慢的将五圣奉为神灵,祭拜供奉,并以此镇压瘴疠,驱赶贫穷。这个说法正好印证了为什么椒江和温岭两地沿海送大暑船的习俗最盛。


  送大暑船可以追溯到清朝同治年间。学者俞樾在《右台仙馆笔记》中记载:“前大暑数日,大建道场。至大暑日,送至出海。听其所之,俗呼为大暑船。”其讲述的活动全过程,与现在的送法如出一辙。每年节气进入大暑,天气闷热,台州一带瘟疫常发,台风,干旱,洪涝等灾害也常来光顾。于是便在葭沚江边建造五圣庙,乡里乡亲一旦有病有灾,就会去庙里祈祷。台州海岸线长,多有捕捞打渔之人,而海上又多有事故,为了保证海上平安,常去庙里祈求平安。这项活动就逐渐兴盛起来。

  从葭沚街道的几位上年龄的人口中得知,这项活动已延续百年。老人蒋才法说,“我在小时候就看父亲造大暑船,我也已做了半个世纪了,年年都造;文革时不让造,就偷偷摸摸造。”68岁的王冬富也说,“我从年轻时打下手做起,一直做到当老司头,也有二三十年了。”来自温岭的王凤仙已有70岁,她说从19岁开始每年都会赶来葭沚“送大暑船”,为家人祈求平安。温岭市沌头村的五圣庙负责人毛福春,把1999年至2021年的活动都记在笔记本上,这期间只有2020年因新冠疫情而停止。


       送大暑船有众多程序。先是造船。一般从农历二月就开始筹备,领头的要和一众人上街采购青竹、木头以及200多个零部件,当地的造船工都是自愿来参加,经过数月才能打造出精美绝伦的船只。再是小暑节迎圣。小暑当天在指定的庙宇以轿子迎请五圣神偶,沿街游行,参加者也有500多人。然后请酒。从小暑到大暑举行请酒仪式,踩街相庆,规模可达千人,还要请剧团连续做戏,这是为了让地方神和五圣和谐相处。最后才是送大暑船。

  让我们把镜头拉回到2023年,一起去看看台州渔区是如怎样送走大暑船的。

  台州市椒江区葭沚街道。农历癸卯年6月初6日(公历7月23日),大暑。

  当日上午,五圣庙至文昌阁一带,活动场面十分壮观。沿路街旁店铺和巷道观者如织,万人空巷,集聚了数以万计民众,大多是本地人,也有路桥、温岭、温州和宁波等地慕名而来的。信男信女纷纷到五圣庙祭拜。一艘打扮得十分漂亮的大暑船停泊着;街上还摆放着“杨府庙”“渔休节庙会”“送暑平安”等各种牌匾和旗幡;身穿白色制服的鼓乐队、铜管乐队和各类表演人员悉数入场。我挤在人群中,只听得穿节日盛装的一个名叫王雪芬的村民说,今天凌晨一早就起床了,像过年一样,心里非常激动。



  下午一时,在长者的指挥下,排成长队游行。队伍分15个类别,船放在拖车上缓缓驶出,五圣雕像及本地的两位神灵被请入轿中,书写着各种吉祥语的牌匾、旗幡和鼓乐队、舞蹈队、民乐队、抬阁、走高跷、闹湖船、花鼓队等列队表演,沿路祈福的民众排在最后,队伍浩浩荡荡,长达数公里。行进中,船和轿会时不时停下来,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彩旗猎猎,舞龙舞狮,各种表演,竞相展开,场面十分热闹。

  船到码头,将五圣神像放入祭坛,司仪宣读祭词,场面隆重而庄严。祭拜毕,又把神像放入船上的神龛。在选定的时辰一到,只见一艘机帆船“突突”响起,拖着将大暑船向椒江海口驶去。出海口,海面浩然,机帆船上的船员将油泼到大暑船的帆上,点燃起火,由涨潮的潮水送往大海,让其随波逐浪。活动持续到下午五时许。



  我挤在人群中,心灵似乎得到了洗礼。这一活动是因节气生发的,它是农耕文明的产物,而与海洋文化有机结合,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沿海民俗活动。船被送往海洋,漂向远方,寄寓渔民们美好心愿的绵长,风调雨顺,家家喜乐,国泰民安;船被点燃,人们希望所有的瘟疫,灾难和贫穷都装入船中,付之一炬,一去不复返。送大暑船,也表明人们懂得尊重客观规律,爱护海洋,实现人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送大暑船,舞蹈表演、乐器演奏、音乐歌唱、绘画书法、工艺美术、雕塑造型、船艺制作等联袂呈现,成了一项综合性的群众文化活动。这些多彩的活动,在民众心中创建了一片洁净和安宁的天空。

图片取自网络


作者介绍

     本名陈连清。务过农,教过书,退休前在浙江台州市县机关工作。在本号连续推送取材于家乡温岭莞渭的作品,回忆青春往事,描摹乡土风情。长期从事理论工作,作品颇具思辨色彩。

大河奔流工作室
坚持文学性和原创性。不追新闻热点,不求轰动效应。说真正想说的话,写时过境迁仍然可读的文章。
 最新文章